解析《雨霖鈴》:語淺而情深,讓人們百讀不厭,誰都有難賦的深情

解析柳永《雨霖鈴》

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解析《雨霖鈴》:語淺而情深,讓人們百讀不厭,誰都有難賦的深情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第一句包含三個過程。第一個小句是言語過程,寒蟬在悽切地鳴叫,恰似為即將離別的戀人而傷心哭泣,開篇就奠定了淒涼傷感的氣氛。第二個小句是物質過程,動作者是詞人,對象是"長亭","晚"是環境成分,這一過程交代了離別的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時間是深秋的黃昏。最後一個小句也是物質過程,動作者是"驟雨",將分別的時間細化到了深秋雨後陰冷潮溼的傍晚。這三個過程嵌入了對景物的描寫,寄情於景,將一對戀人即將分別時哀痛淒冷的心情真切反映出來,同時烘托點染了悲冷的基調。

解析《雨霖鈴》:語淺而情深,讓人們百讀不厭,誰都有難賦的深情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這個整句雖然只有三個小句,但是卻包含了四個過程。第一個小句包含了兩個過程,分別是以詞人作為動作者,酒作為對象的物質過程"飲",以及表達沒有暢飲心緒的存在過程"無緒"。"都門帳"是一個環境成分,點名了餞別的具體地點。"留戀處"是一個心理過程,感覺者是詞人和他的戀人,"留戀"的對象也是彼此。

最後一個小句是一個言語過程,說話者是蘭舟上的人,說話的內容是"發",即出發,受話者則是雖對戀人萬般不捨,但即刻便得啟程的詞人。寥寥數字卻描繪出了詞人與戀人分離時的典型壞境和典型心理。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第一個小句包含三個過程,其中兩個是物質過程,分別是"執手"和"相看",動作者均是詞人和他的戀人,對象也是彼此;另外一個過程是行為過程"淚眼",二人眼含離淚,不捨之至。後一小句是言語過程,欲語卻"無語",悲慼而又無奈。這四個過程描繪了二人執手互視告別時的情狀,滿眼淚花,感情熾烈,直到最後卻只能無言相對。

解析《雨霖鈴》:語淺而情深,讓人們百讀不厭,誰都有難賦的深情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一句中"念"字是心理過程的標誌,"念"之一詞上承"凝噎",下啟"千里",一氣流貫。"千里煙波"是環境成分,千里迢迢,一片煙波,令人感到離情的無限愁苦。最後一個小句是關係過程,載體是"暮靄沉沉楚天",屬性是"闊",這一個小句和前面的"千里煙波"結合在一起,描述了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諸景融合蘊含了濃烈的情意。


解析《雨霖鈴》:語淺而情深,讓人們百讀不厭,誰都有難賦的深情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一句包含兩個過程,分別是關係過程及物質過程。"多情自古"是關係過程中的被識別者,而"傷離別"則是識別者。後一句"冷落清秋節"是環境成分,極言當時是冷落淒涼的秋季,離情更甚於常時。"更那堪"是一個物質過程,動作者和對象都沒有在詞中明指,但可以推想,動作者是詞人及其戀人,"堪"的對象是哀苦的離愁別緒。

這三個字感情比之前的以景寓情更顯強烈深刻。詞人俯仰古今,把自己恰逢"冷落清秋節"的離愁放在歷史發展的廣闊空間中咀嚼,更顯情境相融,離別時分的深沉感傷一覽無遺。


解析《雨霖鈴》:語淺而情深,讓人們百讀不厭,誰都有難賦的深情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使柳永光耀詞史的千古名句,被稱為"古今俊語"。作者在想象今夜旅途之境況,沒有直說酒醒之後如何寂寞孤悽,而是遙想醒後只得見曉風拂疏柳,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此句描繪出一幅清幽而悽清的畫面,更襯托詞人客情冷落,離愁悠遠綿長。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在詞人眼中,自己這一去長年相別,即使遇到再好的時光,再美的風景,也都無心領受,只能徒增傷悲,令人讀後不禁悲從中來。


解析《雨霖鈴》:語淺而情深,讓人們百讀不厭,誰都有難賦的深情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是該詞的收尾句,前一小句是存在過程,存在物是"千種風情",即滿腹的情意,深表詞人心緒滿腹,愁腸百結,對戀人情深似海。後一小句是言語過程,是作者對自己心事無人可聽的一種感嘆。

這裡的"更與和人說"與前面的"無語凝咽"互相照應,前面因愁緒滿懷只能"無語",別後又有滿腹情意想要傾訴,而戀人與自己卻千里相隔,便只能發出"更與何人說?"的感慨,凸顯了詞人對戀人的念之心切,愛之情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