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甸鎮茨芭文新村:“五堅持、五著力”走出鄉村治理新路子

“4年前,從我們腳下這裡望去,塵土飛揚、雜亂無章、危房舊房交錯,整個村莊的環境就三個字:髒亂差。如今這個村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宜居鄉村。”這是茨芭村黨總支副書記楊雨對禾甸鎮茨芭村委會文新村近年來發展的感慨。近年來,文新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五個堅持、五個著力”為抓手走出了一條白鄉發展和治理的新路子,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禾甸鎮茨芭文新村:“五堅持、五著力”走出鄉村治理新路子

一是堅持村民自治、群眾參與,著力營造共建共享氛圍。群眾是參與實施鄉村振興的主體,是參與者,也是共享者。文新村堅持把群眾素質提升作為環境綜合治理的基礎,通過採取在文新村建設黨建文化長廊和文化主題牆畫等多種形式突出黨建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建立完善村規民約,強化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意識。由黨員牽頭成立文新自然村村民理事會、監事會,推進田地規劃調整、危房拆除、移風易俗等重大事項,帶動村民形成“人人參與美麗家園建設”的良好氛圍,在清潔家園、村莊綠化、安全飲水等工程建設中村民投工投勞500多人次,群眾自覺參與到村莊風貌整治中來,共建共治共享的村莊治理格局逐步形成。

禾甸鎮茨芭文新村:“五堅持、五著力”走出鄉村治理新路子

二是堅持多方整合、完善設施,著力提升綜合服務能力。鄉村要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必須要先行,結合移民避險解困、脫貧攻堅和美麗宜居鄉村重點村項目,文新村累計投入1300餘萬元用於配套和完善村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集中供水100%,新增排汙管網1000米,硬化村內道路12000平方米,新修村內廣場1個700平方米,繪製牆體文化3000平方米。現在的文新已全面實現了“三通”:戶戶通硬化路,戶戶通自來水,戶戶可接通光纖。太陽能路燈、公共廁所、垃圾集中投放箱和文化活動廣場相繼投入使用全面提升了文新村鄉村綜合服務能力,為群眾生產生活增添了一份舒適潔淨,同時也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群眾幸福指數有了明顯提高。

禾甸鎮茨芭文新村:“五堅持、五著力”走出鄉村治理新路子

三是堅持拆違治堵、拆舊建新,著力打造文明宜居環境。近年來,文新村以實施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項目為抓手,以自然村綜合治理為突破口,實施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行動。一是拆違治堵擴道,拆除24座佔道旱廁,拓寬、硬化4條1200米主巷道;二是拆舊建新,共拆除危房33戶4185平米,危房拆除後原址重建新房12戶3600平米,原址復綠1500平米,以種植花草、果木為主要復綠方式;三是植樹增綠,發動群眾在進村道路及海塘周圍種植櫻花樹210株、柳樹90株、天竺桂100株,新增綠化面積2750平方米。通過有效治理改變舊村莊人居環境“髒亂差”,實現新家園“齊淨美”,整個村莊換裝新顏逐步靚了起來。

禾甸鎮茨芭文新村:“五堅持、五著力”走出鄉村治理新路子

四是堅持風貌管控、綜合治理,著力凸顯白族文化特色。文新村401人中白族同胞佔到了98%以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白族村寨。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類似文新一樣的白族自然村逐步被周邊環境同化,白族元素逐步消失在大眾的視野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留住白鄉風貌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鄉愁。在村莊規劃建設中,文新村以“留住白鄉風貌、突出白族元素”為原則,制定村莊建設風貌管控措施,打造“青瓦、白牆、照壁、彩繪”特色白族民居,重拾白族鄉愁。2016年至今,全村共計完成白族風貌整治87戶達41200多平方米,現在文新村已成為祥雲縣白族特色民居的一張名片,同時,文新自然村也被列入祥雲縣自然村綜合治理示範點。

禾甸鎮茨芭文新村:“五堅持、五著力”走出鄉村治理新路子

五是堅持因地制宜、厚植產業,著力推動群眾增收致富。按照“農村要美、農業要強、農民要富”的思路,把推進“黨建+產業發展”作為發展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手段:一是探索建立“黨支部+園區+貧困農戶+普通農戶”的模式,以黨支部牽頭依託茨芭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流轉土地80餘畝發展紅梨種植;流轉土地70畝發展大棚蔬菜50個,並以每畝2600元的價格承包,村集體每年經濟收益可達18.2萬元,同時吸納貧困戶就近就便務工。二是依託養殖小區發展肉雞養殖,建成1個佔地20畝的肉雞養殖小區,年出欄18萬羽,集體收益5萬元。通過發展多種產業,產業規模逐步壯大,為群眾產業增收致富注入了新鮮血液。


圖文作者 通訊員秦納 趙淨曦

責任編輯 袁 靜

圖文審核 胡林果

圖文總核 劉永春

講好祥雲故事 傳播祥雲聲音

祥雲時訊 與你同行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媒體地址 龍溪小區308號(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