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時期真是盛世嗎?

“康乾盛世”,很多人講到康乾時期都會這麼說。特別是二月河的小說和清宮電視劇,諸如《康熙微服私訪記》《宰相劉羅鍋》等等出版播放以來,

把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吹捧成聖明之君,把三代王朝形容成太平盛世。

真實的歷史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

康乾時期不但不是盛世,而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時間。與盛唐相差不止一大截。

先看經濟上的情況。大唐的貞觀之治、開元天寶盛世,那時中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經濟發達,僅就農業看。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總耕地面積達到14,003,862頃(摺合今市制為12.197億市畝耕地)。農業工具的進步以及水利工程的發展促使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天寶八載(749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的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時,每鬥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鬥僅五文。五穀的豐盛直接體現在唐朝前期各地戶口與墾田數量的增長。據估計盛唐時期全國人口約9000萬人,有人說超過一億人。人均佔有糧食1450市斤。

雖然杜甫中安史之亂前寫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句,但那時一般百姓的生活還是不錯的,因為征服給了農民足夠的土地。“丁男、中男給一頃,篤疾、廢疾給四十畝,寡妻妾三十畝。若為戶者加二十畝。所授之田,十分之二為世業,八為口分。世業之田,身死則承戶者便授之;口分,則收入官,更以給人。”還是杜甫的詩裡寫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手工業方面:絲織業發達,唐朝的絲織品廣泛沿用北朝的蠟纈法染色,並先後研發出夾纈、絞纈兩種新染色法。織品圖案亦受西域胡風影響體現出少許波斯風格。

陶瓷業發達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

商業繁榮,大都市有長安、洛陽、廣州、揚州。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文化繁榮,表現在科學技術、詩歌及藝術等方面。文學藝術門類多樣,有詩歌、散文、傳記、唐傳奇等。唐代文化呈現出兼收幷蓄、豐富多樣、大膽創新、高闊大氣、輝煌壯觀的特徵,構成了唐代文化的獨特個性。”

外交上各國紛紛來朝。南亞、西亞乃至非洲等國商人到長安,使長安成為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外國船舶也到達中國沿海城市,使中國文化大量傳入朝鮮和日本,中國的造紙傳到中亞,以後數世紀中,由阿拉伯人傳入歐州,對西方文化事業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唐朝這時“武功文治”,政治開明,是封建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繁榮昌盛的頂點。這才是盛世應有的力量。

康乾時期真是盛世嗎?


反觀康乾時期,農業凋敝,康熙二十四年,全國共有耕地六億畝,到乾隆帝去世,全國耕地約為10.5億畝。與唐朝相比人口增加了N 倍,耕地面積反而減少了。到了十九世紀初清朝全國人口約3億人,人均佔有糧食780市斤。

從康熙年間到乾隆年間的一百多年,江南的米價增長了四倍,田價更是瘋長了十倍,老百姓來買不起米,幸虧大明萬曆年間番薯引進到中國。雖然番薯味道單一,營養價值也不高,但是也可以用來果腹,所以有人把康乾盛世戲稱為番薯盛世,也是有道理的。

康乾時期人民的生活怎麼樣呢?有一個英國使團來中國,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給了使團極其豐厚的賞賜,甚至連船上的黑奴都有份,金銀珠寶、食品衣服不計其數。使者把吃不了都已經發爛的肉食扔進大海里,大清的窮人就圍在岸邊,見

到扔進海里的腐爛食物就跳進海里瘋搶打撈,帶回家做食品。

使團中的英國人約翰·巴羅說:“不管是在舟山還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裡,沒有看到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房屋通常都是泥牆平房,茅草蓋頂……事實上,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

康乾時期真是盛世嗎?


康乾時期真是盛世嗎?


康乾時期真是盛世嗎?


康乾時期手工業也是凋零的,絲織業方面江南出織錦,但是由於宮廷大規模的徵調,遠遠超過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有的品種的錦緞甚至從此絕跡。《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輩就是管江南絲織業的。冶鐵是明朝經濟的重要支柱,據估計,在鼎盛時期,鐵廠的工匠在2000人以上。而年產鐵量也在70萬噸以上。但康乾時期政府嚴格限制,曾經在大明的時候欣欣向榮的冶鐵廠,清政府的態度就是關閉,對於不能關閉的,就抽之以重稅。橫徵暴斂再加上粗暴干涉使手工業大面積破產。

經濟的破落是滿清政權從圈地開始造成的。清初大規模地圈地導致“近畿土地,皆為八旗勳舊所圈,民無恆產,皆賴租種旗地為生”。農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生活悲慘,以致“人民背井離鄉,有父母夫妻同縊死者;有先投兒女於河而後自投者;有得錢數百,賣其子者;有刮樹皮抉草根而食者;至於僵仆路旁,為烏鳶豺狼食者,又不知其幾何矣”。清初的圈地極大地破壞了生產力,給農業生產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八旗子弟根本不懂農業生產,土地圈到手也不會耕種,造成大量土地資源的浪費。圈地同時加劇了社會矛盾,不但加劇了漢滿之間的民族矛盾,也加劇了滿族八旗之間的內部矛盾。雖然康熙24年停止了圈地,但那時土地已經基本上唄圈完了。

由於滿清入關時大量屠殺漢族人民,“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血案,據統計直接被屠殺的人民達千萬之數,加上各種死亡的,清朝初年比明朝末年,中國人口少八千萬以上。人口下降,土地減少,農業自然破財,糧食自然減產,這哪有一點太平盛世的樣子?

康乾時期真是盛世嗎?

康乾時期不是盛世從文化上也能看出來。吹捧乾隆的人說他文治武功,十全老人。其實他文治方面的所謂成就就是編了“四庫全書”,其實他編書的目的上為了銷燬漢族書籍。乾隆以下旨修書為名,大肆從天下各大藏書樓中掠奪孤本書籍,藉此機會銷燬了大量對滿清不利的書籍。據不完全統計,僅這部分書籍就高達13600餘卷。焚燬的書籍,更是高達15餘萬冊。更可恨的是,乾隆還趁機銷燬了大量明朝的封存檔案,其中尤其以天啟和崇禎時期的兵部檔案為主,這些已經全部被燒燬了,很多歷史事件都無法查證,只能聽乾隆一個人說這段歷史了。

文化上最可恨的是大興“文字獄”,是清代統治者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之一。也是世界歷史為止罕見,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何西來為周宗奇《文字獄紀實》所作的序中說:“清代文字獄,主要集中在前期,歷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君王,綿延一百三十餘年。無論就時間之長,案件之多,還是規模之大,株連之廣,花樣之翻新,手段之殘忍來看,在中國的封建時代,都是沒有前例的。”

康熙時期有明史案、黃培詩案、南山案、朱方旦案;雍正時期有年羹堯案、謝濟世案、陸生楠案、呂留良案、屈大均案、“清風不識字”案、“維民所止”案;乾隆時期有王錫侯《字貫》案、徐述夔《一柱樓詩集》案、“古稀罪”案等。

乾隆大興文字獄的目的是藉此徹底消除漢人的反清民族意識。實際上,大多數因文字獄受害人並沒有傳播反清思想。一部分人只是一時性起抒發對剃髮易服的一絲不滿,對明朝的一些眷戀,對自身境遇的悲嘆。更多的受害者純粹是統治者望文生義的結果。魯迅先生曾經對清代文字獄有一段精闢的概括:大家向來的意見,總以為文字之禍是起於笑罵了清朝,然而,其實是不盡然的。有的是魯莽;有的是發瘋;有的是鄉曲迂儒,真的不識忌諱;有的則是草野愚民,實在關心皇家。

康乾時期真是盛世嗎?


康乾時期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拉大了中國與西方的距離,錯過了中國進入現代社會的機會。

中國本來應該最早進入現代社會的,早在宋朝時期商品經濟就有了發展,紙幣開始出現,市民階層形成。但由於元朝取代了宋,落後的遊牧民族代替了農耕民族,生產力倒退了幾百年。到了明朝末年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在中國出現,明朝時我國GDP佔全世界的91%。但進入清代,又一次讓中國的歷史進程 開了倒車。隨著歐洲各國都紛紛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 。工業革命紛紛到來, 我國GDP已經開始落後,加上政府機構腐敗,國家政策失利 ,西方大部分國家都已經走在中國前面。

康乾時期真是盛世嗎?


乾隆在位六十年,英國人完成了工業革命。人類的創造力噴湧而出,工農業產值成百上千倍的增長。社會制度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乾隆十三年,《論法精神》出版;乾隆四十一年,美國宣佈獨立;乾隆四十五年,法國爆發大革命;乾隆退位後第二年,華盛頓拒絕擔任第三任美國總統。

康乾時期真是盛世嗎?


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這都是乾隆在位時間,這位中國皇帝在幹什麼的?康熙會見英國使者時問:“貴國在哪裡? 是否與我國接壤?”可見大國天子不過是井底之蛙。

英國使團為乾隆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但沒有對他產生絲毫的觸動。乾隆皇帝用文字獄為手段,通過六十年的時間,把民眾關進了他精心打造的牢籠裡。他把中國人變的馴服、聽話、忍耐力強,喪失了骨氣和開拓精神。在“康乾盛世”的外衣下,蠻夷變成了文明人,而我們卻退化成半野蠻人。

康乾時期真是盛世嗎?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康乾時期根本不是什麼盛世,而是中國開始與世界大潮分離的開始,是中國走上衰敗的開端,是中國文化上醉黑暗的年代。奉勸那些為康乾皇帝唱讚歌的人醒醒吧,不要讓歷史重演,不要再錯過中華民族復興的大好時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