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習焦慮,學多了還焦慮,怎麼辦?

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大意是這樣:


“不學習會焦慮,學習也會焦慮,而且學得越多越焦慮,如何解決這種焦慮呢?”


這可能是當下這個時代年輕人的一種“通病”。我自己在2015~2017年,也常常陷入到這種知識焦慮中,2017年底開始慢慢走出來了,現在基本上很少為知識而焦慮了。今天就分享一下我總結出的經驗與方法,與你共勉。內容分三部分:


  1. 焦慮的來源
  2. 知識為何產生焦慮
  3. 如何解決知識的焦慮


先說第一部分,焦慮的來源。

一、焦慮的來源

當我們發現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解決面前的問題時,當我們發現自己的能量提升趕不上預期或外界的變化時,就會產生焦慮。


換句話講,當你想著自己能力應該提升從而帶來現實世界的改變,自己應該越來越厲害,實際上沒有,你就容易焦慮。


反過來講,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能量提升速度可以匹配自己的預期,並且能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你就不會焦慮了。


瞭解了這個基本的前提,我們接下來看為什麼知識堆積會產生焦慮,以及如何解決。

二、知識為何產生焦慮

先說兩個世界,知識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


知識的世界,由承載知識的那些載體組成,比如圖書、音視頻、報刊、自媒體等。


現實的世界,就是我們每天生活的、做出各種行為的世界。


不學習焦慮,學多了還焦慮,怎麼辦?


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呢?

把知識從知識的世界,帶到現實的世界中來,引發自身和現實的改變。

因為人有很強的感覺偏差和自我欺騙性,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知識等於改變。

不學習焦慮,學多了還焦慮,怎麼辦?


所以就會不停的追求知識的數量,想盡各種辦法堆積知識。


但過上一段時間我們就會發現,其實,知識只能帶來“改變的感覺”,只能通過這種感覺欺騙我們,但不能引起真正的、存在於現實的世界中的改變。

不學習焦慮,學多了還焦慮,怎麼辦?


這種間發性的自我感知,讓我們三不五時地意識到: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能力的提升和真實的改變。知識的堆積無法實現這樣的目的,所以就產生了落差,焦慮也因此產生。


我們想不停地學習、學習、學習,然後變得更厲害。一個勁兒地學,可從來也沒變厲害,看著那個小目標難以實現,自然就焦慮了。


那如何解決這種焦慮呢?

三、如何解決知識的焦慮

現實世界的改變,只能通過實踐引發。所以要想用知識引發改變,必須在知識和改變之間加入一個實踐環節。

不學習焦慮,學多了還焦慮,怎麼辦?


只有實踐,才能帶來現實世界的改變。


比如你看了一本理財書,說債券基金可以帶來年化7%左右的收益,如果你只是看了,你的錢會增多嗎?當然不會!


你必須得完成“購買債券基金”這種實踐,你才能有收益。


實踐,唯有有效的實踐,持續的實踐,才可能帶來能力的改變和績效的提升。

不學習焦慮,學多了還焦慮,怎麼辦?


那麼,怎麼把知識導向實踐呢?


有很多方法,RIA讀書法、DO書、有意練習、覆盤等。

不學習焦慮,學多了還焦慮,怎麼辦?


比如RIA讀書法,是這樣子的:


  • 讀到一個片段
  • 用自己的話重述這個片段講的什麼
  • 聯繫自己過去與此相關的經驗,看自己過去做得怎麼樣,有什麼不好的,該怎麼改善
  • 制定接下來的行動計劃,用這個片段的方法完成一個目標


這樣就很好的把知識的世界中的知識,轉化為了“實踐”,實踐完成後,就帶來的改變。

當我們發生了改變,就更願意實踐,就會再改變。(RIA讀書法,具體參考:一文學會RIA便籤讀書法,再不擔心讀書這件事了)


當我們發現把知識變成實踐帶來了改變,就會認同知識的作用,會進一步到知識的世界中去學習,再進行實踐……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我們的能力和績效,就會螺旋上升。

不學習焦慮,學多了還焦慮,怎麼辦?


當我們看到自己有能力用知識搞定問題,而且自己正在變得越來越厲害,知識不能帶來改變所形成的焦慮,自然就消失了。



其實,環節知識堆積焦慮的道理,古人早已說過,就是下面這句詩,與君共勉。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就讓我們一起,從知識的世界中走出來,躬身入局,付諸實踐,引發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