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地處長江、黃海、東海三水交匯處的啟東,一場看不見的思想解放浪潮在激情交匯。
“跑好對接浦東‘第一棒’,百強縣市排名年年進兩位”,對照這一新定位,啟東開展“思想大解放、提振精氣神、實現新突破”大討論活動,引導全市上下搶抓百年未有之機遇,奮力書寫高水平全面小康啟東答卷。
思想先行,行動跟進。“長期以來,啟東始終把對接服務上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戰略,交流合作步伐全面深化,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快。”在4月10日舉行的滬啟產業合作交流座談會上,啟東市委主要負責人說,“面對新一輪發展黃金機遇期,作為接軌上海的橋頭堡和前沿區,啟東將肩負起新使命,打造全面接軌上海的門戶,廣開產業合作交流的門路,推動與浦東產業體系優勢互補、全面融合。”
一條越走越寬的開放之路
啟東到浦東,直線距離約50公里。對於啟東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陳衛豐來說,這是一條再熟悉不過的出行線路。
今年50歲的陳衛豐,從參加工作至今,已記不清在兩地間往返過多少次,也親歷了這一路正在發生的鉅變——
同城效應日漸明顯。10多年前,啟東到浦東要花上3個多小時。2011年12月,崇啟大橋建成通車,啟東到浦東機場僅需40分鐘。全面接軌上海省際交通互聯互通工程穩步推進。
招商引資逐年遞增。啟東抓住上海的溢出效應不放,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正如率先搶灘啟東的知名藥企上海藥明康德副總裁董徑超所說,“啟東距上海張江‘藥谷’僅50分鐘車程,是我們在上海周邊佈局的理想選擇。”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2019年,啟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60億元,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31位、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13位。
啟東地處江海交匯處,是南通建設江蘇省新出海口和對接上海的前沿陣地。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啟東借船出海天更闊。
早年的啟東,塊狀經濟風生水起,卻也面臨產業層次不高、資源要素短缺等困境。依託上海這個大平臺,引進高精尖的國內外優質產業,淘汰落後產能,啟東轉型升級步伐邁得既快又好。
位於啟東經濟開發區的託倫斯半導體設備項目,由上海浦東的託倫斯精密機械(上海)有限公司投資。目前,公司一期項目已基本完工,在手訂單超億元。
英內物聯同樣來自浦東,是一家為客戶提供RFID數據採集方案和配套硬件產品的專業供應商。目前,英內物聯啟東智慧工廠已經投產,在啟東高新區實現了從標籤天線傳統制造到現代化智能製造企業的跨越和轉變。
浦東祝橋啟東產業園,2015年11月成立,一批來自上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項目轉移集聚到這裡。目前,作為啟東高新區裡繼上海外高橋(啟東產業園)、尚華醫藥產業園之後的第三個滬啟合作區中園,該園區已進駐企業31家。
今年3月,啟東進一步深化《啟東市跨江融合對接上海工作實施方案》,出臺了《啟東深入對接浦東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深入研究浦東、對接浦東、服務浦東,全力打造與浦東深度對接合作的“路線圖”。
從內斂到開放,啟東人的認識在不斷深化。4月10日,啟東對接上海(浦東)聯絡辦正式揭牌,啟東中學上海校友會(籌)揭牌。用陳衛豐的話來說就是“現在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的路越走越寬了!”
一個聚才引智的“造夢空間”
啟東生命健康產業園上海路,268號。啟東東嶽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水洪的辦公室就在這裡。
“迴歸”,是蔡水洪極給予自己的一個關鍵詞。今年58歲的他,既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啟東人,也是一名從上海回到家鄉尋求發展的創業者。1978年考上華東理工大學後蔡水洪留校教了15年書,成為該校化工學院副院長、教授。2003年,蔡水洪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創業,打造一個標杆企業。2014年,東嶽藥業整體搬遷到啟東生命健康產業園,佔地面積110192平方米(約160畝),先後建設了8個合成車間、1箇中試車間、2個GMP車間及7000平方米的研發和辦公大樓,企業從此走上了發展快車道。
兜兜轉轉10 年後,蔡水洪說,他在故鄉找到了一個理想的“造夢空間”:“這裡既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又能共享上海大都市的種種便利。”
上海是科技、人才等資源要素的集聚高地。如何將這些資源為我所用?近年來,啟東市發佈一系列人才新政,依託啟東經濟開發區北大生科華東產研院、高新區博士創業園等創新載體,推動上海科技成果到啟東轉化,構建“研發在上海,轉化在啟東”的合作體系。
今年3月,啟東人才新政4.0版重磅出爐:今後,啟東將為來啟創新的國家“兩院”院士和“發達國家”院士等頂尖人才、國家重大人才計劃入選者等領軍人才以及高層次人才,分別給予創業資助,最高資助額達1.2億元,以期吸引更多滬上人才前來投資創業。
“歸”“引”間,遊子蔡水洪的人生軌跡和故鄉再次交匯,也折射出啟東接軌上海的新思路:從注重承接上海的外溢產業,到加大引才引智力度,讓優質人才和智力成果成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目前,啟東人才資源總量達20多萬人,擁有高層次人才4200多名,引進國家級專家49人,入選江蘇省“雙創人才”71人,省“雙創團隊”5個。
一種互利共贏的全新境界
“生活在崇明島,越來越感覺自己不是‘外人’了。”在啟隆鎮開辦企業的張愛華前些時候來到崇明區行政服務中心,通過長三角“一網通辦崇啟專窗”,成功辦理了企業經營範圍變更。運用互聯網、人臉識別等新技術,啟東、崇明打破行政壁壘,在兩地行政服務中心分別設立“崇啟專窗”,30項政務服務實現“一網通辦”。
良性互動中,啟東與上海越走越近。2019年,啟東市啟隆鎮黨委與上海崇明區東平鎮黨委形成東平—海永—啟隆協同規劃框架,舉行跨區域合作共建,共同推動區域基層黨建、生態環境共治、特色產業聯動發展。
從“接軌上海”,到“融入上海”,再到如今全方位、多層次的“無縫對接”,啟東與上海的聯繫愈加緊密,合作領域也不斷擴大,從產業、人才向民生、旅遊、黨建等延伸。
近年來,啟東圍繞百姓對上海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充分發揮臨滬優勢,積極爭取政策支持,鼓勵各級醫院主動對接上海及周邊優質醫療資源。目前,與啟東合作的醫院包括上海市第一、第六、第九、第十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的中山、華山、腫瘤、兒科醫院,上海瑞金醫院,上海胸科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涵蓋內、外、婦、兒等各科專業領域,讓啟東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上海人餐桌上擺起了啟東的蔬菜、禽蛋等綠色農產品。位於近海鎮的樂之圃“都市菜園”基地,推出了蔬菜配送業務,主要客戶群是上海普陀區中遠兩灣城的住戶。從採摘到清洗、裝入保鮮袋,隨後送至會員手中,整個過程不超過6個小時。“每天可以吃到直供的蔬菜,既方便又新鮮。”家住上海普陀區中遠兩灣城的龔小姐對此很滿意。
這幾天,海復鎮濱海村,“濱海漁家樂”的管家黃錦昌又忙碌起來了。“疫情過後,來漁家樂玩的上海客人多起來,他們也特別喜歡啟東的地皮小菜,每次都會把村裡‘掃蕩’一空。”黃錦昌介紹。如今,啟東的黃金海灘、恆大海上威尼斯,以及眾多生態農莊和民宿,成了上海居民節假日出行的首選地之一……啟東已成為備受上海人青睞的“後花園”和“菜籃子”。
如今,在上海的地鐵站、兩大機場、陸家嘴商業中心等處,電子廣告屏滾動播放著啟東形象宣傳圖片和短視頻,不時引得“阿拉”的駐足和關注。一個個細節讓人們看到,一體化進程已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兩地居民共享發展紅利,在相依相融中收穫著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