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20歲和40歲生小孩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20歲和40歲生小孩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20歲和40歲生小孩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我們翻後臺的留言發現,許多女性朋友的心理困境源自職場。

比如,生孩子影響工作怎麼辦,透明天花板擋住晉升之路……在心理諮詢之外,她們往往還需要一些操作層面的建議。


因此,我們與LinkedIn(領英)聯合策劃了“女性力量”的文章。希望來自專業人士的經驗,能對你有所幫助。

國家統計局最近發佈了一個挺讓人沉重的數字:

1990年,我國女性平均初婚年齡是21.4歲,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是,29.9歲。

這說明了什麼?

這個功利的社會下,早婚早育變成了一種奢侈品

我對這種情況是深有感觸。

畢竟30歲之前,我過得挺壓抑的。

當時我工作的公司是某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嗯,就是那個“把女人當男人使,把男人當牲口使”的加班集中營。

每天工作12個小時,不過是“均值”。凌晨兩點是小兒科,通宵達旦也不過是小case。

所以大部分的女生都不樂意結婚,結了婚也不樂意生孩子。

那些20歲和40歲生小孩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還記得當初有一個畢業就結了婚的同事剛懷上孕,兩週內HRD就找她聊了四次,我看那絕對是比劉翔跨欄還要翻山越嶺的節奏。

最後那個同事選擇了主動離職,因為不離職就過得不開心,不開心會影響肚子裡的小生命。

代價就是,生完孩子後她一直戰鬥在企業中層,而和她同期入職的同學已經混成了高級經理。

有的同事因此選擇了丁克,以及,是比丁克更厲害的不婚。談戀愛談了18年的高級合夥人比比皆是,結婚10年不生孩子的高級經理也順手拈來。

也有為了不影響升職的節奏,有一個女經理愣是熬到了38歲當上合夥人,真正拿到了年薪百萬了,才敢去踏出相親的第一步。

老實說,38歲的女高管,圈子裡不是已婚男就是離婚男,離婚男也是不婚主義,或是選擇多得要緊。

所以她為了嫁出去掙扎了整整5年,我們都沒收到她的結婚請帖。

有人說,畢業就結婚懷孕的女孩挺好的,離職就離職嘛,耽誤兩年後還是一條好漢。也有人說,賺錢要緊,像女合夥人那樣有車又有房,要男人來做什麼?

到底怎樣選擇才是最合理的安排?本文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和大家探討一下:

  • 20-25歲,準備籌碼

  • 25-35歲,開拓plan b

  • 35歲以上,有的放矢

那些20歲和40歲生小孩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20歲和40歲生小孩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生孩子之前,最好利用二十多歲的時光先拿到“不可替代”的籌碼

女性天生在職場就要過這個生育坎。

從25歲開始,已婚未育的求職就會受到歧視,面試官反覆確認你三年內沒有生育計劃才敢按下offer的send按鈕。

好了二胎政策出來了,到了35歲都會被人抓著問你還要不要生第二個。雖然問的人顯得小心翼翼溫和善良,可是誰都能看穿那眼睛裡藏著的試探。

既然這一關無可避免,那麼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起跑線。

總不能遇到愛的人不嫁吧,總不能懷了孕不生吧。所以,生不生本身不重要,婚育之前所做的準備更重要。

一個人的議價權不在於你什麼時候生孩子,而在於你能提供多少價值。

嚴格來說,生孩子這事兒總共也就耽誤個3-4個月左右的產假。要是你拼一點,孩子一百天就可以上班了。為什麼就這麼遭老闆們的嫌棄?

很簡單,那就是在生孩子之前,你已經可有可無。生孩子的時候,你更是徹底地“無”。

老闆付了100%的工資得到了0%的產出,不嫌棄才怪呢。

事實上,任何一個公司老闆都不傻,如果培養一個新人的代價遠低於等你回來的成本,那真的是一秒就能決定讓你走。

那些20歲和40歲生小孩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不過,要是你不可替代呢?那形勢就徹底不同了。

比如說,同樣是我以前的事務所,有個女生主持了建設銀行、廣發銀行、中國神華等等大項目,客戶指名道姓必須明年還要這個審計師,沒了她咱就不高興。

得了,全公司上至最高級的合夥人、下至最普通的審計員,都對她恭恭敬敬。

生孩子什麼的,去吧去吧,別說生孩子了,只要你願意回來,你去環遊世界我們也等你。

你要知道,不可替代性這東西,從來不是天掉下來的,都是拼出來的。

別以為這個女生老爸是王健林或是乾爹是馬雲,她之所以受客戶歡迎,根本原因是她專業、幹練、服務周到、凡事都站在客戶角度著想。

她的“生育自由”,都是無數個不眠之夜拼出來的。

你的20歲,真的為你的生育自由拼搏過嗎?看準了公司哪方面的需求才是最不可替代的嗎?如果你把握了,生育這事兒,你說了算。

三十多歲準備一項副業,給自己一個plan B

我有一個閨蜜,一畢業就進了華為,瘋狂工作,完全沒任何私人生活,連老公都陪著她天天加班。

我們都笑她是工作狂的時候,她卻在在生孩子之前就認定了一個事實:公司不可能一輩子賴以生存,只有技能才是。

她的專業是後端工程師,專門寫各種業務後臺,除了給公司編寫,她也給一些朋友的公司寫。

開始的時候免費,純當練手、人情以及廣告。

後來越來越多朋友找她,她就一單10萬,30萬的收,但是實質上勞動沒有多付出都少。因為之前寫的所有系統都能疊加再用。

於是,她認準了,哪怕自己生孩子去,被淘汰了,也無妨。

不久之後,她在我們的一片哇然聲中,辭掉了高薪得我們仰望掉脖子的工作,然後安心生了一個娃。

那些20歲和40歲生小孩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生娃期間,毫無壓力,因為她搭建一個業務後臺大概兩個月,就能收30萬,收入和在華為的時候沒差。

可見啊,“不可替代性”除了可以內化在一家公司,還能外化在整個世界。

當你的技能讓你足夠給自己一個Plan B的時候,一個女人的生育自由就得到了。

那些20歲和40歲生小孩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生育之後,找一個理解你的老闆,更勝於嫌棄你的公司

先問你一個問題:把一隻大象關進冰箱需要幾步?

你一定以為我是來搞笑的吧?可是外國人一般都會很認真地回答:第一步,打開冰箱;第二步,把大象趕進去;第三步,關上冰箱。

是不是特別簡單?

一個看似無解的問題其實只要把它拆解為幾個合理的步驟,一切都沒看上去那麼難。最後的問題只不過落在:怎樣找到一個和大象匹配的冰箱上面。

這跟很多女生在生孩子之後重返職場一樣的道理。

很多人投了100遍簡歷依然渺無音信,做了幾十次面試還是毫無著落,以為就是自己出了問題。甚至把自己是個寶媽的身份,看成了恥辱。

其實啊,你不過是沒找到那個匹配你的冰箱而已。

那些20歲和40歲生小孩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如果你找到一個跟你氣場相合、經歷相近的上司,那你要做的不過就是就是把大象放進冰箱的那三步。

一般來說,能理解並支持一個剛生完孩子的媽的人,往往也是有類似經歷的人。

比如說我過去生完孩子後找到的第一份工作,老闆也是一個有孩子的人,而且孩子的年齡還差不多大。

對於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親子育兒的重要性等等可能上一天課也說不完的事兒,都不用我說,人家都懂。

更重要的是,ta知道生孩子這件事並不能改變一個人的事業心和責任心。

所以,計劃生育並且重返職場這件事上,更重要的是:你得有的放矢。

找準一個理解你的老闆,比在不同的公司遭遇嫌棄更為關鍵。

那些20歲和40歲生小孩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永遠明白,你要有所取捨

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不可能三角”——

在投資的世界裡,風險、收益和流動性,不可能都滿足。

在工作的世界裡,質量、效率和成本,不可能都滿足。

在職業生涯的世界裡,高薪、穩定和工作舒適,不可能都滿足。

如果你都要,請細品下面的這張圖。

那些20歲和40歲生小孩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些不可能三角充分說明,這世界你要選擇什麼,總得放棄點什麼

生完孩子的時候,很多時隔一兩年重返職場的女性都有一個錯覺:自己能拿回身邊同齡人的工資。

事實上,你要有策略:稍微謙卑一點,工資要求低一點,先重新開始了再說。重返職場一兩年之後,你如果足夠不可替代,薪酬自然能夠跑上來。

就像那個剛畢業不久就結婚的女孩,雖然職業之路沒有攀升到高點,但早早享受兒女承歡的幸福。

而38歲還沒嫁出去的女合夥人,雖然一直在追尋婚姻幸福的路上,卻至少有了後半生都不發愁的職業籌碼。

生理上有限制,心理上沒有。

不成熟的時候,在糾結中被迫做選擇。成熟之後主動做取捨。

無論選什麼,其實都是正確的。世界給你關了門,一定在另外一個方向開了窗。

關鍵是,你的內心要平衡。明白當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並且坦然面對自己的選擇。

職場女性,不是隻有家庭不美滿的女強人和家庭美滿的平凡人兩個選項。

那些20歲和40歲生小孩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寫在最後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劉潤曾經講過的一個故事:

他在微軟上班的時候,公司提供午餐和晚餐。吃著吃著,大家吃膩了,希望供應商換換口味。但是供應商卻要求加錢,那怎麼辦?

面對這樣的問題,微軟是這樣做的——

由於午餐就餐人數多,利潤比較高,所以選 2 家供應商,一家提供午飯、另一家提供晚飯;

每 3 個月做滿意度調查,是喜歡午飯還是晚飯?如果喜歡晚飯的多,午飯、晚飯供應商交換;

如果連續 6 個月,午餐都勝出的話,更換晚飯供應商。

從此,那些表示“換口味就要加錢”的供應商都變乖巧了,誰不願意一直做微軟的午餐供應商呢?

這件事裡面,最重要的訣竅,就在於微軟引入了競爭機制,改變了整個飯堂供應商的模型。

是的,改變模型,才是真正的解決問題之道。

解決女性的生育坎這件事,最關鍵的,也是要改變整件事的思維模型。

你不能把它當做一個困難,或者一個選擇,更不應該把它單純看成一種社會歧視。

更加理智的做法,是要把它當作一個項目處理。

  • 項目前,你要做好調研和準備;

  • 項目中,你要準備多樣預案;

  • 項目後,做好重新開始的預設和覆盤。

那麼就算是在任何一個年齡階段計劃懷孕生子,不用慌,你隨時掌握著職業的那個重啟鍵。

本文作者維小維,領英專欄作家。

在LinkedIn領英(ID:LinkedIn-China),你可以輕鬆打造自身的職業形象、獲取商業洞察、拓展職業人脈並發現更多職業機遇。

那些20歲和40歲生小孩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除了削你,我有的是辦法讓你不爽!

你以為你需要年薪100萬

“只想好好上個班,卻整天被花式欺負”|如何應對職場情緒暴力?

她的話一直被無視,直到他“父述”了一遍

工作這麼快樂,為什麼要受談戀愛的罪?

“我25歲,負債1萬5,不想上班”|職場倦怠自救指南

那些20歲和40歲生小孩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