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何以謂“家”?

《都挺好》已經播出一段時間了,但仍是許多女性朋友私下聚會時議論的話題,而我也發現關於此劇,還有些想寫卻沒有寫出來的東西,今日理了下思路,將其整理出來。

1.什麼是家?

都挺好‖何以謂“家”?

在我看來,《都挺好》和前段播出的《知否》都是以“家”為主題的電視劇。而這個“家”彷彿又有 別於上一代父母所熱衷收看的的類似《籬笆、女人和狗》、《渴望》、《五男二女》等以家為主題的電視劇。

從每代人不同的收視喜好和作品題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時代的變遷對主流文化的影響。在“做真實的自己”和“最好的自己”大行其道的今天,重新來談下“什麼是家”彷彿也變得更有時代意義。

就像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樣,我們每個人理想中對家的期待也是不同的,同時有是相通的:比如“家和萬事興”。但家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又是失和的地方。

正如《都挺好》詮釋的那樣:家是一扇門,從門外看,都挺好。蘇家三個孩子都發展的不錯,都有中上等的收入。關上門,發現都不好。就像張愛玲的經典語錄:”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

都挺好‖何以謂“家”?

所以許多人才會一遍又一遍提醒自己和他人:家是講愛的地方;同時許多人又對家充滿期待:家是溫暖的地方,家是避風的港灣,家是生產和諧與製造快樂的地方;家是讓人感受積極和向上力量的地方;家是讓能量流動的地方……

後有人們從感情上對家的認識和共鳴,前有造字者對家的說明:從文字上來看“家”上面有擋風遮雨的屋頂,裡面有“豕“(豬),而豬作為以前家中主要飼養的動物,我們看以看作勤勞致富的象徵隱喻,同時它也代表物質基礎。

都挺好‖何以謂“家”?

由此可以看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也是真正和諧與幸福的家),離不開一定的物質基礎作保證,同時物質的提高,需要家人合理分工,群策群力、共同勞作。

2.為什麼許多人“心不在家“?

《都挺好》中18歲前的蘇明玉一直計劃著逃離原生家庭;戶口和弟弟工作解決後的蘇母趙美蘭時刻策劃著另攀高枝開始全新的生活;被老婆的強勢和鄙棄一直壓得喘不過氣的蘇大強已經找不到心在哪裡了……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子女想從家中出逃,丈夫或妻子想從家出逃的實例。以此家成了許多人揮之不去的陰影和情結。

究其原因主是因為“家“的功能失調:例如家中的丈夫、妻子職責工分不明確或達不成共識,導致都看不到或忽視對方的付出。比如許多人覺得只有從外面帶錢回來才是對家庭的主要貢獻,照顧孩子和收拾家務不是對家庭的貢獻;還有許多家庭中的男女雙方,一方接命賺錢,一方樂享其成;或者男女雙方能力傾斜嚴重,某一方優越感太強;或者雙方能力都有待提高,卻相互抱怨和指責,導致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雙匱乏……這些問題的接踵到來,直接導致問題孩子的產生,以致後來子女從家生家庭的出逃。

雖然婚姻不幸的家庭容易產生問題兒童,但是婚姻幸福的家庭也會產生問題兒童,這和父母與兒童的人格特質的匹配度或者說父母對兒童的期待和兒童對父母的期待是否相同、父母自身所遭遇的陰影和情結都密不可分。

都挺好‖何以謂“家”?

正如《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和其母親趙美蘭一樣,雙方都覺得對方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父母或女兒形象。趙美蘭先在蘇明玉身上看到了自己陰影的投射,而這種投射最後成為了蘇明玉的情結。趙美蘭在蘇明玉身上看到那個沒有被父母馴服之前的自己,她的潛意識讓她不喜歡這樣的女兒,因為她已經接受了女孩應該為家族犧牲和作貢獻的觀念,所以她在用自己覺得對的方式教導蘇明玉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乖巧、順從、懂事、惟父母命是從);而她與蘇大強的結合,原本就是父母之命,所以最後蘇大強走上“不靠譜的父親“之列也是在情理之中。

除了原生家庭的痛,《都挺好》也描寫了新生家庭的苦。劇中的大哥蘇明哲,也遭到了許多人的吐槽。蘇明哲可以說是一個把心留在原生家庭的人,或者說完全還沒有邁出原生家庭大門的人。所以她看不到妻子的訴求,看不到女兒的需要。這一點蘇明成發展的比他要好。究其原因除了蘇明哲本人性格的原因,也可能在於蘇母除了關注蘇明哲的學習可能並不關注蘇明哲的成長和精神需要。不然大嫂做月子時她都可以找藉口不去,這是一個典型的強勢婆婆的作風。但是在面對小兒子蘇明成和兒媳朱麗時,他卻表現得不僅是個慈母,更是個難得的好婆婆。她會在小倆口吵架時,幫著兒媳;清楚記得兒媳的喜好;還時不時去兒子家裡免費做清掃的鐘點工和負責烹煮的保姆。我們也可以說這個看似不優秀的兒子,卻滿足了趙美蘭的情感需求,比如毫不吝嗇的讚美、認同和依戀。

都挺好‖何以謂“家”?

3.家庭中誰該對誰負責?

我曾看到網上有人這樣描述家:“家是一個可以讓你拋開所有束縛,撕下所有的面具,將外面所受的痛苦、委屈都可以發洩的地方……“我想這樣的人高估了別人的承受能力,且將家看的特別理想化。其實,我們每個人自出生以來,都帶著各自家族延續下來的各種問題。理想的家應該是一個有方式的傾訴的地方,而不是讓家人不斷去吸收你的負能量的地方。這樣的家庭就變成了一個垃圾情緒回收站。它會給家徒增一層陰霾。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他人不為人知的陰暗面,如若沒有接受過心理技術訓練的人,常期受這種不良情緒的影響,整個人都會變得不明朗,若是被孩子接收,結果更不可想象。

所以,一個和諧的家應該是有邊界的,家庭不應該成為個人宣洩情緒的垃圾桶。因為除了你,沒有人該對你成年的人生負責——包括你的伴侶和父母。

而那些處處尋求別人對自己負責的人, 多數是活在神話或童話中未能走出的人。當一個人不僅可以在神話或童話中發現自己面對世界的方式,同時也能愉快的從神話或童話中走出時,他就開始邁向一個新的階段。

事實上,當家中的每個人都開始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同時看到別人的付出和努力時,家就開始走向和諧與幸福。

都挺好‖何以謂“家”?

4、如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們從劇中的人名可見端倪:

明哲: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智慧。

《爾雅》中說“哲,智也”。 《詩.大雅,瞻仰》中也記載:“哲夫成城,哲女傾誠。”可見先哲代表聰明智慧、見識超常的人。那麼,人生最大的智慧是什麼?個人愚見是:內觀自己,明心見性(發現自己的真心;見到自己本來的真性)。具體到蘇明哲身上就是不僅擁有超常的智商,也要懂得不受他人干擾,不做別人期望中的樣子。

明成:明白如何才能有所成。

《說文》中指出:“成,就也。”甲骨文字形從"|"(即"杵")。可見有”杵“(工具和利器)是做成事的基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見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而“成”的關鍵需要儲備除了技能,還有心態(祛除總找藉口的浮燥)、清晰的目標(遠近目標,長短目標相結合)如此,才能有所成。

明玉:明白玉的真正含義。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者,潤澤以溫”,古文也說“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可見溫潤如玉,自古不是一個賢良的品性。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的申荷永教授曾說“玉同愈,是有靈性的石頭。具有“治癒”和“療愈”的含義。所以玉也被稱為心上之舟。有舟便可御水(水無意識)不是防禦之御,而是駕御之御;於是便能舟濟天下,利涉大川,獲得超越與轉化,這才是真正的強大。”

而所謂轉化就是對過往的接納與整合,是和情結作朋友,與自己和解。很多時侯情結就像雨後留下的水坑,許多人怕水濺在身上溼了衣服,可能選擇繞行或跨過,但是孩子們卻可以在裡面玩耍,因為大家面對他們時的心情不同。繞行和跨過便會少了許多樂趣和完整的體驗,積極的面對它、接納它,你或許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和世界……

都挺好‖何以謂“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