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胃癌的三大常見疑問,你知道幾個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今年宣傳週主題是“抗癌路上 你我同心”。為推進落實防癌科普宣傳,人民網科普中國特別推出全國腫瘤防治周系列報道,今天帶大家瞭解的是發病率高但預後效果並不理想的癌症——胃癌。

關於胃癌的三大常見疑問,你知道幾個

數據顯示,胃癌是中國人最易罹患的第三大癌症,每年都有接近40萬人死於胃癌。其實,早期的胃癌往往都不會出現典型的症狀。但與其他癌症相比,胃癌的預後較差。胃部是存儲受納食物的最主要器官,胃部得癌,病人營養跟不上,病死率很高。因此,提前預防格外重要。

有兩類人群需要引起注意:一是既往有潰瘍病,同時做胃鏡時發現息肉的人群。二是殘留胃人群,也就是做過胃切除手術的人群。這兩類人群發病率比普通人群發病率更高,建議定期去醫院檢查、體檢,才能儘早發現問題,早調理,早治療。

幽門螺桿菌是不是一定和胃癌有關係?

科學研究表明,很多胃癌病人,尤其是遠端胃癌的發生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有關。

其實,幽門螺旋桿菌的診斷和清除並不困難。想要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可以去醫院做一個C14呼氣測試等相關檢查,若檢測出確實被感染,建議一定要及時根除治療,不要放任不管。只要根據醫囑治療通常是可以清除的。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個細菌並非清除後就永遠不會再次感染。這就需要大家跟專科醫生建立聯繫,在保障胃腸功能正常的同時,防止細菌感染。

體檢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就是癌症嗎?

胃鏡是大多數人診治的首要選擇,但有人在做完胃鏡後的進一步血液排癌檢查結果中發現,有一項指標——腫瘤標誌物數值升高,就非常緊張,懷疑自己得了胃癌。這樣的擔憂是否必要呢?

首先要明確的是,只有腫瘤細胞會產生腫瘤標誌物,但不是所有的腫瘤細胞都會產生標誌物。因此,這項結果可以作為診斷標準之一,但絕不是唯一。若發現不正常的指標變化,可以諮詢專科醫生,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檢測,才能得到最終最準確的結果。

“隔夜飯”到底能不能吃?

對於許多上班族來說,前一天準備好飯菜、第二天帶到工作單位加熱後用餐的情況並不少見。那麼,“隔夜飯”到底有沒有危害?

在解答疑問之前,先來了解幾個名詞:苯並芘、亞硝胺、酒精。這些物質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一級致癌物。正常細胞碰到它們,極容易發生癌變。

而在煙燻、燒烤、醃製食品、“隔夜飯”中,這些一級致癌物出現的幾率陡增。長期食用這些食品,不僅容易得胃癌,還可能引起腸癌。從健康角度來說,飲食方面要有合理的營養配餐、適量進食、規律進食、適宜的飯菜溫度。

因此,“隔夜飯”未必不能吃,但是要注意科學放置,避免產生致癌物,如將飯放入冰箱冷藏,食用時充分加溫。歸根結底,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最根本的原則就是不要吃變質的、容易產生有毒化學物質的食物。

要提醒大家的是,關於胃癌,並不能簡單地通過症狀來自我判斷,及時的就醫排查是最重要和最靠譜的做法,有問題早就診,早發現,早調理,早治療,才是對待健康的正確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