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十六州是大宋的死穴,為何一直奪不回來?其實這種局面是雙贏

宋朝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一直是中原王朝的一個正統的歷史節點,但有許多人卻傾向於認為宋朝只是一個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大一統。說到這裡,我們就要先聊一下什麼才算是“大一統”。

燕雲十六州是大宋的死穴,為何一直奪不回來?其實這種局面是雙贏

在秦朝之前,對於後世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朝代就是周朝,前後八百餘年的周王朝,在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對後世影響都極為巨大。周朝建立伊始,大量採取分封制,將王室宗族以及功臣名將分封出去,裂土封侯以拱衛周王室。在戰國末期,秦國掃平六國建立統一王朝,秦王朝的疆土就是原周天子治下的各諸侯國的疆土,這其中就囊括了燕國。

燕雲十六州是大宋的死穴,為何一直奪不回來?其實這種局面是雙贏

燕國所在,在今天的河北北部以及京津地區,甚至一直延伸至今天遼寧一帶。如果說宋朝不是大一統的王朝,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宋王朝的疆域缺了當年燕國那一塊。

燕國故土當年是被石敬瑭獻給了契丹人,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燕雲十六州”,當然了,燕雲十六州還包括今山西一部分。燕雲十六州的戰略價值相當高,那裡是中原農耕文明與草原遊牧文明的分水嶺,它既有農耕文明的經濟潛力,又有遊牧文明的軍事價值。

如果中原王朝擁有了那裡,燕雲十六州就是天然的養馬場以及阻遏遊牧民族南下的屏障;如果遊牧民族佔據了那裡,燕雲十六州的經濟產能則足以滋養整個草原。

燕雲十六州是大宋的死穴,為何一直奪不回來?其實這種局面是雙贏

所以,燕雲十六州就成了宋王朝的死穴。無論大宋如何努力,始終不能從契丹人手中奪回那裡。而反過來看,契丹人的大遼政權,雖然有了燕雲十六州的加持,但要想南下滅宋進而入主中原,也不是件易事。

於是久而久之,宋遼之間就達成了某種平衡,或者說兩者纏鬥到最後,鬥成了一個死局,誰也奈何不了誰。於是大宋開始更加註重發展經濟,冀圖用錢換回故土——要麼直接拿錢買回來;要麼用錢武裝軍隊,隨時準備奪回來。

燕雲十六州是大宋的死穴,為何一直奪不回來?其實這種局面是雙贏

大遼呢?契丹人本就是遊牧民族,但燕雲十六州的經濟模式給遼國提供了更雄厚的物質基礎,進而使遼國的政局更加穩定;另一方面,佔據燕雲十六州就可對宋朝居高臨下成要挾之勢,宋朝沒有燕雲十六州,也就無法獲得大量的優良戰馬北伐,這進一步鞏固了遼國的政局,使得遼國可以放開手腳在草原四處出擊。

所以,大宋算的是經濟賬,大遼算的是政治賬。

燕雲十六州是大宋的死穴,為何一直奪不回來?其實這種局面是雙贏

大宋用歲幣穩定了北方強鄰,從而能抽出手來專心對付西夏國、發展經濟。大遼收了宋的錢,再加上燕雲十六州的收入,極大的穩定了北方草原。從這方面講,宋遼之間是一種雙贏。

這個局面移植到了女真人取代契丹人,完顏氏打破了這個僵局,宋王朝再難以用之前的策略繼續發展,只能南遷偏居一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