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見真章,患難才知國家好

在本次疫情之中,中西方國家的不同做法,民眾的不同態度,以及所造成的不同結果。著實引人深思。這篇文章試圖從國家治理和文化底蘊的層面闡述這種不同,並提出了作者的擔憂。


就像作者所說的,西方對於疫情認識不足,措施不到,所造成的後果也是極其慘重的,但在他們那種國家治理體系中似乎顯得不是很重要,儘管在西方也有一定的反對聲音出現,但不知道是我們所能夠聽到的接觸到的太少,還是發出這種聲音的人本就太少,在我們的認識中西方似乎在這次大災大難中辦事很不利。


以此類比到中國,武漢紅十字會的物資調配不力遭千萬網友怒噴,湖北某市衛健委領導不明本地病情中央督導組到來一問三不知,這些事情都在國內引起熱議,在輿論的壓力下,或者說是在公眾的監督下,中國政府都做出了令民眾滿意的答覆。這種輿論監督政府的制度,其實是我們國家的民主制度之中的民主監督,是明確存在於憲法規定之中的。國民有這種發表意見輿論的權利,這可能就是中西方在國家治理上層結構中的一個小差別。西方的政黨似乎不能廣泛代表民意,他們的政府似乎並沒有很在乎廣大人民的利益。當政府沒有意識到自己做錯了的時候,民眾的聲音顯得那麼無力。而在中國,存在這種輿論監督制度,這種自下而上的給政府提醒,監督政府行為,我們應該要認識到,民眾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訴求,但要有原則有法度,不可超越法度,若是借用這種表達訴求的通道用來傳播邪教,國家分裂這些不好的觸犯原則性的東西,寧可專制,寧可沒有這種輿論監督制度。所以當代中國要做好的更多的應該是利用好這種民主監督制度,在不違反法度原則的基礎上廣泛吸取民意,並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政府行為,保持政府的公信力,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曾經武漢紅十出事的時候,我也一度對於官方性質的紅十字失去信心,甚至於聯想到山西,聯想到各地的慈善組織,他們是否會貪汙,是否能夠將災區急需的物資調配得力?這種不信任感,對於國家治理是非常不利的,老一輩人用真心廉潔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具備了初代的政府公信力,如果在我們手中像武漢紅十一樣被揮霍待盡,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是否就會像蘇聯十月革命般建立一個新新政府?我們應該認識到政府公信力是人民能夠依靠信賴政府的源泉,建立一個新政府容易,但是培養與之相對的公信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國家的政府用實際的行動及時果斷的維護了政府公信力,西方似乎就沒這麼果斷,對政府的不信任怨聲載道,這一點動搖的是國之根本。


聯繫到歷史,中國傳統社會反貪官不反皇帝,可能也是對於國家對於皇帝有一定的公信力,儘管被貪官壓榨盤剝,也總會期待朝廷派個欽差大臣來整頓,或是上京告御狀,試圖請朝廷來維護公正法制。這一點在俄國就更明顯一點,甚至於在日俄戰爭前俄國民眾都把沙皇當做自己的小爸爸,對他充滿期待,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革命活動多年也沒有一定成效。這又很像晚清的中國,不論中國在列強面前如何卑微,清廷如何軟弱,至少立憲派也對清廷也存在一定幻想,但清廷不值得這種信任,皇族內閣的產生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對清廷徹底失去信心,革命運動風起雲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