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名士謝安官至宰相,為何招致皇帝猜疑而低調避禍呢?

鐵男春秋


謝安是東晉的一個政治家,雖然他一開始隱居在山中與著名的文學家們一起遊山玩水,但是後來隨著謝家的人在朝中已經沒有人了,所以他出來做官,被任命為將軍司馬等等一些要職。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少數的兵力打敗了百萬之眾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迎來了很多年的安靜與平和。

謝安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管做什麼事兒,不管你做人怎麼樣,都一定要沉得住氣,做事沉穩,才能夠成大事。沉得住氣的人需要膽識,謝安進入仕途以來的事就不少,所以他做人做事都很受人的歡迎,因為他做事沉穩,所以在後來他得到了很高的權利,但也因為謝安的名聲太大,被皇帝所猜忌,所以他就去廣陵那邊避免禍端,後來他因病去世了。





羅賓說歷史


在很多人眼裡,謝安之所以在淝水之戰後退出執政地位,主要是因為他功勞太大和地位太高,所以受到了皇帝的猜忌。在這種背景下,謝安只有激流勇退,低調避禍。

但其實呢,這一切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這種事情只會發生在皇權高度集中的帝國中,在東晉這種皇權極度虛弱的貴族政治下,這種事情根本就不可能發生。

事實上,在東晉帝國的歷史上,歷代執政官的權力和地位,都不是皇權可以賦予或剝奪的。比如王敦權勢巨大時,晉元帝敢表現出不服,王敦馬上就率軍攻入帝國都城。桓溫權勢巨大時,所謂的皇帝都只有看桓溫臉色行事。

等到謝安執政時,只因簡文帝表現的不能讓他滿意,謝安就直接說簡文帝和白痴沒有什麼分別。“帝雖神識恬暢,而無濟世大略,故謝安稱為惠帝之流,清談差勝耳。”



從這些事我們可以看出來,因為當時的東晉帝國實際處在一種貴族聯合執政下,所以擁有執政地位的豪門貴族代表,從來也不會把皇帝放在眼裡的,因為他們的權力和地位從來不是皇帝賦予的,而是來自於他們的家族實力,以及眾多豪門貴族的支持。

事實上,當初謝安能取得東晉帝國的執政地位,一方面是他的才能突出和家族實力強大,另一方面則是眾多豪門貴族支持他的結果。至於東晉皇帝,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已。在這種背景下,謝安怎麼可能因為害怕皇帝的猜忌,就嚇得乖乖退出執政位置呢?

從這層意義上說,謝安因為立有不賞之功,所以害怕皇帝猜忌而激流勇退低調避禍的說法,只不過是一個政治童話而已。

謝安退出政治舞臺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當時東晉帝國的普遍豪門貴族不再支持他當執政官,在這種背景下,謝安自然無力維持他的執政地位,所以只能被迫退休。



那麼,東晉帝國的普遍豪門貴族,為什麼都不願意再繼續支持謝安執政了呢?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肥水之戰後,謝安實力變得太過強大,以至於讓眾多豪門貴族都感覺到了危機,所以大家都希望能夠削弱謝安的實力。

當初,為了應對前秦的危機,東晉帝國特意創建了一支新的軍隊,即北府兵。因為因為謝安是當時的執政官,而謝氏家族又能推出一個優秀軍事人才(謝玄),所以這枝軍隊最開始就由謝氏家族來負責籌備和統率。

後來,等到肥水之戰結束後,謝安的聲望達到鼎盛,此時謝氏家族是當時東晉最著名的豪門貴族之一,謝安又是當時中央政府執政官;而且手中又控制著北府兵。這一切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謝安隨時可能成為比王敦、桓溫更可怕的政治強人。

也正因為類似的原因,再肥水之戰結束後不久,整個貴族社會就開始共同排擠謝安,面對這種強大的反對力量,謝安只有選擇主動退出政治舞臺。在謝氏家族退出北府兵後,豪門貴族為避免某個豪門一家獨大,就特意將北府兵一直就由寒人成員劉牢之來統領。

謝安退出政治舞臺的第二個原因,是謝安不能團結其它的豪門貴族。比如,在謝安執政期間,太原王坦之一系、琅玡王導一系的代表人物都受到了排擠,甚至謝安為排擠其它豪門家族,竟然否定血統、出身的用人原則,這直接讓謝安有意無意走向了貴族政治的對立面。

事實上,正因為謝安不能團結幾大豪門貴族代表,所以司馬道子才可以很容易的利用那幾大豪門貴族代表打擊謝安;而最終當王寶國站在司馬道子身後振臂一呼時,謝安馬上無力維持執政位置的主要原因。


我是趙帥鍋


謝安出朝避禍的原因,其實並非完全受制於皇帝猜疑,還包含著謝安本身的性格。

謝安的確是東晉非常有聲望的名士,少年時就以清談出名,在未出仕之前,就“高臥東山”有很高名望。因為陳郡謝氏家族之中,謝萬等代表人物的失勢,才讓一直想隱居的謝安“東山再起”出仕為官。

謝安先是在大將軍桓溫帳下任職,後聯合太原王氏王坦之等人,將桓溫的篡位謀算覆滅,謝安得以掌控東晉朝政大權。

值得注意的是,掌權的謝安當時依仗東晉特殊的“門閥政治”局面,其實是壓制東晉皇帝孝武帝司馬曜的。東晉琅琊王氏、陳郡謝氏、譙國桓氏等士族門閥,掌控東晉朝政,壓制皇權,其實皇權在當時並沒有太大的權力。

謝安掌權之後,任用陳郡謝氏謝玄、謝石等人,打贏淝水之戰,讓陳郡謝氏的地位發展到了鼎峰,成為與琅琊王氏比肩的“王謝”之家。

而謝安本人,在當時其實也是勢頭正盛,更何況陳郡謝氏謝玄等人掌控東晉北府等軍事力量,陳郡謝氏有著無法被輕易撼動的實力。

這也就是為什麼謝安出朝避禍的原因,除了不想因皇帝忌憚之外,更多地是因為謝安本身閒散清逸的性格。

當時謝安依仗打贏淝水之戰的功績,還有陳郡謝氏士族門閥的力量支持,其實是不需要太過於忌憚皇帝的猜疑的,但是謝安還是依然選擇在打贏淝水之戰不久之後,就出朝到廣陵為官,算是放棄了自己在朝中掌權的機會。

這給了孝武帝司馬曜和會稽王司馬道子掌權的機會,東晉朝政大權開始從士族門閥轉移到了司馬氏皇族手中。

而不可否認的是,當時宰相謝安,選擇低調避禍,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其身為名士的性格問題。當謝安出鎮廣陵後,便讓人造船,想要順流而下返回當初隱居的東山,不過還沒成行,謝安就病逝了。由此也更能看出謝安因性格清逸而選擇出朝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