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是先天還是後天形成的?雙性戀你接受嗎?

民間的聲音


同性戀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我覺得意義並不大。

關於同性戀🌈的成因有很多種說法,沒有哪種說法可以說是肯定正確的。第一是遺傳因素,一些科學家研究出,稱同性戀基因是影響人和動物性取向的基因之一,可能會遺傳,但我百度了一下,這種可能性很小,而且說法不一,很難肯定這種說法。第二是環境因素,可能與家庭環境、性教育、兒時的交往氛圍、青春期有關。其實關於同性戀的成因呢,還有很多種說法,沒有哪一種說法是可以完全肯定的,但是肯定不是一種病。也不不必執著於成因,存在即合理!這只是一種性取向罷了,也沒有什麼特殊的,無非就是喜歡同性。

反問一個問題,異性戀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形成的?如果你說是天生的,那你確定異性戀就是天生的嗎?我本身就是一個同性戀,我也不想去深究我到底為什麼是一個同性戀,我想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的生活就是要活給自己看。

關於雙性戀的問題,我可以接受雙性戀,這也只是一種性取向,但是我希望雙性戀能夠在男生和女生中做出最終的抉擇。你選擇了一個男生或者女生後,請一心一意的對他好,不要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別讓你的異性戀對象成為你喜歡同性的掩飾,而讓你無所忌憚。


han憨陳


自我覺得應該骨質裡面就有這種基因的存在,只是在某一個時段被激發出來而已,同性戀也是社會正常的產物,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不能用大眾的看法去衡量世間所有物質的不同。



肖龍辰馬


伴隨社會的開放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今天,對同性戀已經不再談之色變。雖然我們國家,法律還不支持同性戀,但社會,民間越來越包容同性戀。同性一起生活的也不是個例了。

事實上,關於同性戀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真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從人類繁衍的角度(生物學意義),雄雌結合可能符合生物特性和要求,即所謂的“自然規律”。

但在進化中,人類能夠佔據食物鏈頂端,不是靠生物特性,而是社會和文化屬性,尤其是人類的思維能力。因此,人與人之間不僅僅只是生物感情,還有精神層面的東西。愛的對象並不是特定的,只要它能激起人們的愛,都是無可厚非的,而沒有愛誰是對的,愛誰是錯的之分。

人類關於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的觀念本身就是文化的產物。之所以異性戀變成社會主流,也許是它符合了社會延續的功能,可以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但如果單純從情感的角度考量,異性的情感未必必然比同性好。同性間也可能產生強烈的吸引,甚至是激情。只是社會主流的觀念“汙名化”了同性戀,從而讓同性戀變成異端,另類,甚至“不正常”。但所謂“正常,不正常”本身就是有社會建構出來的,事情本身並沒有正常不正常之分。

人需要情感性支持。在生命的早期階段,主要來自我們的養育者。青年期以後,主要來自家庭以外的親密伴侶。如果你只喜歡異性,那就尋找異性伴侶。如果你只喜歡同性,也不用焦慮和自責,甚至厭惡自己為什麼跟別人不一樣,如果有緣,不妨坦然待之。如果你喜歡雙性,先碰到了哪種緣分,就接受哪種緣分。

社會主流對同性戀的偏見已經引發了許多不良的後果。“同妻”,“形婚”就是其二。迫於主流的壓力,周圍人的催逼,有些同性戀者還是選擇了“異性婚姻”,但那大多是名存實亡的婚姻,對當事人的傷害是常人未必能理解的。這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會的不幸。畢竟敢於出櫃的還是不常見。這對當事人的身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無論你喜歡的對象是同性還是異性,都要遵守社會的公序良俗,愛自己,愛所愛的人,信守承諾。

每個人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能遇到那個讓自己心動的人是幸運的。遇到了,就勇敢去愛!只是因為愛,不問其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