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本文节选自北京大学通选课程《爱的心理学》沈安然、宗晨曦、

阿依波塔·叶尔肯的小组作业。指导教师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李同归老师。大多数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学生们所有。如需要转载,请联系本专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情侣去哪儿:一个关于大学生约会点选择的研究

沈安然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宗晨曦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阿依波塔·叶尔肯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约会地点的选择是大学生情侣重要的共同决策。本文对异性恋大学生情侣在“关系的形成”与“关系的维持”两大动机下的约会地点决策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显示在直接对约会地点进行选择时,动机差异对选择结果的影响不显著,而女性相较男性具有选择高成本约会地点的偏好;而在得知对方异己选择后,再进行约会地点选择时,大学生情侣会呈现出迁就对方的强烈倾向,而这种“先发优势”与性别、动机、选择的地点均无明显关联。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本文还尝试对大学生情侣的互动与共同决策过程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约会地点;共同决策;动机;亲代投资理论;约会博弈



1、前言


约会,是情侣恋爱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密关系中的双方经常通过约会增进彼此了解,推进两人的亲密关系,而处于不同恋爱阶段或怀有不同恋爱动机的情侣往往有着不同的地点选择。大学生情侣也不例外,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大学生情侣也经常需要作出关于选择约会地点的决策,而经验告诉我们,大学生情侣常见的约会地点大多集中在自习室、电影院、公园、商场等,这些地点的私密性不尽相同。尽管不同情侣对于恋爱地点的选择各有偏好,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所有的情侣来说,约会地点的选择是影响约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对两人约会的氛围、从事的活动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最终影响着双方关系的发展与维持。


因此,对大学生情侣关于约会地点的选择的研究就成为了理解这一特殊群体亲密行为的重要课题。我们将试图通过调查与实验去探究,哪些地方是大学生情侣最频繁的约会地点选择,而处于亲密关系中不同的恋爱阶段的情侣是否会有不同的约会地点的选择,同时我们试图关注在这一共同决策过程中双方的互动,引入博弈的相关理论,探究在得知对方的不同决策的情况下,另一方的决策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处于恋爱关系中的双方经常进行共同决策。现有的决策模型已经确定了影响二人共同选择过程的几个因素,包括了共同的态度、个体信念的强度以及共同偏好随时间的改变等。此外,个体的差异也会影响共同决策的过程,如焦虑的人会因为对两人关系较强的不安全感而要求对方加强承诺。相关研究还表明,目标的不同也会影响情侣彼此偏好的反应,并最终影响亲密关系长期的满意度。而个人可以使用直接或间接的沟通策略来影响和改变他们伴侣的行为,这些不同的策略的使用基于多种因素,包括对关系内的权威的感知、资源对关系的贡献以及先前影响和控制的尝试。


相互依赖理论则说明了个体何时可能受到来自他们的浪漫伴侣的影响,理论指出,一个人对伴侣的依赖是基于伴侣在关系中提供独特或期望利益的程度。例如,如果一个女人得到了丈夫的爱、同情或支持,而其他的关系却不能提供,那么她就会依赖丈夫来获得这些好处。随着这种依赖性的增加,她变得更容易受到伴侣的影响。从这一理论可以推断,恋爱关系中的双方之间的影响会随着浪漫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约会地点的选择则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因此,我们将试图设置两个不同的恋爱阶段,即关系的形成阶段和关系的维持阶段,并探究在不同动机驱使下不同性别的恋爱对象在约会地点的选择差异。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2、实验方法


本项研究分为一个预实验与两个主实验。其中预实验依托网络平台,以线上调查为主要形式,了解当代大学生最常选择的约会地点,为主实验地点选项的设置提供基础。随后,我们将性别作为依据将调查对象分组,探究男、女两性在约会地点的决策中存在的差异,选用幻灯片对被试者进行动机设置,同时提供两个异质性较强的约会地点选项供被试者选择。


在实验一中,我们将直接观察被试者在无干扰的情况下的地点选择。在实验二中,我们将在实验一的基础之上,引入对方的异己选择,观察被试者在首先得知另一方表态与自身不一致时,约会的地点选择产生的变化。


动机设置:本次实验有两个动机,分别对应恋爱发展的两个阶段。其一为“关系的形成”动机,该动机在恋爱关系形成的初期阶段较为活跃,其二为“关系的维持”动机,该动机在恋爱关系稳定阶段较为活跃。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幻灯片作为被试的心理启动程序。


为了满足社会和进化需要,人类天生就有与他人形成亲密关系的倾向,也就构成了“关系的形成”的基本动机。在这种动机下,男女双方都可以通过发出各种信号来说服对方为什么自己是合适的伴侣。当然,对于男性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女性在进化过程中演化除了在挑选伴侣以形成恋爱关系方面更大的选择性。而一旦两人之间的恋爱关系得到确立,就随即产生了维护这段关系的动机。具有维护动机的个人会对他们的对象采取特定的行为,比如购买礼物、展现关怀,当然约会也是表现之一,当然恋爱中的双方同时还会对这段关系之外的人采取相应的反应。当然,具有维护动机的情侣相比关系形成时更频繁地参与共同决策,为了维护关系而做出自我牺牲,而男性在关系的维护中常常表现出更具有接受性的特性。


为了设置以上两种基本动机,我们参考了学界现有的设置动机的案例,设计了以下两套幻灯片。我们为每一套幻灯片挑选了四张与该动机紧密相关的图片,并配以了文字说明,以便提高被试者的情景卷入度,保证动机设置的准确与完全。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图1 设置形成动机时采用的幻灯片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图1 设置维持动机时采用的幻灯片


3、预实验:大学生最常去的约会地点


3.1 实验流程


在预实验中,我们将试图了解当代大学生常见的约会地点的选择,并在次基础上选择两项频率接近且异质性较强的地点作主实验的设置选项,使其具有典型性,并使得后续实验的数据更加集中,避免极端数据的出现,有利于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线上调查,并将微信群、朋友圈作为主要渠道进行发放,随机搜集结果。被调查者首先被要求填写性别、是否是在校大学生两个个人信息问题,其中非在校大学生被系统自动排除,而在校大学生被继续要求回答“您和您的恋爱对象最常去的约会地点(仅限1个)”,暂时单身人士被要求回忆以往的恋爱经历进行填写,而完全无恋爱经验者则被要求填“无”。


3.2 样本分析


共有 349位在校大学生参与实验,其中完全无恋爱经验者115人,在统计时排除。剩余有效样本为234 份,其中男性样本为122 份,女性样本为112 人份,性别比例较为平衡。


3.3 实验结果


通过对填写约会地点的统计,调查显示191个有效样本中有43人选择了“自习区”,位列所有答案的首位,但考虑到自习区作为公共学习场所,其约会目的不够单一故不予选择;同时各有36人选择了“公园”与“餐厅”,并列第二。以上三项为调查结果反馈的在校生最为频繁的约会地点。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预实验的完整结果可参照下表。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考虑到“公园”与“餐厅”在环境私密度、涉及的主要活动上都有着显著差异,符合实验要求,因此我们最终选取“公园”和“餐厅”作为主实验的约会地点选择选项。此外,预实验中还收到了“电影院”、“酒店”、“商场”等结果,但由于填写人数较少不具有普遍性及其他原因,故均未被采用。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4、实验一:直接的约会地点选择


4.1 实验流程


在实验一中,首先了解被试者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包括性别与性取向。在本次实验中,为了排除性取向差异对地点选择带来的影响,非异性恋的样本被主动排除,即只考察异性大学生群体在约会地点选择特征。随后,运用所设计的两套幻灯片分别作为启动程序,要求被试代入“关系形成”和“关系维护”阶段的典型场景。最后要求被试在给出的“公园”与“餐厅”两个备选地点中直接做出选择。具体的实验手段仍旧采用了线上的形式,我们将80位样本按要求分为四组,分别要求其仔细阅读所提供的幻灯片,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答案。


4.2 样本分析


共有80名在校大学生参与了实验一,其中“关系的形成”与“关系的维持”情境各有20名男生与20名女生,其中非异性恋被自动认定为无效样本。各组的具体情况可参见下表。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4.3 实验结果


在排除了非异性恋样本后,实验结果显示,在“关系的形成”场景下,17名有效男性样本中有6名男性选择了“公园”作为其约会地点,而19名有效女性样本中有2位选择了“公园”;在“关系的维持”动机下,19名有效男性样本中有5名男性选择了“公园”作为其约会地点,而19名有效女性样本中有2位选择了“公园”。


具体占比情况可参见下图。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图3 实验一的结果


显然,实验一的结果帮助我们了解在直接对约会地点选择的情况下,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有着类似的偏好,即均倾向于选择餐厅作为其约会地点,而对于女性来说这样的偏好则更为明显。作为约会地点的餐厅相比公园,其活动显然伴随着更高的消费倾向,具有更高的经济成本,餐厅整体环境相较公园也更为正式,对顾客着装仪表也具有一定要求。此外由于用餐时段有限,选择在餐厅约会的情侣要付出的时间成本也相对较高。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女性相较男性更为偏好餐厅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性选择的结果。具有较高亲代投资成本的女性,在挑选异性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而偏好餐厅作为其约会地点既是对对方经济能力的考察,同时也能检验对方对于本段关系的投入程度;而相比之下亲代投资成本较低的男性在挑选伴侣时的选择性较弱,也就不具有像女性那样较高的选择倾向。


除此之外,尽管地点选择呈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两种基本动机下,两性呈现出来的倾向却都是各自一致的。因此,实验一也就帮助我们排除了动机作为影响双方地点决策影响因素的可能性,这一点对于实验二的开展也是极为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将在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引入对方的选择,在双方的互动中考察两性在不同恋爱阶段的约会地点选择。


5、实验二:互动的约会地点决策


5.1 实验流程


实验二的动机设置的方式、约会地点选项与实验一保持一致,但与实验一不同的是,在地点决策阶段,实验二将直接告诉被试其恋爱对像的地点选择倾向与自己不一致,然后让其对约会地点进行决策时,即直接询问其愿意“坚持自己的选择”,还是“迁就对方的选择”。具体的实验手段仍旧采用了线上的形式,我们将160名样本按“关系维持”和“关系形成”两大动机、男性、女性两种性别、对象的两种选择分为8组,每组20人,分别要求其仔细阅读所提供的幻灯片,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答案。


5.2 样本分析


共有160名在校大学生参与了实验二,其中“关系的形成”与“关系的维持”情境各有40名男生与40名女生,其中非异性恋被自动认定为无效样本。各组的具体情况可参见下表。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5.3 实验结果


在排除了非异性恋样本后,实验结果显示,在对方的选择为“公园”时,“关系的形成”动机下,18名男性有效样本中有12名选择了“公园”,即迁就了对方的选择,而有6名仍旧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表示更愿意去“餐厅”,而17名女性有效样本中也有12名选择了迁就,另有5名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在对方的选择为“公园”时,“关系的维持”动机下20名男性有效样本中有18名选择了“公园”,即迁就了对方的选择,有2名选择了“餐厅”,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而19名女性有效样本中也有15名选择了迁就对方,而有4名选择了坚持。而在对方的选择为“餐厅”时,“关系的形成”动机下,19名男性有效样本中有18名选择迁就,只有1名选择坚持,而19名女性有效样本中有15名选择迁就,另有4名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而在“关系的维持”动机下,18名男性有效样本中有17名表示愿意迁就对方,有1名选择了坚持,而20名女性有效样本中,有16名选择了迁就对方,有4名选择了坚持。


在对方选择是“公园”时,具体占比情况可参照下图。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图4 实验二的结果(一)


在对方选择是“餐厅”时,具体占比情况可参照下图。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图5 实验二的结果(二)


对比以上两表可以发现,八组结果显示,每组成员选择迁就对方的人数都绝对多于坚持自己选择的人数,且选择偏好的性别差异、动机差异均不明显,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除了男生在“关系的形成”动机下,会由于对方的选择不同而产生较为显著的决策改变,其余情况下,对方的选择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也是不显著的。因此,与实验一类似的,“动机”仍旧不能作为影响双方地点决策影响因素,而可以由实验二得知,在率先对方的选择的条件下,性别导致的选择差异也变得不明显。即不论对方选择如何,情侣在挑选约会地点,只要率先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方便有极大地可能迁就自己的选择,即在情侣选择约会地点时,存在“先发优势”的现象。


在实验二我们引入了男女双方在约会地点的选择中的互动,将约会地点的选择作为了情侣双方的共同决策的过程,这种互动事实上也是一种博弈,为此我们建立了大学生情侣进行“

约会博弈”的收益分析。


为了简化实际情况,我们假设双方的满意值最高为2分,双方都倾向于去同一个恋爱地点时都将得到2分;当对方提议一个地点,自己想去另一个地点,但仍旧选择迁就对方时,对方得到2分而自己得到1分,而选择继续提出另外的决策时将会出现风险,即对方可能会拒绝或者迁就己方决策。如果对方拒绝,则约会失败,双方均不得分。如果对方迁就自己的选择,那么对方得1分而自己得2分。另外,记当双方初始意愿不同时,对方迁就自己的可能性为α(0


具体情况的博弈图如下: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显然,如果一方主动提议,而对方的初始意见也相同,即双方不谋而合,此时的双方总收益的是最大的,为4分;而在实际情况下,就像实验二所模拟的一样,双方在进行约会地点决策是很少会出现(在互相不知道)初始意见相同的情况,而总是会由一方首先提议,在由对方做出“迁就”或是“坚持”的决定,来影响博弈的最终结果。由以上收益表可以发现,如果此时选择迁就对方能得到3分的总收益,而坚持提出自己的决策会有α的可能性获得3分,否则将得不到任何收益,综合总收益为3*α分,总是低于3分。显然在理性博弈的大前提下,一方应该选择迁就对方的选择,以获得相对最高的总体收益。


6、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首先证实了亲代投资理论在解释大学生情侣直接地、分别地进行约会地点决策时的性别差异的适用性,同时排除了动机作为此时地点选择的影响因素,随后证实了在首先得知对方的异己选择在进行地点决策时,选择偏好的性别差异、动机差异均不明显,且除了男生在“关系的形成”动机下,会由于对方选择的地点不同而产生较为显著的决策改变,其余情况下,对方的选择地点对对方决策结果的影响也是不显著的,而这种单纯的“先发优势”可以很好地用“约会博弈”进行解释。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7、研究结果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研究了大学生情侣在亲密关系的不同动机下男女双方对于约会地点的选择偏好,丰富了恋爱关系中两性的心理预测和决策过程的研究内容,揭示了在此过程中的“先发优势”,证实了在实际恋爱的交往过程中,情侣双方的约会地点决策过程的互动性。这些发现对于处于亲密关系中的情侣进行共同决策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在恋爱关系形成初期,即“关系的形成”的动机被激发时,为了能够有效确立关系,抓住主动权应当是此时期的首要目标。对于约会地点的选择即体现出对主动权的把握程度至关重要。通过权衡时间和情感成本、经济投入、资源占有数量等,应首要考虑将约会的地点设置为主动方能够尽量增进对方理解、能够充分交流的场所。


而在恋爱关系稳定时期,即对于关系动机的侧重点则发生了质的变化。与恋爱初期强调主动权和投入度测试不同,此阶段的情侣需要注重维持亲密关系的权力平衡。在关注尊重自我的同时,给予伴侣更多的回应与关注,使对方拥有更多自我感和获得感,提高对方从关系中获得的满足感。任何一方的一直妥协或一味要求对方顺从的任性都会导致另一方的负反馈不断累积,从而导致关系的破裂。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美] 莎伦·布雷姆,丹尼尔·珀尔曼,罗兰·米勒,苏珊·坎贝尔.亲密关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0

[美] 戴维·巴斯.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7-6


「爱的心理学」情侣去那儿?大学生约会地点选择的实验研究

专栏

爱的心理学

作者:李同归

19.9币

14人已购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