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證蛻殼成活率、提高翻殼比?看懂這篇,就離豐收不遠了

河蟹投苗後,普遍在陽曆三月下旬開始第一次蛻殼,陽曆四月中旬開始第二次蛻殼,這兩次蛻殼對螃蟹而言是兩大難關,容易傷亡。春季溫度變化大、水體不穩定、水質指標超標、螃蟹營養積累不足,細菌感染出現磨爪、水腫等現象,清塘藥物殘留於底泥等各種因素都會影響螃蟹前兩次蛻殼的成功率,導致蛻殼期偷死增加,對全年螃蟹的成活率和產量造成很大影響。

如何保證蛻殼成活率、提高翻殼比?看懂這篇,就離豐收不遠了

螃蟹空腸、磨爪

提高螃蟹前兩次蛻殼的

成功率至關重要

1、 蛻殼期注意改善水環境,穩定水質

螃蟹蛻殼是吸水膨脹的過程,蛻殼成功率和翻殼比都需要良好穩定的水質。水體正常代謝會產生毒素,如藻毒素、底泥殘留的清塘藥物釋放等,水體氨氮、亞硝酸鹽超標容易導致螃蟹硬殼慢,甚至軟殼死蟹。

如發現螃蟹蛻殼應及時用碧水安解毒,避免螃蟹蛻殼時吸水中毒。在蛻殼期,打水後或者下雨前後也需及時使用碧水安改善、穩定水質,給螃蟹提供良好的水環境。蛻殼期加強水質調節,根據水質及水草情況,一般定期10天左右使用活力碳+利菌多可以分解水中雜質,提高水草活力,幫助穩定、淨化水質。

如何保證蛻殼成活率、提高翻殼比?看懂這篇,就離豐收不遠了

螃蟹吸水膨脹後蛻殼

2、蛻殼期創造良好的底層環境

螃蟹通常生活在塘底,且多數蛻殼時是趴在底泥上完成的,因此底層環境好壞對螃蟹的蛻殼影響很大。隨著氣溫的升高,底泥厭氧發酵產生硫化氫、亞硝酸鹽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同時大量消耗氧氣,影響螃蟹的蛻殼成活率和翻殼比(蛻殼期螃蟹需要的底層溶氧是平時的2-3倍)。

蛻殼期改底注意選擇使用刺激性小、安全性高的底改產品。如底居安改底沒有刺激,可以打破底層張力,減少底層有機質耗氧,從而提高底層溶氧,同時可以降解底泥中的氨、亞硝酸等有毒有害物質並結合成似蛋白質類無害物質,給螃蟹蛻殼創造更好的底層環境。

3、 蛻殼期加強營養,增體質

蛻殼對螃蟹而言是個很大的應激過程,需要充足的營養增強體質,蛻殼期外潑營養快線,可以快速提供營養,避免螃蟹蛻殼應激死亡,同時提高蛻殼翻殼比。另外,螃蟹蛻殼時需要從水體吸收大量的鈣質,好的補鈣產品有兩個特性:一是無刺激,二是吸收利用率高。活力鈣為複合有機鈣,無刺激,易被螃蟹吸收利用(離子鈣更易被水草、藻類所吸收)。一般情況蛻殼期需補鈣兩次,即發現蛻殼時補一次,蛻殼高峰期再補一次。

4、蛻殼期防控細菌病

螃蟹蛻殼時在軟殼還未鈣化變硬時,更易被病菌感染,之後出現水腫、潰瘍、爛鰓等病症。因此,蛻殼期需使用生態消毒劑優肽來殺滅水體中的病菌,同時可配合活力鈣使用,幫助硬殼,增強體質,避免螃蟹在蛻殼期感染細菌發病。

5、蛻殼期注意用藥安全

蛻殼期的螃蟹對藥物刺激、對水體毒素更敏感,因此蛻殼期更要注意用藥安全,避免藥物副作用。染色類遮光產品會降低透明度,影響藻類和水草的光合作用(即產氧能力),蛻殼期不能使用;劣質的肥水產品使用後容易導致水體氨氮、亞硝酸鹽升高,汙染水質,蛻殼期要慎重使用;碘製劑等化學消毒劑及殺蟲藥等有刺激性或有毒的藥物更不能在蛻殼期使用。

如何保證蛻殼成活率、提高翻殼比?看懂這篇,就離豐收不遠了

中毒撐爪

河蟹前期蛻殼管理要點

每個地區,每年都會有很多相同現象,相臨的兩張池塘,苗一樣,水一樣,飼料一樣,用藥一樣,一年到頭也看不見死螃蟹,而年底的產量規格卻相差甚遠。那為何差異會如此之大呢?產量低的池塘,河蟹都去哪裡了?如果河蟹三殼以後出現大量死亡,基本都是可以看見的,死亡量少對最終產量的影響也不會很大。其實大家都知道,最終產量低的池塘,主要是早期一二殼的成活率很低,“偷死”嚴重。近幾年,河蟹苗種退化嚴重,很多池塘也存在連作障礙,再加上很多人為不正確操作因素,致使河蟹在一殼、二殼時出現頂殼、掉腳、“偷死”等現象導致前期成活率極低。因此,前期蛻殼期間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加深水位

穩定決定存活。前期晝夜溫差大,水位越深,溫差越小,河蟹應激也越小,吃料也會越好,成活率也會越高。眾所周知,河蟹蛻殼時所需溶氧更高,大約是是平時的2-3倍,水越深,水體越大,溶氧越充足,翻殼比也會越大。同時,前期溫度低,水草生長緩慢,而水淺光照強,青苔(喜光,光照越強,生長越快)卻容易大量生長,嚴重影響水草生長。

如何保證蛻殼成活率、提高翻殼比?看懂這篇,就離豐收不遠了

池塘水淺,青苔氾濫

2,保證足夠的營養

營養決定規格。河蟹蛻殼時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只有保證足夠的營養,才能幫助河蟹順利度過“鬼門關”。只有在吃料好,營養積累充足,體質好的前提下,蛻殼才越順利,翻殼比也會相應增大。因此,前期要投餵高蛋白飼料或者冰鮮魚,同時使用“利洋營養套餐”(“LY-生命素”4袋+“營養快線”4袋+“利多精”1瓶)拌1000斤料,或者1袋冰鮮寶拌200斤魚,更有助於促進吃料,恢復體質,保肝防病,提高一二殼成活率。

3,嚴防中毒

河蟹屬甲殼類動物,其生長都是通過一次次蛻殼完成的。從大眼幼體到成蟹出塘大約經歷17次蛻殼,和其他甲殼類一樣,其蛻殼過程也是通過吸水膨脹完成的。當其體內營養積累完成後,首先它會從老殼中重新吸收一部分營養物質,然後開始吸水膨脹,逐步將老殼頂起並從中蛻出,之後再慢慢硬殼長肉,將體內水體排出,完成蛻殼生長過程。在此期間,如果池塘水體中殘留毒素大(清塘藥物、殺蟲藥、青苔藥、殺野雜魚藥物等),河蟹蛻殼期間會把大量毒素吸入體內,輕者影響翻殼比,從而影響到最終產量規格;重者直接導致肝臟病變,形成“水癟子”,頂殼、拉腳、軟殼蟹大量死亡等問題。因此,蛻殼前後慎用殺蟲藥等刺激性大的有毒藥物,發現有蛻殼時,及時使用碧水安解毒,保證其良好的外部蛻殼環境。

4,科學肥水

河蟹蛻殼期間對氧氣需求高,而前期水草長勢受限(溫度、水位、土壤、肥料等),因此需要有一定的藻類來產氧,淨化水質。河蟹有膽小怕光的生物學特性,水太清,光照太強,會影響其吃料,同時也容易造成青苔氾濫,定期肥水,為水草補充營養,並適當降低水體透明度,可以促進蟹苗吃料,並抑制青苔,同時水透明度度低,保溫效果也相對較好,可減小晝夜溫差,降低溫度對河蟹的應激作用。肥水固然好處很多,科學選肥很重要,很多人盲目的使用大包肥,化肥等肥水,結果往往導致池塘亞硝酸鹽、氨氮升高,甚至枝角類等蟲子暴發,嚴重影響水質,影響河蟹蛻殼生長。利洋肥水肽為全溶濃縮有機肥,幹物質高,營養豐富,使用方便,長草培藻效果好,不會影響水質。

5,科學補鈣

目前市場上的鈣千奇百怪,有很多牛奶狀芳香液體,也有很多類似葡糖糖的白粉等,但基本都不是全溶的。河蟹蛻殼是吸水膨脹的過程,只有全溶的鈣,河蟹吸收利用率才會好,溶不溶解是檢驗鈣好壞的首要標準。大量實驗證明,活力鈣溶解性好,營養全面,更容易吸收,更有助於蝦蟹蛻殼期間補鈣硬殼。

6,蛻殼期間嚴防細菌感染

軟殼蟹是河蟹體質最弱的時候,也是最容易感染細菌的時候。很多池塘裡的螃蟹存在磨爪、爛肢、潰瘍、腸炎等現象,多數是機械損傷後細菌感染的結果。而河蟹由於剛剛完成蛻殼,體質本身也比較弱,不宜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劑,“優肽”作為全新的微生態製劑,安全無刺激,晴雨兩用,不受天氣影響,針對性強,作用時間長且不會傷害池塘中的藻類及其他有益微生物,是您蛻殼期間消毒的首選。

請大家在拿好苗的基礎上,謹慎操作,切勿粗心大意,提高前期成活率,保證年底利益的最大化。

如何提高河蟹的“翻殼比”

河蟹是如何從規格七八十頭的蟹苗變成一隻只大螃蟹的呢?為什麼有的池塘河蟹規格能達到“四母六公”甚至更大,而有的池塘卻只能出個“二母三公”甚至更小?影響河蟹規格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河蟹屬於甲殼類動物,生長都是通過吸水膨脹後蛻殼完成的,從大眼幼體到成蟹,一般要經過17次左右的蛻殼。因此,影響其規格大小的因素說到底就是影響其“翻殼比”(蛻殼後河蟹規格與蛻殼前規格的比)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如何保證蛻殼成活率、提高翻殼比?看懂這篇,就離豐收不遠了

1,營 養

我們常說“營養(飼料、冰鮮魚及鈣鎂離子等微量元素)決定規格”,營養越充足,河蟹規格越大。營養越充足,河蟹體質越強,蛻殼時吸水膨脹越順利,“翻殼比”越大,成活率也越高。很多客戶在出售螃蟹時都會遇到名不符實的河蟹,有的看著挺大,重量很輕,有的看著很小,但很重,這些都和河蟹前期營養積累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建議,河蟹精養塘全程投餵高蛋白飼料或冰鮮魚,積累營養;發現螃蟹蛻殼時及時補充“活力鈣”,蛻殼高峰期再用一次“活力鈣”,“活力鈣”為複合有機鈣,每袋可用3畝地,性價比高,水溶性好,河蟹更易吸收利用,提供蛻殼所需的鈣離子元素。

2,溫 度

河蟹最適生長溫度為22-25℃,溫度越適宜相對“翻殼比”會越大,有利於河蟹生長髮育。池塘種植水草不單是為了產氧、淨化水質,同時也為河蟹提供棲身之地,更重要的是起到降溫作用。因此河蟹四殼五殼時,水韭菜(苦草)、輪葉黑藻多的池塘“翻殼比”會比沒有水草的池塘“翻殼比”大。池塘水草種類、佈局很重要,可根據池塘條件、養殖模式,因地制宜合理佈局水草。

3,溶 氧

正常情況下,蛻殼期間所需的溶氧為平時的2-3倍,溶氧越充足,河蟹吃料好,營養積累充足,“翻殼比”相對也大。因此平底塘前兩殼普遍比有溝的池塘“翻殼比”大(環溝池塘前期河蟹位於溝中,密度相對大,而平底塘前期密度相對較低);高溫期水韭菜、輪葉黑藻多的池塘由於溶氧充足,“翻殼比”也大。蛻殼期間要保證池塘溶氧充足,就必須保證水草的活力,定期使用“活力碳”+“利菌多”(不計水深,1瓶“活力碳”+2瓶“利菌多”用15畝水面),及時補充碳源,可有效養護水草,提高池塘溶解氧。如能裝上增氧機就再好不過了。

4,水體環境

在此主要指水體毒素,河蟹蛻殼是吸水膨脹的過程,當水體毒素過多時,河蟹會直接趴邊上草、上岸甚至死亡,當水體毒素較少時,雖不足以致死,但會停止吸水,影響規格。近幾年調查發現,經常使用“碧水安”解毒的池塘會比解毒少的池塘河蟹大一二錢左右。蛻殼前要使用“碧水安5kg”(10-15畝/瓶)徹底解毒,養殖過程中要使用“碧水安”定期解毒。

5,應激等外界因素

河蟹有膽小怕光的生物學習性,當其處於蛻殼期時,外界的強光、溫度突變、天氣變化,必然會影響其“翻殼比”及成活率。適當提高水位,定期使用“碧水安”解毒,“肥水肽(15公斤/桶)”15畝/桶、“活力碳(2.5kg/瓶)”8-10畝/瓶等補碳肥水,穩定水體,減少河蟹應激,為河蟹生長提供一個適宜的生存環境,在整個養殖過程中尤為重要。

6,苗 種

“基因決定性狀”,因此大規格母本在同樣的條件下,其蟹苗養出大規格的幾率越大,五殼之後的成蟹自然會更大。這也是近幾年大規格母本的大眼幼體賣高價的原因。但自然條件下,由於投放密度、池塘水草種類佈局、飼料、天氣等外界因素影響,大規格母本蟹苗並不意味著一定能養出大規格螃蟹。

河蟹的規格、“翻殼比”是受很多因素相互影響的,就像木桶效應一般,只有將各方面都做好,河蟹才能規格大、產量高。(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杜海龍、王文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