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生命的奇迹——张丽珠

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十周年的时候,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妇产科教授张丽珠等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标志着我国生殖医学和辅助生育技术向国际先进水平靠齐,是生殖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创造生命的奇迹——张丽珠

张丽珠,生于1921年。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培育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也是中国内地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地。25年前,一位叫郑桂珍的妇女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怀孕,并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婴。

张丽珠说:"她那个时候已经38岁,37岁以后,卵子的质量不太好,怀疑她不容易成功,我们很担心这事会失败,连种了13例,她是第13例,没想到在她身上成功了。"

1987年5月,郑桂珍从甘肃来到北京,辗转找到了张丽珠,请求她的帮助。当时郑桂珍38岁。结婚已有20年,却一直没能怀孕。为此她奔波在全国各大医院求医问药,但一直都没能如愿。一次偶然的机会,郑桂珍从电视上看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正在开展试管婴儿研究,她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北京,找到了负责试管婴儿研究的张丽珠。

他们是四代单传,一个传一个,对他们来说很不容易。结婚20年,是输卵管不通,感染的情况非常多。

张丽珠为郑桂珍做了详细的检查,发现郑桂珍双侧输卵管阻塞,无法正常排卵,所以无法怀孕。根据她的病情,张丽珠判断,可以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来帮助郑桂珍。试管婴儿技术指的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是把卵子和精子都拿到体外来,让它们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然后把早期胚胎移植到女性的子宫中,在子宫中孕育成为孩子。女性患有输卵管阻塞、积水、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男性精子少、弱或者无精子等情况的患者,都可以通过试管婴儿技术,达到生育的目的。

这个小孩的胚胎曾经有几天呆在试管里,然后移植到子宫里,还是从子宫里生出来的,可是因为它在试管里有几天,所以就叫做试管婴儿。

生育是人类繁衍的基础和本能。在性交之后,精子通过阴道、子宫游走到输卵管,在这里,精子和卵子汇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会进入子宫,在子宫着床并发育成胎儿。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疾病会导致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如输卵管梗阻,或者精子质量低等情况,都可能造成不孕不育。为了满足这些人的生育需求,西方医学界发明了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试管婴儿技术。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陆续有试管婴儿出生。这一技术,成了当时国际医学界的热门。

1984年,张丽珠作为学科带头人,开始带领同事们也开始研究这一高精尖技术。两年后,卫生部将试管婴儿研究列入"七五"重点项目,由北医三院、湖南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三个单位分头进行研究。

这样一起申请一个,跟卫生部申请了十万块钱,三家分。互相交流,但是不合作,各家研究各家的办法。

创造生命的奇迹——张丽珠

1921年,张丽珠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的家庭。16岁时,张丽珠考入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上海圣约翰大学创建于1879年,是在中国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也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大学之一。顾维钧、邹韬奋、林语堂、以及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吴肇光等,都是圣约翰大学的校友。这所学校也是当时中国教授西方医学水平最高的学校之一。

学习的过程当中,别人都觉得非常很困难,要开夜车了,在考以前,紧张得要命。而张丽珠根本没有怎么复习,上课就记笔记,有考试,她根本也不需要准备,就参加考试,考试回来,考卷上总是写着excellent(极好),老师很惊喜地样子看着她,对她的印象很好。

1944年,张丽珠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并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当时张丽珠看到妇女的地位比较低下,也没有什么专门的妇幼保健机构。她立志要为妇女的健康和幸福做些事情,于是她把未来留学的方向,定为了妇产科医学。

张丽珠家里人,还没有做过医生的。学医做医生,服务于人。她当时对妇产科认识不多,但是觉得做妇产科医师比较合适。

1946年张丽珠在美国取得了博士后学位,又在英国留学,取得了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文凭。这些都为她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张丽珠当时接受的是很高水平的妇产科学教育,她觉得,要学就必须要达到高水平的,而不是一般的。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英国的张丽珠毅然回国为祖国效力。

张丽珠买船票回国挺难,她接到一个电报,是欢迎她回国的。本来票很难买到,有了这个电报,当时就买了票,票买到香港。当她又踏上祖国的土地,看到五星国旗,心情无比激动。

回国以后,张丽珠在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担任医师。由于像张丽珠这样的高水平的妇产科医生还不太多,许多有难度的手术都需要由张丽珠来做。

当时没有很成型的这个医院,能做手术就算个较大的医院了。张丽珠上午在北京医院,下午在妇产科医院。她什么手术都做,有的时候,这个病人在手术台上,呆了一天,止血止不住。她一去,一下就夹住了,立刻就可以做完了这个手术,就下台子了。主要因为张丽珠的基础强,她的病理学、手术学,都有非常强的基础,所以她一去,再难的手术都手到擒来。

195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成,张丽珠参与了筹建,并担任北医三院的妇产科主任。张丽珠凭借高超的医术,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逐渐增多,张丽珠开始经常出国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会议。在国外,她第一次听说了试管婴儿这种技术。

1978年首例试管婴儿在英国的牛津诞生。张丽珠1980年到1982年,到国外的机会非常多,各处都去,听说有这个试管婴儿,在国外是很热门的。

在工作中,张丽珠陆续接到了许多患者来信,向她诉说不孕不育给他们带来的痛苦。这些患者的痛苦深深感染了张丽珠。

张丽珠收到了6300封,都是向她求援的,说他们家里没有孩子,什么非常痛苦,又要离婚,婆媳也不和等等。这些信告诉她,这样的病人还是挺多的。

1984年,已经63岁的张丽珠开始主持研究试管婴儿技术。但是这项研究却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

有人就质疑,我们国家生育的孩子已经过多的了,干嘛还做这个项目,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好处?当时张丽珠回答,她们收到6300封信,都是不能够怀孕的家庭,多么的痛苦,要离婚的,家庭不和的,婆媳不合的,她们要解决这些家庭的问题。

就在张丽珠开始研究不久,台湾和香港,借助外国医学专家和技术,也分别诞生了试管婴儿。但是,外国医学专家应邀来到北京、广州,给数十对年轻夫妇做了试管婴儿手术,却没有一例成功。这些失败的案例,更加激起了张丽珠研究的决心。她开始探索外国专家手术失败的原因。

国外腹腔镜看得见卵巢的表面,因为卵巢的表面就可以看到哪儿有胚泡,就可以在那扎。国外的妇科盆腔手术,跟中国完全不一样。国内以为只要会做腹腔镜,就可以做试管婴儿,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中国的患者情况,三分之一都是结核致成的,盆腔的满是粘连,所

拿腹腔镜根本看不见。

原来,中国内地的妇女许多都有盆腔粘连的症状,卵巢表面不能露出来,用腹腔镜根本看不到卵巢表面,所以无法取得卵子。针对这一情况,张丽珠决定,不能只依赖腹腔镜探查取卵,而是在给病人开刀进行卵巢修复手术的同时,进行取卵。也就是一边修复输卵管,同时用手触摸卵巢的卵泡所在,凭借手感用针刺进去,抽取卵泡液。

就是说在做手术的同时取卵,当时她是有病来找张丽珠看,张丽珠对她说:"你的输卵管都是粘连,输卵管不通,你这个输卵管需要拿掉。我给你做手术的同时,给你取卵。"

创造生命的奇迹——张丽珠

试管婴儿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从卵巢中取出成熟的卵子。卵子是女性的生殖细胞,每个月由一侧的卵巢产生一个卵子。卵子在一个充满液体的囊泡中成熟,成熟以后才会从卵巢中排出。由于不是每个卵子都能受精,不是每个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有活力的胚胎,因此要从女性体内获得多个卵子,才能保证有可以移植的胚胎。所以在取卵之前,还要对女性进行促排卵治疗,使卵巢能同时产生多个卵子。一般一次需要取5至6个卵子。取卵必须选在卵子即将成熟,但是卵泡还没有破裂的这段时间内进行。但是,当时医务人员对卵子的认识还非常少,如何判断卵子的成熟度,成了张丽珠她们面临的难题。

首先要懂得什么是最佳的取卵时间,要懂得生殖医学,什么时候取卵。不然的话,取出来的卵太早了,不行;取晚了,卵泡破了。

为了掌握卵子成熟的时期,张丽珠与同事连续几个月对病人进行观察和记录,终于从中摸索出了规律。

决定取卵时间非常重要,张丽珠甚至好几个月就在晚上都在看,看卵巢里头的卵泡长大到什么程度。当时的子宫内膜什么情况,还有什么别的变化,她们都是晚上看。不能让它破了,早取了不成,晚取了它破了,所以她们对取卵的时间观察了很久,那时候很辛苦看,这个卵巢里头有卵泡,卵泡大了,子宫内膜厚了,里边小便到了一定程度,她们以后就知道这个时间。

在上世纪80年代,张丽珠领导的科研组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仪器、器皿严重缺乏,取卵专用的穿刺针,本应是一次性用品,却因为稀缺不得不反复进行使用。

那一阵子的针,都是重复使用,洗的干净了,再高压消毒。慢慢的,它这个针前面要挺尖的,变钝了,用的次数太多了,张丽珠就跑到钟表店去给它磨尖。就是这么一根针,前面的螺纹都给磨光了,不能用才扔掉。不像现在,用一根扔一根。

针刺取出卵泡液之后,需要将卵泡液送到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用显微镜观察,从卵泡液中找到卵子。在此过程中,必须保持卵泡液的温度不变。由于没有保温设备,张丽珠她们只好将盛有卵泡液的试管放在保温杯里。

它一定要有一定的热度,不然卵泡冷的时候,里边的卵子也要死掉。张丽珠她们往往是一路小跑,就怕它冷了,所以就用保温杯,卵泡夜里装在保温杯里,然后再组织胚胎教研组找卵子。

1987年,此时张丽珠研究试管婴儿技术已有3年多,期间已经为12对夫妇使用过试管婴儿技术,但一直没有取得成功。当年5月,郑桂珍夫妇找到了张丽珠。张丽珠默默地祈祷,但愿这一次试管婴儿可以成功。

病是在女方输卵管有积水,张丽珠对她说:"我在给你做手术治疗你的输卵管,要同时取卵。"

取卵完成后,就要进行试管婴儿手术的第二步:体外受精。就是将精子和卵子放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里,使其形成受精卵。这种培养液,在国外已经有成品出售,但是因为买不到,张丽珠她们只好在实验室里自己进行配置。

那一阵子,要张丽珠她们自己来造培养液,有名字的,教科书上,参考书上去查。现成的没有。她们自己配,当时很辛苦。搁到试管里,培养皿,搁到卵子取出来了,精子取出来,精子搁到卵子一起,第二天早上它们就可以碰头,第三天早上形成胚胎,就可以种进去。

经过几天试管内的培养,受精卵已经形成早期胚胎。接下来就要进行试管婴儿的最后一个步骤,把早期胚胎移植到郑桂珍的子宫内。但是移植过程很容易出差错,张丽珠有些紧张。

当时是在这个移植的过程。移植的管不够软,就在那时候张丽珠比较担心,如果这个管跟子宫的曲度不一样,宫颈容易受损伤。所以在移植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知道这个弯度,子宫向前或向后弯曲,不能弄错。

在之前为郑桂珍取卵时,张丽珠一次取出了4个卵子,经过体外受精,发育成了4个胚胎。张丽珠将这4个胚胎都做了移植,这样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张丽珠说,经过多年研究,现在一次移植的胚胎数,已经减少到了2至3个。

一般来说,不能多移植,就怕移植进去都成功了,多胎了。能够有两三个胚胎就够了,太多了,给的刺激太大,也不需要。拿到六个胚胎,可以留下三个,最多移植三个。取出五六个,两三个种进去。剩下几个胚胎要冷冻起来,这一次不成,留着下一次合适的时间再移植进去。

胚胎移植做完不久,郑桂珍就出现了妊娠反应。张丽珠为她做了B超,子宫里有三个胚胎已经退化,但是有一个胚胎存活下来了。

就是移植到子宫里,过几天还得看,子宫里是不是有小孩生成,有早期的胚胎,还可以看见,原始心脏搏动,那就算是成功。

胚胎移植成功,这令郑桂珍和张丽珠都喜出望外。但是郑桂珍此时已经38岁,属于高龄孕妇,流产等意外情况发生的几率相对较高。虽然已经怀孕成功,但能否顺利完成生产,张丽珠也为她捏着一把汗。

郑桂珍当时住在三院附近的农村里头,没等胚胎长到一定的程度,但肯定怀孕了,而且没有问题,她要回去,张丽珠就让她回去了。

九个多月后,1988年3月,挺着大肚子的郑桂珍回到了北医三院进行剖腹产手术。中国内地第一例试管婴儿即将诞生,张丽珠既兴奋又紧张。

当时不知道这个小孩是不是完全没有问题,因为产前意识很好,可是张丽珠总是有一些担心。她们都上台看着产妇,怕她有问题。

第一例试管婴儿究竟会是什么样,就连张丽珠心里也没有底。伴随着一阵响亮的啼哭声,一个体长52厘米,体重将近8斤的健康女婴降生了。

婴儿出来之后看了看,没有兔唇,外表看起来很正常,张丽珠就放心了,整个身体很正常,她们露出一些笑容。张丽珠将这个孩子送到产妇身边,郑桂珍就哇哇大哭,说给女儿取名叫萌珠,萌是萌芽的意思,珠是感谢张丽珠教授。

第二天,这一张张丽珠怀抱着小萌珠的照片,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中国的医务工作者终于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了这一医学史上的奇迹。如今,当初的小萌珠已经长成了25岁的姑娘。

她考大学考到西京大学,自己自愿考了一个英文系,毕业了之后,她就到了北京来,提出要到三院试管婴儿科,就是生殖医学科,现在就在那里工作。

在小萌珠出生两个多月后,第二例试管婴儿也在北医三院出生了。1989年底,张丽珠创造了阴道B超下一根针取卵的方法。这项手术创伤小、可重复进行,现在已经被列为"常规取卵法"。2008年,"首例试管婴儿诞生20周年庆祝活动"在北京举行。17位来自全国的试管婴儿与张丽珠一起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如今试管婴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许多受到不孕不育困扰的家庭,因为这一技术而再次充满欢笑。据卫生部统计,从1988年至今,中国最少已有1万多例试管婴儿出生。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已经迈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张丽珠团队重点就是从妇科产科变为生殖医学,成立了生殖医学。找她们的,都是要生育的。那个时候在外边排长队,看得出来许多人有做试管婴儿的需求,张丽珠觉得这个工作应该得到大力推广。她觉得生殖医学还可以搞得更大,搞得更强。

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试管婴儿的突破。试管婴儿的出生不仅打开了新的生育路径,消除了人们因生育缺陷带来的烦恼,更打破了原有的生育理念。

如今张丽珠已经92岁高龄,虽然身体已大不如前,可她还是笔耕不辍,每天都抽出时间来撰写有关试管婴儿的科普书籍。如今张丽珠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试管婴儿,让这项技术为更多人造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