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真的要来了?发行数字货币会引发通货膨胀?

近日,有几张央行数字货币

在农行账户内测的照片

在网络流传开

数字货币真的要来了?发行数字货币会引发通货膨胀?

▲网传央行数字货币在农行账户内测的照片

还有消息称,苏州市相城区各区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资通过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代发的工作人员,将在4月份完成央行数字货币(DC/EP)数字钱包的安装工作。5月,工资中交通补贴的50%将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

数字货币真的要来了?发行数字货币会引发通货膨胀?

一时间

央行数字货币落地”的消息刷屏了!

4月17日晚间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就央行数字货币内测一事作出最新回应

▼▼▼

当前网传DC/EP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数字人民币目前的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商业运行,也不会对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那么

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

为什么要发行数字货币?

发行数字货币会引发通货膨胀吗?

数字货币和支付宝、微信支付有何区别?

……

答案通通在这里!

▼▼▼

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就是指中央发行的数字货币,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还跟别的央行数字货币不太一样,它的英文简称叫做“DC/EP”。其中:

  • DC=digital currency就是数字货币
  • EP=electronic payment则是电子支付

此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对其进行了清晰定义,即“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

定位上,DC/EP是M0替代,而不是M1、M2。

M0:一般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

M1 :一般包括 M0 + 各单位的活期存款

M2:包括 M1 + 居民储蓄存款 + 单位定期存款 + 单位其他存款 +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数字货币真的要来了?发行数字货币会引发通货膨胀?

央行数字货币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为什么要发行数字货币?

  • 首先,现有的M0(纸钞和硬币)容易匿名伪造,存在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风险,而如果用DCEP代替纸钞和硬币,虽然仍然存在上述风险,但监管难度相对纸钞和硬币有所下降。
  • 其次,移动支付越来越普遍,现金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 第三,纸钞和硬币的发行、印制、回笼、储藏、防伪等各个环节成本非常高,用DCEP可降低这部分成本
  • 第四,满足公众一些
    正常的匿名支付需求
  • 最后,有利于重塑贸易结算体系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发行数字货币会引发通货膨胀?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从数字化货币替代流通中的纸钞和硬币入手,假设现在流通的货币是100元,央行数字货币将等价替换掉这100元。

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也就是说,发行时,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此外,考虑到前期数字货币仅限于试点,短期内不会大量发行和全面推广,货币流通速度也将保持正常水平。

因此,发行数字货币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和支付宝、微信支付有何不同?

央行人士表示,数字货币不会取代微信支付或支付宝。

数字货币真的要来了?发行数字货币会引发通货膨胀?

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只是一种支付方式它们的效力不同。

具体来说,机构或个人不接受支付宝或微信付款,在法律上没有问题。但拒绝用户使用现金或数字货币付款就是违法的。

另外,法定货币的背后是国家信用,银行卡支付的背后是商业银行信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背后则是互联网企业信用。这三者属于不同的层次,国家信用大于商业银行信用大于互联网企业信用。

从用户视角看,央行数字货币使用范围更广,具有无限法偿性、强制性,而其他支付手段并没有这个功能。相比非银行支付方式,央行数字货币安全性更高、使用范围更广,而且不用绑定银行账户。

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综合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