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次落選中科院,反倒成了美國外籍院士,她最後回國報效了嗎?

4次落選中科院,反倒成了美國外籍院士,她最後回國報效了嗎?

世界總是在困難之中向前發展,人也是如此。古今中外從來沒有哪個人是在一帆風順的情況下獲得成功,逆境造就英雄。前路漫漫,我們依舊勇往直前。古人就說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們的國家正是有許許多多的逆境英雄才造就了今天的輝煌,其中就有許多的科技人才憑藉這種堅毅的精神取得矚目的成就

逆境造就不平凡的人物

在這些眾多的科學家中有我們熟悉的兩彈元勳們,他們是錢學森先生,于敏先生;他們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他們有"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先生在這些璀璨的群星中大部分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在中國的莘莘學子的心目中有三個最想去的地方,一個是清華,一個是北大,最後一個是

中科院

4次落選中科院,反倒成了美國外籍院士,她最後回國報效了嗎?

中科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國現在最頂尖的科學技術,申請加入中科院是極其嚴格的。有這樣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一生當中成就無數,四次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都沒有成功,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成為了美國外籍院士,她就是——李愛珍女士

李愛珍的人生經歷

李愛珍女士出生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福建省,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畢業之後李愛珍被分配到了一個研究所當研究員。她從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就開始新型材料的研究,還是目前最熱門的半導體材料的研究。李愛珍女士從畢業開始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研究了十幾年,在這十幾年間她發表了論文兩三百篇,申請通過的國家科學專利近三十項

;在這十幾年間,李愛珍女士將自己的青春大半輩子奉獻給了她最心愛的祖國;在這幾十年間,李愛珍女士,對待工作向來是一絲不苟,不懼困難,堅毅不拔

4次落選中科院,反倒成了美國外籍院士,她最後回國報效了嗎?

李愛珍女士舉世矚目的研究成果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的現代科學技術才處於一個剛剛興起的地步,我們都知道當時中國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很多方面還是明顯的落後不足,知識文化體系我們還有許多要去鑽研去探索的地方。李愛珍研究的半導體科學屬於前沿科技,在專業領域的技術實施上還是非常吃虧的

特別是在專業技術設備的短缺比如當時舉全國之力進行的兩彈一星的項目,連一臺計算機都沒有,所有計算還是依靠原始的算盤來完成,研究設備的欠缺這讓很多科技研究項目無法繼續下去,束外延設備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4次落選中科院,反倒成了美國外籍院士,她最後回國報效了嗎?

分子束外延設備,這是一件科學重器,對我國科技,經濟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一直到今天,我們可以在網上搜索這項尖端的科學技術設備系統,它的主要技術依然是德國等發達國家獨佔技術的鰲頭。那麼在李愛珍女士那個科技國力弱小的年代,就更不要說當時中國面臨著怎樣的高端技術封鎖局面。

偏偏就是在那個沒錢,沒技術,沒設備的艱難時代李愛珍女士和她的團隊研製出了分子束外延設備。要知道,別說在上世紀,就是今天這種半導體激光器在全世界依舊是屬於稀缺的戰略設備,只有幾個科技實力強大的國家才擁有。這一次,李愛珍又用自己的實力換來了國家的世界影響力。這就等同於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它不僅促進了國內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擺脫了我國在相關領域完全被髮達國家壓制的被動狀態,更是有力的促進了國內經濟的發展。

4次落選中科院,反倒成了美國外籍院士,她最後回國報效了嗎?

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無果成為美國外籍院士

成績如此優異,時局弄人啊。李愛珍前前後後四次遺憾落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年等到二零零五年,李愛珍女士都沒能等到"應得的"屬於她的榮譽。這件事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讓李愛珍女士心情鬱悶,被拒絕了四次中科院申請的李愛珍還是

想要證明自己的科技實力和專業能力。

在這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李愛珍她選擇來到了美國繼續申請院士資格。美國的國家科學院在收到李愛珍的申請後立馬展開研究判斷,一次辯答就通過了她的申請。就這樣,李愛珍心心念唸的科學院士的夢想在她不放棄的情況下實現了,真是有點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只可惜的是她成為了一名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許多人好奇後來李愛珍女士是否在美國定居生活,請看下文。

4次落選中科院,反倒成了美國外籍院士,她最後回國報效了嗎?

毅然選擇回國,報效祖國

當時的李愛珍是派出去的交流學者,經過時間的沉澱她明白自己的初心為這個生她,養她的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幾年的交流結束之後,李愛珍毅然放棄了在這裡的一切,義無返顧的選擇回到祖國。她說:"自己是祖國培養出來的,是祖國給了我留學深造的機會,我不能拋棄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她也明確表示已經不在乎那些虛無縹緲的光環了,只希望自己可以用餘生全部的精力為祖國的未來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相比之下,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有些人天真的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自己國家的月亮要大要圓,一個勁的往外跑。為了一張綠卡,不惜違背自己的良心。很多知道李愛珍女士的人都表示,對於這樣一位不忘初心,始終如一,異常優秀的科學家就應當予以相應的榮譽表彰,以此激勵後人更加奮鬥向前。也有不同的意見,他們說李愛珍教授走到今這一步,所謂的榮譽和院士的頭銜早就已經不重要了。

4次落選中科院,反倒成了美國外籍院士,她最後回國報效了嗎?

確實,對於李愛珍女士本人而言,更加珍貴的或許是那些年奮鬥在科研第一線拼搏歲月的寶貴回憶;或許是那些研製出新的成果的喜悅之情,最珍貴的或許是她看見祖國不斷進步心中產生的由衷的自豪感。那些俗不可耐的名利頭銜在這樣的胸懷與情操對比之下,真的顯得尤其微不足道了。若干年後人們不會記得她是否是院士,只會記得她優異的成績和高尚的精神。

一顆赤子之心,一腔報國熱血。正是有許許多多和李愛珍一樣的科學家才有了今日的繁榮昌盛,他們的貢獻他們的精神會隨著時間的沖洗越加閃耀。

往期文章精選:

不到33歲他就當上哈佛教授,被問為何不回國,他說:要帶團隊回國

餘秋雨“拋妻棄子”,和20多歲女演員再婚,如今依舊無兒無女

老人的妻子患癌住院,一輩子積蓄被偷,求助政府才知道他的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