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心里生了气, 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表现了林黛玉什么性格?

红尘如梦々人已醉


读《红楼梦》一眼便可入目的人就是宝玉和黛玉,他们两个是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他们两个也是处于爱情的小孩子,他们两个人都很了解对方,知道对方的喜怒哀乐的种种情绪变化。黛玉没事的时候都会去收拾落花,可是今天宝玉走过花园的时候看到了满地的落花他便知道黛玉生气了,所以就不来收拾花了。

也许只是小小的一个猜测,可是都能够知道宝玉对黛玉的了解。宝玉对黛玉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珍惜,他并不介意带的小脾气,甚至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黛玉爱生气,可是宝玉懂她愿意去哄她,这就是爱情里最好的事情。

第一,生气是第一要务,其他的事情都靠后

芒种节是古代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大家都会聚在花园里送花神,可是黛玉因为昨晚失眠了所以她就没有到场,宝玉心中牵挂就去寻找她。路过花园看到满地的落花,宝玉就知道黛玉生气了,所以她都没有来收拾落花。在宝玉的认知里“黛玉生气是第一要务,其他的事情都可以靠后”。

不得不说宝玉是很懂黛玉的人,他就是知道黛玉如果生气了就会一直在生气,其实黛玉也是如此,黛玉对宝玉的爱情不是很确信,而且有时候也会自己生闷气,如果宝玉来哄她那一会就好了,如果宝玉不来哄她就会持续蛮久的,所以宝玉知道自己不能惹黛玉生气,如果惹了她生气就要第一时间去哄她。

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相处的默契,黛玉爱闹宝玉爱看着她闹,也愿意哄着她,这不就是爱情最好的样子吗?之前一直不懂为什么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为什么会流传那么久,得到大家的喜欢,其实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有爱的存在,相互的爱就能够包容和成全。

第二,收拾残花落叶是黛玉的生活日常,黛玉对万物都有珍惜

黛玉时常爱哭,那时因为她多愁善感,也是因为她对万事万物都有一种怜惜之情,就像收拾落花这件事,大部分人都不会去做,可是黛玉就会去,宝玉如果有落花落到身上他也会把花撒到水里漂出去。他们二人会做的事也会别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可这就是一种对事物的珍惜。

黛玉收拾落花的时候写下了《葬花吟》,是她在感受春天稍纵即逝,花儿也不知不觉中就会凋零,正如青春和生命看似很长其实只有很短,生命易逝所以触动黛玉的感伤。或许这就是抑郁质人的特性吧,再美好的场景都能看到悲伤的那一面,黛玉的多情也是多伤。

第三,宝玉是一个很暖心的男友,黛玉的心事他都知道

宝玉是一个很暖心的男友,黛玉的心事他都会知道。他知道黛玉的习惯,知道黛玉的脾气,可是他并不会觉得烦,反而觉得这就是个性,黛玉就是可以与众不同,他也愿意宠着黛玉。他知道黛玉有一种天生的柔弱,所以他就会给与黛玉更多的陪伴和关爱。

黛玉为什么会衷情宝玉,最大的可能就是理解和陪伴。其实在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前段里,宝玉不是在跟黛玉道歉就是在去往给黛玉道歉的路上,别人也许都觉得累了,可是陷在爱情里的人都愿意折腾。当他们确定了彼此的心意后,他们的爱情进入一种温馨和平静,也许不用吵吵闹闹,细水长流的爱情也很好。



小说红楼


这句话出自:四月二十六日,恰是芒种节气,古風俗,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据说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御,花神退位,须要饯行,因此大观园众女儿早早起来,把大观园收拾的绣帶飘飘,花枝招展。而且个个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

众姐妹丫鬟在园中玩耍,唯独不見林黛玉,宝玉因故也找林黛玉,恰林黛玉夜间失寐,起的迟了一些,梳洗完毕,在去园中路上宝黛分离,贾宝玉找林黛玉中,“许多风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花儿来了。”。

这句话出自贾宝玉之口,说明宝黛,心照不宣,有情人必心心相印,真自内心了解林黛玉,唯贾宝玉也。因此贾宝玉“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己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鸣咽之声,一行数落看,哭的好不伤感”,接下来的便是《红楼梦》中闻名遐迩的“葬花词”。

贾宝玉这句话含意,除上面之简述,更进一步证明,林黛玉多愁善感,贾宝玉早熟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确如此


老兵4200


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下部,黛玉因前晚去怡红院,被晴雯拒之门外,却错疑在宝玉身上,躲宝玉去了葬花香冢处,看书中描写道:

宝玉因不见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来收拾这花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

从这段描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爱美,而又敏感任性的痴情姑娘的影子。因为自幼父母早亡,孤苦无依的身世,造成了黛玉敏感,多愁善感的性情,但她的性情里还有与生俱来的细心,淡泊,真实,悟性高,自尊自爱的一面。她敏锐发现了大自然中鲜花由盛开到凋谢的这一过程,并由此联想到花朵凋落后,为泥淖所糟践的凄凉,所以特地为落花做香冢,去葬花,并在《葬花吟》中写道:"质本洁来还洁去",这在外人看来是很"痴"的行为。

在《红楼梦》中,宝玉也有相似的这种行为,如在第十九回中,众人都在看戏取热闹,偏偏他惦记画轴上的美人寂寞。

宝玉见一个人没有,因想:“这里素日有个小书房,内曾挂着一幅美人,极画的得神。今日这般热闹,想那里那美人也自然是寂寞的,须得我去望慰他一回。”

总之,宝黛二人的这种对物的"痴情"之处,在外人看来是怪异无稽,荒唐离奇,不合世事人情,但只有他们二人之间懂得对方的"痴",都有"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这种思想,憎恨繁文缛节,追求平等,自由。所以二人才能心意相通,互为知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