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陝西報道(吳宇婷):近日,西安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了西安市2019年空氣質量及2019年—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情況。
國際在線陝西頻道從發佈會上了解到,2019年,西安市大氣環境質量呈總體改善趨勢,全年優良天數225天,較2018年增加10天。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中,西安首次整體退出後20位。特別西安是全年優級天數達到了41天,較之歷史最好的2018年又增加了10天,空氣質量改善幅度進入全國前30名。
逐年增加的優良天數,契合著廣大市民的現實觀感。比起“霧霾鎖城”“自強不吸”的調侃段子,百姓希望有更多的“上有蔚藍天”,也更願意拍攝朝陽、晚霞、藍天……參與朋友圈裡最美天空的“攝影大賽”。
大氣治理的成績單之所以提振人心,很大程度就在於其讓人直觀看到,加大力度的治理可以帶來質變。對標《汾渭平原2019—2020 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西安制定了《西安市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確定了23類重點工作,74項主要任務,121條具體措施。截至2020年3月31日,列入該方案中的121條具體措施,達到時序進度要求的有113條,佔93.4%。
2019年—2020年秋冬季,即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間,國家下達西安市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為: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1天。截至3月31日,西安市PM2.5平均濃度為7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8.2%(國家尚未公佈最終數據);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20天,較去年同期減少7天,均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人間萬事出艱辛,藍天刷屏背後,是劍指“每一微克”的不懈努力。據西安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梁朝介紹,2019年,西安加大了對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的力度。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壓減西京水泥產能30萬噸;完成“散亂汙”企業綜合治理771戶,實現年度臺賬內任務“清零”;完成25家工業企業VOCs治理項目和7家磚瓦、鑄造企業廢氣綜合治理。能源結構調整方面,完成居民清潔取暖14.72萬戶;完成12臺燃煤鍋爐清潔化改造;完成1544臺燃氣鍋爐低氮改造;用地結構調整方面,城區及縣城道路保潔機械化清掃率分別達到95.3%和86%;西安全市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率95.9%。
2019年,西安累計淘汰高排放老舊車輛54128輛,依法查處打擊取締“黑加油站點”及流動油罐車10起;持續開展露天焚燒、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措施落實和揚塵汙染防治督導檢查,查處各類大氣汙染問題945個,曝光問題261批次。
在應對重汙染天氣時,2019年,西安較之往年還採取了夯實應急減排的措施。西安市根據生態環境部《指導意見》,將2998家涉氣工業企業納入了應急減排清單,較2018年增加了930家。同時,在修改減排措施時,西安市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的原則,對涉氣工業企業實施了績效分級,採取了差異化的管控措施,激發了企業自主減排的積極性。
此外,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措施也是西安市去年應對重汙染天氣的一大創新舉措。梁朝介紹說:“當預測到未來大氣擴散條件轉差、空氣汙染程度持續加重時,提前5—7天向相關成員單位發佈緊急管控指令,對全市除搶修搶險外的建設、出土、拆遷等施工單位及建築垃圾消納場等易產生揚塵的場所停止涉土作業,要求燃煤、水泥等企業在實施超低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一定量的汙染物排放。”
近期,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將突出抓好揚塵汙染防治,並提前做好應對夏季臭氧汙染及“冬病夏治”相關工作。梁朝說:“我們還要繼續發揮科技治霾的主導力量,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轉化運用,依託西安‘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大數據分析、調度作用,逐步實現‘人防’向‘技防’轉變。”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西安將堅決打贏西安藍天保衛戰,持續刷新天空“顏值”、提升城市“氣質”,讓人們看到更多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為廣大市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