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取代殲轟七戰機的會是什麼飛機?

軍史吐槽君


殲轟七綽號飛豹,是我國在上世界80年代研發的一款具備對海對陸攻擊的戰鬥轟炸機,這款多用途戰機也讓我軍有了一款很不錯的支援武器。



飛豹的研發起源於我國西沙海戰期間缺乏一款具備大航程、大載彈量的戰機,當時的轟五、強五都有點力不從心,所以急需一款具備優異戰鬥性的戰機,最好是具備對陸對海攻擊能力的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空戰能力。最早的時候國內好幾家都投標了,最後只剩下採用當時主流的可變後掠翼的強六和性能平庸的飛豹。


強六是強五的締造者南昌飛機制造廠(現在的洪都)基於前蘇聯的米格23仿製的,當時這款戰機的起點可不低,計劃採用我國第一款大推力的渦扇6發動機,不過後來因為技術問題強六下馬了,渦扇6發動機也因為技術指標太高和殲9下馬失去了裝機對象都不了了知了,要知道當時的渦扇6已經進入臺架試驗階段,如果能堅持下來我國的航空發動機一定要更優秀,不過限於渦扇6採用了當時不主流的後置渦輪設計和運10飛機以及運10的配套發動機渦扇8一樣下馬了。





最後飛豹憑藉著研發進度快和後期選擇了英國羅羅的斯貝發動機中標,雖然斯貝發動機國產型號渦扇9秦嶺直到2000年以後才全部國產,但是飛豹的裝備服役也為我軍提供了一款很不錯的多用途戰機。飛豹的性能表現算是中等水平吧,雖然定位是一款具備空戰能力的戰鬥轟炸機,但是機動性太差也只能進行一些低強度空戰,所以飛豹在我軍中的定位主要是大航程和大載彈量,畢竟不忘初心嗎。


飛豹也在經過改進後發展出了電子戰型,可以掛載大型電子吊艙實施電磁攻擊/壓制任務。而且網傳西飛在飛豹的平臺上發展了一款隱身豹的圖片,但是飛豹的停產說明這個平臺雖然改裝優勢大,但是受限於平臺老舊也只能放棄了。但是放在現在來看飛豹的確落伍了,特別是我軍大量裝備殲10C和殲16多用途戰機後,飛豹對我軍的需求已經不是很重要了。還有一個是飛豹戰機的可靠性不佳的原因也導致出勤率不高和出事率較高。現在飛豹戰機早已經停產,很明顯就是為更先進的殲16讓路,而且飛豹的停產也說明殲16已經成功取代飛豹。




而成功替代飛豹在我軍地位的殲16現在已經上位成殲20隱身戰機的帶刀護衛,一個踢門一個搗毀的搭配組合。首先殲16來自具備優異機動性的蘇27家族的國產版本,再加上後期對航電系統的重達升級、機體平臺也使用了更多的複合材料來減重,以及換裝國產WS-10A大推力發動機後,其空戰能力相比飛豹已經高出了一大截,而且也能掛載多款國產新型武器,並且還發展出了電子戰型號,所以殲16從裡裡外外、對空對陸對海各個方面來說都遠超JH7飛豹。


魑魅涅槃


不是未來啦,殲轟七已經停產了,不會再有新的補充。未來使用壽命到期時,自然會逐步退出現役,代替它的型號也就明確了,那就是:殲16。談及殲16時,許多人往往把它與殲20或者蘇34等戰機進行對比,實際上屬於完全的錯誤作戰,殲16在我軍當中的定位是重型多用途攻擊機,而不是制空型戰機,它的主要任務就是進行對地攻擊或反艦作戰。

殲16也是目前的唯一的替代型號,除了它以外,沒有更為合適的型號,中國在殲轟七之後,再也沒有研發過專用的攻擊機,現代航空技術的潮流中,已經沒有專職攻擊機的理念了,已經進入了多用途時代。

殲16就是在國產殲11戰機基礎之上發展的一款雙座多用途戰機,雖說在許多方面與殲11相同,也許區別就是採用雙座設計,但是它在設計上,更注意注重於對地攻擊,與殲11有著本質的區別。

殲16更注重於對地攻擊能力,故而其設計進行相應的變化,主要是改雙座設計,後座飛行員將主要負責操作武器系統,同時整個航電系統進行了調整,以適應對地對海作戰的要求,可以更多類的彈藥,同時對整個機體進行加強,從而可以重掛載,大大提高了載彈量,以及適用的彈藥類型。

雖說為提高對地攻擊能力,對制空作戰能力進行弱化,但是殲16依然擁有制空作戰的能力,所以依然不能小看它的。


講武堂


殲16已經開始服役,這是未來一段時間空軍高配版的對地、對海以及對空作戰的新機型,而且還會不斷地升級,這也是未來殲16多用途戰鬥機逐步大量裝備部隊守衛祖國安全的利器,但同時飛豹殲轟7將在升級中繼續服役。

這裡冰雹認為題目中不應該說是取代,更確切的表達應該是補充和升級,這樣說的原因是因為殲轟7“飛豹”目前還有升級的空間,但是由於其立項是在70年代後期開始,到80年代末90年初服役,其電子系統、火控系統、雷達、動力、載彈量和延伸版等仍有一定的升級空間,未來會作為高低搭配中低的一個層面繼續履行作戰巡邏使命。

殲轟7最主要的一個作戰用途就是對地、對海的攻擊,其超低空突防能力很強,絕對是敵海面艦艇的噩夢。但是隨著現代武器系統的不斷升級改進,殲轟7已經略顯吃力,尤其是面對不斷出現的低空攔截導彈系統更是危險重重,再者殲轟7載彈量較低,近8噸的載彈量明顯不能滿足現代現場需求,即使在升級後也未必能突破10噸的載彈量。



殲16是一款綜合多用途戰鬥機,更強調對地、對海的攻擊能力,超低空突防和高空對地面武器系統、設備、設施以及對海面艦艇的打擊能力非常強大。

殲16是在殲11的基礎上研製,外形與蘇30MKK相似,採用雙發雙座的多用途戰鬥機,載彈量最大可以達到12噸,擁有12個外掛點,真可謂是空中彈藥庫。其採用相控陣雷達,可以掛載鷹擊62、鷹擊83等重型空對艦導彈進行超視距作戰,相信這一定是未來人民空軍痛殺敵人的利器。


未來人民空軍將採取殲16和殲轟7高低搭配的作戰補充,殲轟7執行一般的低強度作戰任務,而高強度的作戰則依靠殲16進行突擊,而且殲16的衍生版比如專門用於電子戰的殲16也已經開始裝備。


冰雹藍天


殲轟七本身的設計背景就是在當時我們綜合國力相對孱弱,科技水平落後,但是部隊的轟五作戰指標性能已經基本被淘汰,強五又難堪大用的前提下,而不得已而為之,盡最大水平研發的殲轟機。殲轟七的航程遠,載彈量大,可維護性強,所以,從綜合方面來比較,能夠滿足當時部隊尤其是海軍航空兵的需要。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殲轟七的設計短板越來越顯現的讓部隊頭痛不已,操縱性能繁瑣複雜的簡直讓人想問候設計者的八輩祖宗,落後的二代動力特徵讓飛機基本不能實現本身設計範圍內超低空攻擊指數,基於大不列顛羅羅公司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的渦扇發動機落後的動力設備,都讓殲轟七無法再適應新世紀作戰性能需要。現在隨著我們國家綜合國力的大步提升,科技研發能力的大躍進,我們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所以,更換殲轟七的需求顯得越來越緊迫了,這就是大力研發快速裝備十六機的根本所在。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功成名就的殲轟七必然會全部光榮退役,新一代的十六機必會為國爭取更多的榮光!


奉天舊韻


殲轟七設計之初是為了解決西沙群島的空中打擊力量空白。最主要的性能要求是航程遠。殲轟七把強五的速度和轟五的航程結合起來,是第一款專門設計的遠程對地攻擊機。

為了實現性能指標,採用了雙發常規佈局。發動機選用從英國引進的斯貝渦扇發動機,應用在掠奪者艦載攻擊機和鬼怪戰鬥機上。該發動機的美國型號是TF41,用於A-7海盜艦載攻擊機上。很適合作為殲轟七的動力。

在當年的情況下,殲轟七將會大幅度提升中國海軍遠海作戰能力。設計之初也沒有其他的任務。

後來空軍發現殲轟七這個項目了,就想採用,想要對設計進行修改,結果扯了幾年皮。

現在殲轟七仍然可以滿足海軍的反艦作戰要求。海面比陸地平坦,不需要地形跟蹤系統,一般也不需要飛到敵方軍艦上空投彈,防區外發射反艦導彈就可以。攜帶制導炸彈也是打擊速度慢、防護力弱的商船或島嶼。

所以殲轟七在海軍還可以繼續服役較長時間。現在中國發展航母,殲轟七的重要性下降。等到中國彈射型航母服役,殲轟七已經服役三十多年了。沒有繼續改進的價值。海上打擊力量將依靠艦載攻擊機。而且以後會發展無人機作為攻擊平臺,使用起來比單純的導彈更靈活。兼具打擊和威懾能力。

對於中國空軍來說,對地攻擊在上個世紀一直都不是主要任務。對地攻擊機主要是配合陸軍作戰。空軍的主要任務還是防空。巨大的防空壓力一直存在。

空軍的對地打擊力量缺乏技術手段。轟五速度慢,載彈量小,航程短,很早就被淘汰了。轟六速度慢,載彈量小,雖然不堪重用,但是由於其較大的航程,還是繼續保留。強五是速度快,載彈量小,航程短。如果不保留,空軍就瘸了一條腿。就看著殲轟七眼紅。殲轟七讓空軍在結構上實現了中程戰略打擊,遠程戰術打擊和近距離戰術支援的進攻體系。雖然這個體系只是結構上的樣子貨,但是完善了體系,具備了現代戰爭的意識。

戰爭指導思想決定戰爭方向和成敗!

從俄羅斯引進蘇27以後,利用其悠秀的氣動佈局作為平臺,實現一機多型,一型多用,是合乎航空產品的發展規律的。

現代高技術戰爭中,隱身性是主要要求。不論殲轟七怎樣修改設計都不可能提高隱身性能。發動機性能也限制了殲轟七的進一步提高,而且作戰性能單一,就是一架純粹的對地攻擊機。相比之下,蘇27平臺雖然也無法隱身,但是航程更遠,載彈量更大,隨著國產發動機投入使用,性能還可以進一步提高。而且還具有多用途性。符合時代發展潮流。

在氣動設計方面,蘇-27比F-15要好。不考慮隱身性能,二十年後也未必有可以超過蘇-27的。中國空軍的戰略是進攻性防禦,進攻是有限度的。非隱身攻擊機還有用武之地,而且可以一機多用。

現在停產殲轟七,逐步淘汰強五和殲轟七,可以減少裝備機種,降低後勤支援保障難度。將來的空軍戰略打擊力量是洲際導彈和隱身轟炸機,淘汰轟六。戰術打擊力量和戰術制空合二為一,以戰術彈道導彈、有人駕駛多用途戰鬥機和無人機三足鼎立。

機載巡航導彈、智能化無人機和戰術彈道導彈是將來的主要打擊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