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錯誤的權威答案,我們為何質疑自己?這三點原因與建議瞭解下

面對一個問題,如果沒有人告訴我們答案,我們可能會天馬行空地思考,思維會極度發散,但是,如果有人告訴我們說這是權威答案,那麼我們的思路就會圍繞這個答案去向問題靠攏,即使在靠攏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思維與該答案並不一致,那麼我們多數時候並不會質疑該答案本身,而是首先懷疑肯定是自己的思路哪裡出了問題。

今天刷小視頻的時候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小視頻內容很簡單,就是一張初中試卷的幾道題目,後面對著答案,而小視頻的標題則寫著:清華大學生曾經做過的試卷,評論區留言紛紛誇讚做這張試卷的題主非常聰明,只有在評論區不起眼的地方有一則網友評論質疑第一條題目答案明顯是錯誤的,進而懷疑這張試卷並非是清華大學學生曾經做過,該條評論下方也有幾條留言佩服該網友頭腦清晰,思維敏銳,居然沒有被帶偏方向。

說實話,當初剛開始的時候,我第一眼看到這條錯誤答案的題目時,我也思考了,雖然我思考的答案與之並不相符,我立馬懷疑的是我自己肯定哪裡想錯了,並沒有懷疑過這張冠以“清華大學學生”做過的題目也會出錯。

我們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自我質疑的心理現象,表面看來確實是顯示出對自己的不自信,但進一步說來,就是我們在面對外界預設的“權威”答案時,通常會選擇被動信任,在這種被動信任之下,我們會丟失自己的獨立思考特性,向錯誤妥協,這種妥協帶來的負面影響讓我們有時候難以接近問題的真相。

面對錯誤的權威答案,我們為何質疑自己?這三點原因與建議瞭解下

一、當外界給出“權威”的提示時,我們往往選擇被動信任

我們在解決一個問題時,如果獨自一人,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會充分發動自己的大腦對其進行思考,如果參合進外界的權威指導,那麼我們通常會選擇被動信任。

在課堂自習時,學生自己在獨自做題目,他會認真思考每一條題目,當老師走下講臺,來到他身邊時,告訴他某道題他的答案有錯,那麼學生往往會擦除自己之前所做的答案,進而將老師的分析結果填上去,此時,如果老師再說一句:“你再好好想想,我剛才說得就一定全部正確嗎?”這時候的學生又會對著剛剛填上去的答案發愣,進而產生二次質疑,又會重新審視老師剛剛的分析結果,結果發現還是自己之前做得答案是正確的,但是此時他的內心必定非常搖擺,因為他並不是百分百對自己表示自信,只有當老師此時嚴肅地說:“其實你一開始做得就是對的,我只是嚇唬了你一下,你就將答案從正確的改成了錯誤的,說明你對自己親手做得答案也不自信呀。”

學生之所以會反覆搖擺,也是我們常人面對“權威”答案的一個真實心理活動寫照,沒有外界暗示的干擾下,我們會獨立自主完成,也會對自己的答案抱有一定的信心,

當外界權威的信息提示我們的思維有錯的時候,我們會毫不猶豫選擇被動信任,這種信任通常是在外界的影響之下被動產生的,相比於經過自己獨立自主完成任務獲得的自信,這種被動信任隨外界暗示的影響而搖擺,缺乏必要的堅定性。

面對錯誤的權威答案,我們為何質疑自己?這三點原因與建議瞭解下

二、對於外界預設的“權威”答案,我們多數人為何對此深信不疑

1、一旦有了權威的背書,常人很難會對其產生質疑

面對一個陌生的問題,一旦有了“權威”背書,我們出於對權威的絕對信任,往往一般不會加以質疑,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稱之為“權威效應”的概念就很好地詮釋了人們這種對於權威的信任。

簡言之,就是一個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到他人的尊重,那麼他說的話及所做的事就很容易得到他人的重視和信任,意即“人微言輕、人貴言重”。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主人公程勇從印度帶回來很多便宜的仿製特效藥,在醫院裡面以低於市場價很多的價格進行售賣,然而跑斷了腿卻一瓶也沒賣出去,直到找到了病友群的群主,群主出面進行擔保時,病友出於對群主承諾的信任,主人公程勇從印度帶回來的仿製特效藥就一下子全部售罄了。

其實人們並不缺乏質疑的精神,只是缺乏克服對“權威”的恐懼,權威表面的光芒越是耀眼,人們越是難以對其直視,質疑因而也就是陷入了沉默。

面對錯誤的權威答案,我們為何質疑自己?這三點原因與建議瞭解下

2、隨波逐流的從眾心理下,個性將為共性讓步

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牲畜,它們是群居動物,來去都是成群結隊,而且一頭跟著一頭,領頭羊走到哪裡,後面的羊群就跟著它走到哪裡,毫無自己的判斷,在人的群體心理活動中,也會出現類似的現象,外界提供預設“權威”答案的那個人就像是領頭羊,後來者看到有人提供現成的答案,不僅懶得思考,而且深以為然。

由德國作家羅爾夫·多貝里所著的《清醒思考的藝術》一書中,裡面有一個例子:假如我們和同伴一起去野外採集野果,這時候突然聽到有動物的吼叫聲,幾個同伴都逃跑了,此時的我們並不會停下來冷靜思考這個動物的聲音究竟是來自於猛獸還是沒有危險的動物,而是緊跟著同伴一起逃跑。

在這種類似羊群的從眾心理中,我們很難保持個性,因為保持個性會令群體使得我們邊緣化,這樣的後果令我們會感到恐懼,從而最終放棄了個性,隨波逐流,融入到了集體的共性之中。

面對錯誤的權威答案,我們為何質疑自己?這三點原因與建議瞭解下

3、強烈的外界暗示,讓我們很容易陷入誘導的陷阱

除此以外,外界信息的輸入通常對我們也會產生誘導性暗示,這種暗示的效果往往比較潛移默化,在神不知鬼不覺中自己完成了對外界預設“權威”答案的信任。

我國著名的作家葉聖陶先生患有慢性失眠,在睡前必須要服用三顆安眠藥才能入眠,但是他沒想到的是,他每天服用的由夫人提供的安眠藥只是三片普通的維生素片罷了,但是葉聖陶先生卻依舊安然睡著,這種暗示力量的強大作用某些時候甚至可以替代此前真正的安眠藥。

所以當我們看到這種外界預設的所謂權威答案時,我們受到權威的暗示,認為這些信息肯定是絕對正確的,再者反觀其他人,大家毅然表現出對此的高度信任,這種高度信任又對我們產生二次暗示,讓我們加深對此答案的信任感,從而不會去質疑該答案的正確與否。

面對錯誤的權威答案,我們為何質疑自己?這三點原因與建議瞭解下

三、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擺脫對“權威”暗示的盲信以及自我質疑帶來的困惑

1、無論有無參考暗示,排除一切暗示信息的干擾,獨立思考得到的結果往往最接近真相

外界的暗示雖然字面意思看來是對我們的提示或者提醒,但是這種這種提示或者提醒很多時候會成為干擾信息,阻礙我們進行正常的研判,在這種情況下,有暗示要比沒有暗示更讓人難以做出理性的判斷。

日本有一部著名的懸疑電視劇《輪到你了》,小區內在出現連環命案後,大家都習慣將懷疑的目光放在那些言行有異的人身上,而對於日常生活中,面目可親,言行舉止符合常理的人報以忽略,雖然電視劇的結尾最終披露了黑島沙和是這場交換殺人遊戲的兇手,主人公手冢翔太在為妻緝兇的過程中,無論是本棟樓的鄰居還是黑島沙和本人都給了手冢翔太親和善良的人設暗示,幸好手冢翔太並沒有完全接受這種人設暗示,並沒有將黑島沙和作為排除對象,通過自己的推理和外圍取證,最終將確定兇手的矛頭指向了黑島沙和。

如果接受黑島沙和的親和人設暗示,相信手冢翔太很可能並不會找到真正的兇手,面對這些干擾性的暗示,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想要接近真相,只有排除一切可能存在的暗示信息,通過自己親自的思考和探索,用事實鎖定最終的答案,這樣我們才不會被錯誤的暗示牽著鼻子走。

面對錯誤的權威答案,我們為何質疑自己?這三點原因與建議瞭解下

2、允許自我質疑,但必須要保持自我自信

畢竟我們多數都是凡人,很難不受這些心理效應的影響,當我們面對外界已經預設好的“權威”答案時,或許它大概率上是正確的,但我們也不應該盲信,起碼自己得認真獨立思考一遍,只要保證自己是通過正確的思維方式得出的答案,那麼我們就應該對自己的成果堅信不疑。

達爾文《進化論》問世以前,歐洲普遍認為世間萬物均由耶和華所創造,對此表示異議的人會被處以極刑,但是作為當時也是天主教牧師的達爾文而言,他在參加了一次環球考察之後,通過自身醫學知識的積累以及自己的用心鑽研,他提出了《進化論》,《進化論》的提出表示達爾文徹底推翻了神創論。

事到如今,達爾文的《進化論》已得到全世界絕大部分科學家的認可,雖然當時達爾文在對權威的神創論表示質疑的時候自己內心也沒底氣,認為自己是不是哪裡想錯了,但是經過自己縝密的研究之後發現,自己沒有錯,錯的是神創論,他堅信自己的判斷,正是他的堅信才對後世的生物學研究起到了積極作用。

我們在面對預設的權威答案時,倘若自己思考得來的答案與其並不相符,我們很容易懷疑自己的判斷,畢竟從大概率上而言,權威之所以被稱之為權威,它很多時候都是正確的,

所以在與權威發生相左的時候,我們質疑的往往是自己,這並不奇怪,但是如果我們經過自身周密的研究後判定權威確實有瑕疵,那麼我們也應該對自己的研究成果保有高度自信。

面對錯誤的權威答案,我們為何質疑自己?這三點原因與建議瞭解下

3、時刻帶著挑剔和質疑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或許我們就會成為最尖銳的人

我們發現很多名人的眼光可謂非常挑剔,不僅如此,他們看待問題的時候總喜歡帶著質疑的眼光去審視問題,正是他們這種過於挑剔的眼光,他們總能在一些我們常人認為理所當然的答案中發現不一樣的規律,這麼看來,

名人之所以是名人併名聲大噪,並不是他們有多聰明,而是他們這種挑剔和質疑的思維決定了他們的成功方向。

談到挑剔和質疑,最出名的莫過於方舟子,他因為打假而名聲大噪,比如在2004年3月3日,一篇關於“南京大學物理系本科生朱涵在大三、大四兩年期間,一共發表了八篇SCI論文,GRE考試滿分,由於成績出眾已經被美國眾多知名高校所錄取”的新聞報道在網上流傳,輿論在驚歎朱涵的天賦時,方舟子卻在第二天發文直指朱涵的論文有造假嫌棄,並提供相應的論述證據,不僅如此,基因皇后陳曉寧事件、核酸保健品”事件、清華大學劉輝事件等等都是在方舟子的挑剔和質疑之下原形畢露,他正是依賴這種近乎苛刻的眼光,才能在輿論迷信公眾人物的權威光環時,第一時間站出來指出這些事件背後的偽劣造假嫌棄,從而維護了社會的正義。

從方舟子身上,我們也可以學到一些東西:無論面對什麼問題,我們只有帶著挑剔和質疑的眼光才能發現這些看似高大上成果背後鮮為人知的東西,而正是發現這些鮮為人知的信息才更能凸顯一個人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立的思維判斷力,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種難能可貴的思維習慣才能幫助我們成為一個不流於俗套的人,一個擁有尖銳眼光的人。

面對錯誤的權威答案,我們為何質疑自己?這三點原因與建議瞭解下

四、總結

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沒有“權威”答案的暗示,我們會獨立理性地思考,而外界存在“權威”答案暗示時,我們反而亂了方寸,不加思索地予以信任,倘若這個所謂的“權威”答案是錯誤的,我們很難意識到它是錯誤的,即便是發現自己思考的答案與之並不相符,那麼我們往往還是質疑自己本身,這種心理現象的本身是由人們內心的權威效應、從眾心理以及暗示效應共同綜合作用的結果。

對於這個心理現象,我們也並非是毫無頭緒,我們人具有強大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及時察覺自身的不足並予以改正,從排除暗示干擾下的獨立思考、擁有確實根據下的自我高度自信、帶著挑剔和質疑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入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面對“權威”信息的暗示時找到屬於我們的個性與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