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獲得者電池領域再突破,或將解決續航流程焦慮!

近日,鋰電池之父、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翰·古迪納夫透漏已研製出鈉-玻璃電池,其儲能力是當前鋰電池的3倍。新電池還具備安全、長壽命、成本低的特點,不再需要嚴格鋰的開發。如果用於配置電動汽車,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充滿電,電動汽車不再需要動輒幾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的充電時間。


諾貝爾獎獲得者電池領域再突破,或將解決續航流程焦慮!


約翰·古迪納夫是鋰電池之父,他使鋰電池體積更小、容積更大、使用方式更穩定,從而實現了鋰電池的商業化運用。

隨著化石資源的逐漸短缺,人們的環保意識增強,電動汽車發展勢頭強勁,逐漸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喜愛。當前,電動汽車使用的電池技術路線種類繁多,主要的電池路徑是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


諾貝爾獎獲得者電池領域再突破,或將解決續航流程焦慮!


這兩者各有利弊,難分難解: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性好、成本低、使用壽命長,但能量密度低,低溫性差;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高、低溫性能好,但安全性較差,而且成本偏高。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電動汽車的電池就像燃油車的油箱,油箱越大、加的油越多,而行駛里程也就越長。電動汽車的電池也一樣,電池的能量密度越大,容量越高,續航里程也就越長。能量密度提高,意味著電池在體積和重量相對不變的情況下,電池的容量擴大,但同時也意味著電池的成本越高。


諾貝爾獎獲得者電池領域再突破,或將解決續航流程焦慮!


當然,為了增加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可以增加裝配電池的。但實際上,增加電池也就意味著車身重量的增加,而這也是損耗電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不能光靠增加裝配電池來提高續航里程,重點還是需要解決電池的能量密度問題。

影響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不僅僅是電池的容量,還涉及電機、電控、風阻等等,電動汽車在設計和量產的時候,是綜合了所有因素後,選擇了一個相對最優解。

諾貝爾獎獲得者電池領域再突破,或將解決續航流程焦慮!

鈉-玻璃電池如果得以實現商用、裝配電動汽車,將會給電動汽車的更大規模普及帶來重大利好。試想一下,如果一輛電動汽車單次充電只要30分鐘,而續航里程達到700公里,甚至更高。你會選擇電動汽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