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企業的招聘信息寫的是月薪4000

吃瓜群眾裡的佼佼者


大家好,我是禾小禾,

招聘信息月薪和實際電話諮詢底薪存在較大差距,在我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就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後來上班以後,才意識到其中套路之深。原因總結為以下幾點:

吸引應聘者

以“網站招聘信息”為例,普通企業的薪資水平設定基本上都是4000--6000元,尤其是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特別容易被這樣的薪資水平所吸引。如果覺得工作內容還不錯,一般都會投簡歷,企業人事部門經過簡單篩選後就會給應聘者打電話,而電話諮詢裡提及的底薪肯定要比實際低很多,基本上是2500左右。但經過對方反覆勸說,一時半會難以找到合適工作的畢業生,很可能會答應到企業面試。所以,招聘信息只是吸引應聘者的第一步。

人事部員工為了完成績效考核

負責給應聘者打電話的員工屬於人事部門,每個月他們所撥打,接聽的應聘諮詢電話都會納入到其績效考核範疇中。所以,將招聘信息中的月薪寫成4000-6000元之間,來電諮詢的應聘者必然更多。為了避免應聘者在之後的面試中因薪資問題和企業產生矛盾,人事部負責人會在電話中清楚說明薪資待遇情況。反正對他們而言,只要電話量達到要求,最後是否成功邀請到應聘者到企業面試,並不是太重要。

底薪之外還有提成

據我所知,企業銷售人員的底薪都不高,有些城市才1500-1800左右。其實,對他們而言,底薪多少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提成。所以,實際招聘信息中寫的提薪4000-6000元可能是底薪+提成,在電話諮詢中明確告知應聘者底薪只有2000多,也是希望他們明白薪資水平也是由個人能力所決定的。如果自己能力強,絕對不只才2600元,達到一定工作年限後,還可能有其他的福利待遇。

結語

招聘信息和實際底薪不符的現象十分常見,但不瞭解情況的大學畢業生,一不小心就容易掉入陷阱。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即便工作底薪只有2000多,可只要自己有能力,升職加薪那也是早晚的事。

我是禾小禾,一名互聯網從業者,專注分享職場故事,也歡迎大家積極留言,分享你的職場故事!


禾小禾說職場


掛羊頭賣狗肉對於招聘方而言是再正常不過了,當然這類企業主要都是中小型私企。標稱工資比實際收入高出兩倍都不罕見。

我妹妹今年大學畢業,去年校招時候有家江蘇某平面設計公司給出的待遇最具吸引力,月薪8000+獎金+績效,宣稱月入萬元。而且公司的宣傳海報上還有一棟很帥的大廈,門口一個醒目的石雕招牌。我妹雖然簽了三家意向,但這對這家情有獨鍾。

畢業後興高采烈去公司籤協議,結果到了以後發現這家公司只佔了這棟樓的半層而已,門口的石雕招牌是P上去的。這些忍了,好歹待遇兌現吧?結果人事說這個意向崗位入職薪資是5000,不需要試用,直接籤合同。我妹心想剛入職,可能的確和宣稱有出入,畢竟連招牌都敢P。結果入職第一個月,工資+獎金+全勤只拿到4000出頭,問公司什麼原因?公司說5000是企業支出部分,不是實收,這5500包括五險一金等一切公司為員工的開銷。去掉這些就剩3600多,加上獎金所以4000多,工作兩年以後可以達到實際月收入五千。

我妹感覺被騙了,憤然辭職。有經驗之後,在投簡歷之前都認真瞭解情況,發現外招虛高也很嚴重,有的是赤裸裸的虛標,有的是以企業報表薪資上限為值,有的是把獎金、提成的預測以及月全勤都年全勤都算進去……

總之實際估算了以下,實際收入基本上只能達到外招標稱的七成左右。

至於有區間的那種,比如題主說的4000-6000,就按照最低值看就行了,基本上最高值就是上限,公司內同類崗位能達到的不多,而最低值都達不到也存在。


城市發展報告


很正常,在沿海,蘇南地區,很多底薪在1800到2500之間,其他的都是加班費,星期天,節假日工作費用全部算上去5000到8000左右,在國內大部分縣裡,工資3000到6000,裡面有不同的工種,普工8小時2500到3000,12小時,3500到6000,你不要以為像電視劇裡白領往那一座,穿著瀟灑,舉止文雅,隨便100萬年薪起步,國內大部分員工都還是高不高,低不低的普通工人,更不要相信什麼gdp,這樣你給馬雲比也不過少十幾個零,中國也就沿海,或者蘇南條件好一點,工資高一點,像國內國營企業收入明顯高於私企,不過那裡只認文憑,大學生就業其實很多出來的工資也就3500左右,在很多企業,文化是一方面,更多需要是熟練工,和大師傅,我們公司就有一個30年工齡的退休大師傅,文盲,月工資6500,脫產,有問題才找他,沒問題坐在辦公室喝茶,玩玩電腦,還掛著車間副主任的頭銜,但是人家精通數控維修,精通電工,啥證都沒有。只有熟練掌握別人掌握不了的技術,你才有資格談工資,其他的都可以好說。要不好好上學,要不18歲到28歲,下苦工學好技術,30歲過後,你就知道拿比別人高的工資,還能混個小領導。是多麼愜意了,不要看過程多麼辛苦,要的是結果,我就是這麼苦過來的,上學不好好上課,結果學徒時候比孫子好不到哪裡,要尊重師傅,上學時候老師被你打敗了,工作時再不下苦工,那麼35歲以後,你只有茫然看人家苦多多的錢,自己卻還是普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