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四海:夜间摸到敌军阵地前沿

肖四海:夜间摸到敌军阵地前沿

“这几天《国家记忆》正在播放《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我每集都看。看着里面志愿军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身影,我感到特别自豪,也特别感慨,因为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片子讲的就是我们那时候的事。”10月20日,93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肖四海打开记忆的闸门,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讲述起那些战火纷飞的往事。

肖四海,山西武乡人,1927年出生,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部队先后参加襄樊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历任六纵直属加强营通讯员、12军加强营2连班长等职,1951年10月赴朝作战。

“那时我们坐车到边境附近,然后徒步跨过鸭绿江去朝鲜,白天根本无法行军,美军飞机不停地穿梭,沿路扔下炸弹,只能晚上摸黑走。”肖四海说,当时由于后勤保障比较落后,战士们长时间吃不上青菜,营养跟不上,许多战士患上了夜盲症,夜间行军时为了防止部队走散,只能在背包上系上白毛巾引路。就这样,一面躲避着敌机轰炸,一面趁着夜色急行军,肖四海和战友们连走了五六个晚上,最终抵达了前线阵地。

肖四海所在部队负责驻守401阵地,就在上甘岭东边不远,主要任务是坚守阵地。当时,对面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所在阵地地势较高,每天早、中、晚都用大炮向我方阵地多轮轰炸,敌军飞机也不断掠过阵地低空轰炸。长期轰炸让肖四海的听力受损严重。

“真正上了战场就什么都不考虑了,我们都不会害怕,就想把阵地守好,铆着劲跟美国鬼子干!”一次,敌军投下的一颗炸弹在肖四海潜伏位置附近爆炸,击出的弹片擦着他的头顶飞过,瞬间头部就被鲜血染红,弹片再偏离丝毫就会导致他重伤甚至可能牺牲,但他没有半分犹豫,简单止血包扎后依然坚守在阵地上。

肖四海当时担任副排长,主要负责侦察工作,他经常带着战士夜间摸到敌军阵地前沿,近距离侦察敌军兵力部署、工事构筑等情况。为防止志愿军夜间渗透,美军在阵地前沿拉上了铁丝网,再把吃完的空罐头盒系在铁丝网上。肖四海和战友们经常摸到敌军阵地跟前,将细绳系在铁丝网上,再退回到隐蔽的地方,远远拉动绳子,当罐头盒叮当响起,美军便立即用机枪四处扫射。一通扫射却打不到人,这既消耗了敌军的弹药,也让前线美军时刻处在神经紧绷状态之中。

“2班班长是安徽亳州人,大个,就在我跟前牺牲了,才20岁啊。”说到这,肖四海情绪有些低落。他说,侦察的时候既要躲避敌人的岗哨、子弹,还要特别小心埋下的地雷。一次他带着几个班长侦察时,2班班长不慎踩到了地雷,腿被炸飞,当场壮烈牺牲。肖四海几人忍着悲痛,悄悄将遗体抬了回来,心中对美军的仇恨又增添了一笔。

前线阵地条件异常艰苦,作战部队供给的多为干黄豆、干豆角、干南瓜条,偶尔能吃上一点青萝卜就算是改善了伙食,想吃上大白菜对战士们来说都是奢谈。进战场前,战士们每人领到了几块压缩饼干,但主要用于冲锋作战、后勤完全无法供给时食用。炊事部队在前线后方两三里的地方做饭,一到送饭时间敌机便出动轰炸、扫射封锁,前线战士们经常两三天吃不上热的,战士们实在饿得不行时就咬上一点点压缩饼干,渴了便挖点积雪或喝几口山洞里的存水。

“上甘岭战场太惨烈了,那时我趁着敌军暂停进攻的间隙悄悄去阵地上看过,山上的石头都被炸成了粉!我当时就想,15军都顶成了这样,哪天他们撤下换我们去,我们也一定要顶住!”肖四海如是说。

上甘岭战役结束不久,上甘岭、401等前线阵地都调整换防,肖四海随部队前往朝鲜东部海岸修筑工事以防敌军登陆,直至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才回国,并迅速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中。(记者 吴巍 廖凌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