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壽才:我在上甘嶺戰役負了傷

馮壽才:我在上甘嶺戰役負了傷

1951年2月間,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深入持續,時年20歲的馮壽才隨大部隊從大西南剿匪戰場撤出,開赴朝鮮戰場,投入到形勢更為嚴峻的戰爭中。

馮壽才是陝西富平縣人,1949年10月,18歲的馮壽才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加入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軍團,隨後進入大西南剿匪。這支紅軍團走出許多共和國將軍,後來有了“百將團”的美譽,以打大仗、打硬仗、打惡仗而著稱,深得信任。在朝鮮戰場緊迫之時,紅軍團所在的大部隊整建制赴朝作戰。

馮壽才隨大部隊開到中朝邊境,夜晚剛過完江,即經歷驚心一幕:敵機似有察覺,瞬間投下大量照明彈,夜間頓如白晝,志願軍立刻鑽入路邊的玉米地裡隱蔽,才沒被敵機發覺。飛機怪叫著盤旋了一陣,才狐疑地飛走,算是有驚無險。

朝鮮多山,馮壽才所在志願軍的後勤保障極為困難,除槍支彈藥等作戰裝備外,戰士們還得揹著乾糧袋和菜袋子行軍。體弱和生病的戰士常常不堪重負,每到吃飯時,便安排先吃他們袋中的乾糧和菜,以減輕他們的重負,到下一次飯點,再吃別人帶的乾糧。

馮壽才所在部隊剛入朝時,正是志願軍向南迅速推進之時,戰場已越過三八線,當時的漢城已在志願軍手裡。迅即,美軍的反撲開始了,藉助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和充足的後勤保障重奪漢城。當時,戰況激烈,在敵機高強度空襲下,志願軍後勤保障極為不足,馮壽才他們忍飢挨餓,一個禮拜吃不到糧食,只能在雪地荒野撿拾能吃的東西填肚子,渴了只能吃雪,條件極為艱苦。美軍和志願軍在三八線拉鋸,轉入戰略對峙。

雙方打打停停,直至1952年10月,慘烈的上甘嶺戰役打響。馮壽才所屬炮兵,在上甘嶺以炮兵及火器阻擊美軍裝甲坦克進攻,雙方展開鏖戰。敵軍先以飛機轟炸和炮火開道,鋪天蓋地。陣地上,坑道里、貓耳洞裡,志願軍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雙方爭奪激烈,白天丟的陣地,志願軍利用夜間奪回來,就這樣,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反反覆覆,纏鬥不休。就是在這樣的戰鬥中,一次一顆飛來的炮彈在馮壽才不遠處爆炸,霎時彈片捲起砂石襲來,馮壽才腿部受傷鮮血直流。衛生員作了包紮後,讓他退出陣地到後方,馮壽才不願意,表示輕傷不下火線,一直留在上甘嶺戰場上,堅持了個把月,直至戰鬥結束。傷勢好轉後,他還時常在戰場上揹負傷員,與戰友們關係融洽。除了腿部負傷,在上甘嶺,馮壽才的一隻耳朵也被震壞。此後,在另一場戰鬥中,馮壽才在敵機轟炸中落水,另一隻耳朵進水,在救治過程中弄穿鼓膜,落下重聽。

上甘嶺戰役立功授獎時,馮壽才獲得三等功。此後他隨部隊繼續轉戰,直至1954年隨大部隊從朝鮮歸國,5月初回到浙江,隨後便到了五四青年節。對這個時點,馮壽才的記憶很清晰。

回國後,馮壽才繼續留在部隊,前後到鄭州、唐山、北京、瀋陽上了4次炮校。炮兵是個技術活,有測量,有計算,沒有基礎是得不到提高的。此刻,馮壽才感到文化不足的缺憾。後來,他先後到浙江、江蘇、安徽等地部隊工作,1978年以正營級轉業到淮南市公安局工作,直到退休。

馮壽才退休後在市公安局家屬院生活,現近90歲高齡,身體狀況不錯。只是隨著年事漸高,戰爭留下的聽力障礙愈加明顯,基本聽不見了,就是靠喊也沒法對話。因此,對他老人家的採訪,大多要靠拿筆寫出來才知,為此,老人家中備下了書寫板,供他與人交流之用。一旦說起抗美援朝經歷,老人家便顯出很足的精神頭。(記者 張雪峰 左琳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