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密度養魚?

昀希516


答:一、高密度網箱養魚方法

1、高密度網箱養魚適應的水域範圍較廣,它可以在湖泊、水庫和河流中設置,只要水深大於網箱高度就可進行養殖,可建一個“水中池塘”,要比陸地池塘水活氧足,排汙力強,更適宜單品種或多品種高密度養殖,而且產量高,容易管理和捕撈。

2、高密度網箱養魚,是一種將大中型水體優越的環境條件,以及小水體密放精養方法結合起來的養魚新技術,富營養型水域通常每100畝水面可設置1畝網箱,中等營養型水域每200畝可設置1畝網箱。

3、比如網箱養鯉魚,每立方米可放養體長為13-20cm的鯉魚種60-80尾,飼養期為200天,通常每尾出網重量可達到0.65-0.75公斤,畝產可達1.5萬-2.5萬公斤,高的畝產在5萬公斤以上,高密度網箱養魚也是未來天然水域養殖的重要方式之一。

4、和其它養魚方法相同,也可根據投飼情況歸納為粗養、半精養或精養,粗養全靠可以取得的天然餌料,如有機碎屑、浮游生物、漂流物等,期間無需投放任何補充飼料,這種方式適宜養鰱和鱅等濾食性魚類。

5、半精養主要是就地取材地添加適量草料或農副產品等低蛋白質(<10%)的飼料飼養魚類,在精養的生產過程中,魚類幾乎全部依靠飼養者,提供的以魚粉、蠶蛹為基礎原料的高蛋白質(>20%)配合飼料為食。

6、半精養與精養的魚類都是吃食性魚類,比如草魚、鯉魚和鯰魚等,其產量比粗養更高,一般在粗養的情況下,其產量在2.5-7.5公斤/平方米之間,摺合每畝產量大約為1665-4995公斤。

7、而半精養的產量比較高,平均產量大約為10公斤/平方米,摺合每畝產量大約為6700公斤上下,精養時的商品魚產量,可高於一般池塘產量的幾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累計每畝產量可達3-15萬公斤。


助農畜牧科技


不知道你問的是要養哪種魚。大概說說普通魚類的養殖方法吧

我國傳統的四大家魚,四大家魚之所以受到我國老百姓的喜愛,其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在許多宴會上都會擺上四大家魚以示喜慶和吉祥。因此,四大家魚仍然具有巨大的需求市場。筆者根據理論結合實踐來介紹四大家魚的養殖技巧,希望能對養殖四大家魚的農戶提供一些技術上的支持。

一、養殖場地選擇

四大家魚的成魚養殖通常選擇5~10畝左右長方形或多邊形魚塘。養殖青魚、草魚最適水深1.5~2m,鰱魚、鱅魚1.4~1.6m。魚塘最佳走向為東西向,通風向陽,進水口與出水口呈對角分佈,底部略高於出水口,坡比為1∶100,便於自然增氧。鰱、鱅魚池池底需有20cm深淤泥,青、草魚池池底則可以不含淤泥。

二、四大家魚種苗的識別

剛孵出的仔魚,一般叫水花,按季節分為“春花”和“夏花”兩種,通常春花成活率高於夏花。“四大家魚”水花識別可歸納為“青駝背”“鰱灰身”“草桔紅”“鱅暗黑”。具體識別方法是:青魚頭較尖,身體和鰭為灰黑色,鱗片不明顯;鰱魚體色銀白,頭比鯿魚小,胸鰭尖端僅達腹鰭基部;草魚體色淡黃,吻端鈍圓,鱗片清楚;鱅魚體色黑而稍帶黃色,頭大,胸鰭尖端越過腹鰭基部。四大家魚水花長至一寸時稱為寸片,可以用作魚種。

三、種苗的選擇和放養

1.魚種選擇

成魚養殖中,通常應選擇色澤鮮豔、肌肉豐滿、個體重無病傷、規格整齊、遊動活潑的魚種,反之如果體色暗黑、魚種瘦弱、遊動緩慢則不應作為養殖魚種。

2.魚種放養前準備及具體做法

(1)放養前準備 放養魚種的魚塘分為精養塘和粗養塘兩類。沒有養過成魚的粗養塘,要全面清塘和消毒後才能投放魚種。養魚一年以上的精養塘要全面清淤,為魚種提供適宜生活環境。

(2)具體做法 如果主養鰱、鱅魚,清塘消毒1~2d後即施放底肥,投放磷氮比例一般為5∶2,即每畝養殖池塘投放50kg過磷酸鈣、20kg碳酸氫銨,25kg左右的草木灰來培肥水質,如果主養草魚在清塘7d後方可投放魚種。如池塘為精養塘,應徹底清淤後再施肥,且僅限於施少量磷肥和草木灰。冬季放養魚種池水深度不低於1.8m,便於保溫越冬;春放時,如有可靠水源,初次注水不應超過80cm深,以便水溫迅速升高,促進魚群攝食餌料。

四、種苗搭配及放養

1.魚種放養及搭配

魚種的放養需根據主養魚種進行不同搭配,在無流水養殖條件下,投放密度不宜加大,以免影響商品魚規格和品質而降低養殖效益。如果主養草魚,一般需按16∶7搭配鰱鱅魚苗(即每畝投放800尾草魚苗搭配350尾鰱鱅魚苗)以便收穫時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2.魚種的放養時間

四大家魚的放養方式和具體放養時間主要由水溫確定,在南方一般採取春放模式,即3月5日-3月15日投放魚種,此時水溫為6~10℃,四大家魚活動能力較弱,容易捕撈,操作過程中可減少魚體損傷。

五、成魚養殖池塘管理

1.清塘、去雜。放養四大家魚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是清塘、除雜、培肥水體,同時搭配好主養魚種和其他品種放養比例。

具體操作步驟為:抽水—去雜—清淤—播撒生石灰消毒—注水—施肥—投放魚苗。即先抽乾池水,清除野雜魚及部分汙泥,每畝潑灑150kg生石灰。7d後,可注入0.8m深池水,並施250~300kg/畝腐熟糞便作底肥,晾曬12d左右再投放魚苗,促進魚苗早開食或增加攝食。

2. 早施餌肥。主要目的是迅速滿足

成魚營養需求。當水溫達到6~8℃時,鰱、鱅親魚池必須抓緊施肥,以便餌料生物迅速繁殖生長,培肥水質。同時可根據水色,適當追肥。養成“看水色、看天氣、看魚的活動情況”決定施肥數量的好習慣。

①看水色,關鍵在於掌握四字原則:即水體的“肥”“活”“嫩”“爽”,首先看水色是否為鮮嫩的淡黃綠色,透明度是否高於25cm,水體顏色是否會在1天中出現多次變化,如出現一日三變或多變就表示水體為魚種生存的最適養殖水體,就不應再投放餌肥;②看天氣,指看是否可能出現悶熱或暴雨天氣,是否會發生氣溫突變,避免水溫驟變引發魚群感冒;③看魚群活動,指觀看魚群是否出現浮頭或萎靡不振,以便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

六、餌料投放

1. 投餌量及投餌計劃

(1)投餌量一般可通過公式計算。即全年投餌量=池塘的魚產量×飼料百分比×飼料餌料係數×魚塘面積,計算公式:

q=prka式中:

q-某種飼料全年的用量(kg);

p-池塘的魚產量(kg/畝);

r-該種飼

料的搭配比例(%);

k-該種飼料的飼料係數;a-魚池總面積(畝)。

(2)投餌量確定。一年中各月的投餌計劃,主要是根據水溫、魚類生長情況和飼料供應情況來制定。魚類攝食量通常與水溫變動成正相關,與餌料係數及魚類的體重成反相關,即適溫範圍內,水溫越高,攝食量越大,魚類生長明顯,反之超過或低於適溫,則必須減少餌料投放。主要需遵循“早開食”“晚停食”“抓中間”“帶兩頭”的投餵規律,即精青飼料放在魚類攝食旺盛、生長最快的季節投餵。南部屬於亞熱帶氣候,魚類的適溫季節為5月下旬-9月下旬,5月份以前及10月份以後投餵餌料的比例應相應減少,1-3月份則不應投餵飼料。每日投餌量,應根據季節、天氣、水色和魚類攝食情況而定,具體做法:①顆粒飼料投餵量以魚群20min內吃完為佳;糊狀飼料投餵量以魚群1h內吃完為最佳;青飼料則應當天吃完,以免汙染水質;如果投放青魚飼料(如螺螄、蚌、蜆、蛤等)則沒有數量和時間限制,以下次投餌前吃完即可。②根據天氣確定投飼量:如果水溫為適溫,天氣晴朗且水中溶氧量高,應適當多投;反之則應少投或不投,以免汙染水質。③根據水質好壞確定投飼量:如果水體氣味清新,清爽,透明度高,且魚類活動積極應適量多投;反之則應少投或不投。如水質已被汙染,應立即撈出腐敗物,開動增氧機,補充新鮮水,以便水質變好。

2.各種養殖魚類的飼料及調配

(1)草魚屬草食性魚類,為南部縣主要養殖的常規魚類。苗種期以及商品魚階段以精料為主,青料為輔,成魚養殖階段則以青料為主,精料為輔,即“兩頭精,中間青”。由於南部縣主要採用春放模式,所以應在上年年底前種植好黑麥草、蘇丹草等飼草。3月份魚種下池時由於水溫低,應少量投餵精料或青飼料。至4、5月份後,由於水溫已超過15℃,精青飼料投餵量可適當增加。5月下旬-9月上旬水溫一般為24~29℃,達到適溫,此時草魚食量最大、生長最快,應大量投餵精青飼料,以便快速達到商品魚規格,迅速捕撈上市,降低養殖密度,為小草魚提供最適生長環境。10月份以後氣溫降低,應儘量少投飼料,直至年終捕撈。

(2)青魚屬肉食性魚類,四大家魚中的貴族魚種。成魚階段,以螺、蜆等貝類為主食,精飼料為輔食。2-3月份,當小青魚個體很小時,由於沒有大量繁殖螺、蜆等貝類,需少量投餵磨碎的青飼料,以免水質汙染。當青魚體長達到16.5cm時,則可將螺、蚌、蜆等貝類軋碎投餵,同時投飼少量磨碎精料。當青魚體長達到23cm以上時,除投餵軋碎的螺、蚌、蜆外,應適當投餵小螺、小蜆。到了7月份,應大量投餵螺、蜆,9月上旬以後,青魚體重大部分已超過0.5kg,池塘內的螺、蜆等資源已極其豐富,需抓緊時間猛投精飼料,以促使其快速生長。10下旬-來年2月份,由於水溫下降較快,應減少飼料投放,以免汙染水質。

3. 飼料的投餵方法及養殖日常管理

(1)飼料投餵方法。均應遵循四定原則:“定質”“定量”“定時”“定位”,也就是要求飼料品質符合投飼要求,投餵量嚴格按照公式q=pr ka計算出的數量進行投餵,並且要建固定食臺,堅持每天在同一時間和地點投飼,具體做法與親魚及魚種培育相同。

(2)池塘日常管理。①堅持每日巡塘,觀察池魚動態。每天要堅持早、中、晚巡塘三次。黎明時觀察池魚有無浮頭;正午觀察池魚活動和吃食情況;傍晚檢查全天吃食情況,看看有無浮頭預兆。7-9月份天氣突變時,應在午夜0-3點左右巡塘,以便及時防止魚群嚴重浮頭死亡。②搞好池塘環境衛生,及時消除病害,在平日巡塘中應隨時撈除殘草、剩餌、死魚和其他雜物,以免汙染水質;每隔15d要對食場和飼料臺進行消毒清理,全池潑灑生石灰漿,並採用漂白粉掛袋。如果池塘環境衛生差,就會導致水質惡化引發魚類疾病。

4.常見病害及防治

(1)四大家魚常見疾病及症狀

①細菌性出血病主要症狀:病魚頭部、口腔、尾鰭出血,四大家魚都易於感染此病,死亡率在20%~80%左右。

②細菌性爛鰓病主要症狀:病魚行動緩慢,反應遲鈍,常離群獨遊。體色發黑,頭部顏色尤其暗黑,俗稱“烏頭瘟”。嚴重時鰓蓋中間部分表皮常被腐蝕成一個透明小區,俗稱“開天窗”。鰓絲腐爛,末端附著黏液、汙物,嚴重的鰓骨外露。

③赤皮病主要症狀: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出血發炎,鱗片脫落,特別是魚體兩側和腹部最為明顯。鰭的基部或整個鰭充血,鰭的末端腐爛。鰓蓋中部表皮有時爛去一塊,以至呈小圓形窗狀。

①做好清塘消毒,清除過厚淤坭。②發病期間用漂白粉或用二氯、三氯消毒,同時配合內服強克99或魚能生。③注射疫苗。④中藥防治,常用藥物有三黃散、魚病清、四黃抗毒口服液,用量按說明書根據養殖魚體重確定。

七、捕撈

對所養殖的成魚採取輪捕的方式,實行捕大留小,並去除部分野雜魚,科學計算留養的苗種,確保來年有更大收穫


魯西南小寧哥


養殖如果沒有一定的密度,就很難賺到錢,但是一味的追求高密度也是不合適的,在追求密度的時候我們還要關注產品的質量,那麼對於如何高密度養魚這個問題,我有一些個人的看法。

選擇養殖品種很關鍵

雖然我們看到一些養殖高手,無論什麼魚都可以進行高密度的養殖,但是有些魚天生就適合高密度養殖,而有些魚卻比較難適應高密度養殖的條件。在目前的生產上,可以實行高密度養殖的品種還是非常多的,比如羅非魚、加州鱸魚、海鱸魚、黃顙魚等等。

水質是高密度養殖的關鍵

說起水質,其實包含的方面是比較多的,在這裡我們把水體的溶解氧、有機質含量、氨氮亞鹽以及ph都包含在水質裡。那麼一般在高產魚塘最關注的就是水體的溶解氧,如果你把溶解氧提上來,那麼高產就達到了一半。

為什麼在海里的網箱密度可以那麼高,幾平方面積的網箱就可以出幾萬斤魚呢?關鍵就是在於水體是流動的,其溶解氧能夠滿足那麼多的魚呼吸,而且其他的水質指標也符合魚類生長。那麼池塘高密度養殖我們就去著重解決溶解氧的問題。在珠三角的很多魚塘,我們可以看到一口塘的增氧機可以有十幾臺,基本上達到1.5千瓦每畝的功耗。

養殖技術管理也很重要

有了合適的苗種,較高的增氧水平,其實管理同樣很重要。在珠三角地區,同樣的魚塘,同樣的增氧水平往往不同的管理者養出來的產量就不同,這也從側面說明養殖的技術管理對於高密度池塘也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