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小的政府工作單位是縣衙嗎?古代的小鎮子上有管理人員嗎?

泊雨渡風


中國古代從秦始皇開始,實行了郡縣制,一直沿用至今,就行政劃分來說基本沒有變化,變了的是政府的工作單位的管理級別。一直到中華民國,實行的基本上都是政府同鄉紳共同治理的模式。政府只把行政官屬設置到縣一級,也就是俗稱的七品縣令。再往下基本無品級,縣令施政同各鄉族長,紳士,豪強相互配合,一般讀書人獲得鄉試選拔的秀才身份即可以成為縣太爺的坐上賓,級別相當於現在的小學校長,不可小覷噢。如果說秀才能再進一步,中得舉人,那可就不得了,差不多是祖墳冒青煙的事情,縣裡有頭有臉的人都會來道賀,攀附,為的是將來舉人老爺能提拔照顧一下。

話說回來,這個制度是什麼時候終結的呢?對,就是從我黨打土豪劣紳開始,土改以後,農村不再有曾經的地主,土豪,大家都是平等的農民,統一接受村黨支部的領導,也就是說,政府的施政單位到達了村一級,甚至每個村裡都有小隊,每個小隊也是一個單位。至此,中國兩千年的鄉紳制度徹底覆滅,取而代之的是社會主義共和制。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兩千年歲月彈指一揮間!








隔壁老王di日常


既然是講古,不妨先論今。當下的政府體制,一種叫做公務員系統,一種叫做事業單位系統,兩者的差別很大,但是出現在大眾面前,其實都是官家人。古代也是如此,只不過一種叫官,一種叫吏,如此而已。咱們在這裡,就拿水滸傳裡的宋朝官制做個例子,為大家分析一二。

大家都知道宋江,他的頂頭上司,就是鄆城知縣時文彬。請注意時文彬的官銜,是知縣而不是縣令,這兩個其實是有很大的不同。縣令,是正式的一縣之長。而為什麼時文彬不叫縣令而叫知縣呢?就是因為他這個縣官,其實是代理縣長。

那麼,宋江在水滸裡給人一種知縣的代理人感覺,他是不是縣官老爺的秘書長呢?不是,他只是鄆城縣的押司而已,正經的縣府秘書長,叫做縣丞。這個縣丞,其實就是當下的副縣長,主管一個縣的文書和倉庫管理,也就是現在的縣府機要後勤局、資源管理局這一類。而宋江這樣的押司,其實就是官府裡的參公事業單位人員,真正的角色,就是幫縣丞打理文書雜務——換句話說,縣丞是來當官的,他是來做事的。

(宋江只能做押司而沒有機會當縣令,就是因為他科舉不行,考不上去)

但也就是因為宋江這樣的押司是負責做事而不是當官,所以他在鄆城縣裡就有著極大的社會接觸面。縣裡的豪強富紳,哪個不得巴結他?縣裡的窮頭百姓,更得仰著脖子看他——因為正經官員,縣令縣丞縣尉這些個,整個縣城裡能有幾人經常有機會見著?

朱仝與雷橫,在水滸裡是宋江的好哥們,他們都是鄆城縣的都頭,一個管步兵,一個管騎兵,那麼他們是不是縣裡的公安局長呢?也不是,他們只能說是城管大隊長,因為古代一本正經管一個縣治安以及刑事軍事的,是縣尉。

所以我們讀水滸,看到時文彬派人捕捉晁蓋那一回,首先點的就是本縣的縣尉,然後才是兩個都頭。為什麼這樣?很簡單,縣尉就是正牌國家幹部公安局長,都頭卻是參公的事業單位城管大隊長,不管你本事有多大,都得聽縣尉的指揮調遣。

相對押司宋江,朱仝與雷橫其實更讓老百姓害怕,因為他們手裡拿的是代表大宋國家權力的棍子,誰敢抗拒他們,等於就是造大宋的反。所以你看雷橫出去看戲,就可以不付錢,為什麼不付錢?因為他是本縣的都頭。若不是後來湊巧遇到一個跟縣裡老爺有勾搭的女戲子,雷橫不肯給錢,結果惹出事端,這一切,其實原本是習以為常的。

在這裡,時文彬和縣丞縣尉,都是官。宋江、朱仝與雷橫,其實就是吏。

那麼,古代官府的末端機構就是縣衙,縣衙以下又怎麼辦呢?其實就是交給民間來自己管理,譬如說晁蓋,他的身份是保正。宋代王安石變法,把十家人家編為一個保,選出一個大佬做保長(即保正)。五個保,便是一個大保,選出一個大保長。十個大保,便是一個都保,選出一個都保正。日常這些戶口管理、治安巡邏,就是由保正來負責的——所以晁蓋,其實就是最低的基層幹部,相當於現在的居委會主任或是村民小組長。而這樣的職務,當然不是正經的朝廷委任官員,也算不上吏,基本上不拿一分錢的朝廷工資。

從水滸的佈局中,你也看到了,一旦縣裡的押司、都頭和保正這些人,形成一種利益共同體,實際上就算是朝廷命官知縣老爺,也很難奈何他們——這,便是千年不變的現實。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縣級行政單位在古代並非是最小的權利單位。很多人之所以認為縣級是古代最小的權利機構,那是因為很多人認為秦朝執行的是郡縣制。所謂郡縣制就是以春秋時期楚國楚武王熊通所設立的縣制,和秦國秦穆公嬴好所設立的郡制相結合,再經過法家數代大才的改革才形成的一種政治制度。雖然郡縣制大致把秦朝的政治體制分為了郡和縣。但事實上秦朝的行政體制遠比看上去的要複雜很多。

從秦朝開始,國家的權利機構就分的非常的細緻。大致分為十級。一級為皇帝,二級為公級,三級為卿級,四級為州級,五級為郡級,六級為縣級,七級為鄉級,八級為亭級,九級為裡級,十級為什伍級。以上就是秦朝時期完整的行政級別劃分,秦朝的政治行政體制為秦朝所創,而且其行政體制與影響了後世的歷朝歷代,秦朝之後雖然行政體制有大致的更改,但模板依舊是以秦朝政治體制為主。

皇帝這一級別我們就不多做解釋了,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皇帝是世間第一人,可以監管任何人。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致就是這個道理。公級指的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這一級別的官員。丞相在古代就是最高的行政長官,總攬全國政務,可以說是文職第一人。就好像現在的國家總理一樣。而太尉則是武職第一人,統帥全軍,負責全國兵馬的考核和訓練,就類似於現在國防部長。至於御史大夫主要職責就是監察百官,類似於現在中央紀委。以上三人就是古代行政制度除皇帝外的最高等級人物。

接下來卿級指的就是九卿,有負責祭祀的官員,負責刑法的,負責禮制的等等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就好比現在的國家級部門主管。州級這個行政單位秦朝還沒有出現,州級最早誕生於漢朝。漢朝設立州的目的就是為了管理郡。但後來漢朝的滅亡也是因為州這一個級別因為漢靈帝的廢史立牧制度導致尾大不掉。所以才導致了漢朝的動亂與滅亡。郡級乃是一個地區的最高行政單位,郡級有郡守、監御史、郡尉三個主要官員。以現在角度來看,這三個職位就屬於省長,省級紀委和省公安廳這麼一個等級。

縣級是秦朝最低的行政機構,縣級以下秦朝不設立正式官職。縣的主要官員構成以縣令縣丞和縣尉,主吏掾等為主。這一機構和現在的縣級單位也差不多。但這裡重點說一下主吏掾,蕭何就曾經擔任過這個職位。其主要職責就是負責官員每天的考勤。再下來的鄉級就是民間的民眾組織了,雖然不是官方正式機構,但也有一定的權利並且受官方節制。鄉里主要以鄉里的長者為主,他們負責對鄉里負責,受縣裡指導工作。

接下來就是亭級,漢高祖劉邦就曾擔任過秦朝的泗水亭長。劉邦不能算是秦朝的官,只能被稱為吏,而且這也是徭役的一種。雖然只是一個小吏,但權利也不小,負責清潔,緝盜,以及招募民役等。裡級同樣屬於小吏,在亭長手下任職,除了權利沒有亭長大,身份地位都差不多少。最低級的就是什伍級了,什伍級就好比現在居民小區裡一棟樓的群主一樣,負責平民之間互相監督工作。總的來說就是五家為一伍,兩伍為一什,百家為一里,十里一亭,十亭一鄉,十鄉為一縣,十縣為一郡,所有郡受丞相節制。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