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成人與孩子的焦慮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最近看到的這樣的一個問題,是父母焦慮傳染給孩子呢?孩子孩子焦慮傳染給父母的呢?這個問題我想了一下,之前呢,我也寫過一些關於孩子分離焦慮的一篇文章,那今天咱們 就詳細的來聊一聊關於這個“焦慮”的話題。

那首先 ,什麼是焦慮呢?百度百科上給出了這樣的定義:焦慮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其中含有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

解讀成人與孩子的焦慮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現在社會孩子焦慮的情況日益增多

那成人的焦慮呢就多來自於孩子,對於孩子的發展、成長、人身安全以及所處狀態等的擔心,這些呢主要來源是來自於自己不能對於孩子所處狀態的實時掌控,或者呢是對於孩子以後的發展無法掌控,六歲以前的家長擔心和焦慮的呢,主要是孩子的安全問題,那到了六歲以後呢,家長就開始擔心孩子的學習和以後的發展的問題,甚至於會隨著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慢慢變大,甚至於有的孩子都上了初中、高中、大學了,家長依然存在著焦慮的情況。

成人的焦慮主要表現

1、處於焦慮狀態下的家長呢,會不自覺的語速加快,行為動作也加快,會催促身邊的人趕快的去做一件事,因為在他看來,所有的事情都是慢的,哪怕是別人正常的狀態下,他都覺得是慢的,大家應該在電視劇中都曾經看到過類似的場景吧,家長著急去接孩子,上了車之後就一直催促司機快點,甚至於釀成車禍的形成。

解讀成人與孩子的焦慮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工作生活等都給成人帶來焦慮感

2、另外一點上身體的表現呢,就是身體的僵化,我們會發展,人處於焦慮狀態下的神經是緊繃著的,不是鬆弛的,並且呢容易出現攥緊拳頭和到處抓的現象。我們 會發現,狠多家長在焦慮的時候愛走來走去,雙手一直處於一個狀態,焦慮狀態下的成人呢也會不斷的擺動著自己的手機和身邊的東西以起到轉移自己注意力的目的。

3、最後呢,在身體上的表現呢就是在臉部的表現,人的焦慮會比較容易的表現在臉上,而在臉上的表現就是眉頭緊鎖,這種狀態很容易就能夠被別人看出來自己是有事情的,有一定的焦慮存在的。同時呢焦慮如果解除之後呢,才會出現眉頭舒展的情況發生。

當然,以上是一些參考,成人的焦慮是會隱藏的,這個對於爸爸們是比較常見的,因為爸爸們是比較善於隱藏自己,而對於媽媽們是比較明顯的表現的。所以說,當你看到一位媽媽在屋裡著急的走來走去,還時不時的看著手裡的手機的時候,面部表情還是眉頭緊鎖的,這個時候我覺得我們就可以判斷成人是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下了。


成人焦慮的成因

成人焦慮的成因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工作呀,家庭呀,生活呀,但是最重要的引起成人焦慮的呢就是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學習、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未來發展等,都是家長所焦慮的點。引起成人焦慮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幾個主要的點呢有:

解讀成人與孩子的焦慮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孩子的問題是成人焦慮的主要原因

  • 當孩子的出生,在產房裡的媽媽,在產房外的爸爸;
  • 當孩子第一次站起來學習走路的時候,這是一種喜悅的焦慮;
  • 當孩子生病要上意願的時候,這是一種焦急的焦慮;
  • 當孩子第一次全天離開媽媽,要上幼兒園的時候,這是一種焦慮;
  • 當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說自己不開學的時候;
  • 當在單位的時候,接到幼兒園老師電話的時候(不管好壞,可能都會焦慮);
  • 當孩子小學快要結束,面臨找小學的時候;
  • 當孩子上了小學回來要寫作業的時候;
  • 當給孩子補習作業,孩子就是學不進去的時候;
  • 當聽到別人說他家的孩子有獲得了什麼獎項的時候;
  • ……

以上呢是涉及到孩子的一些成因,作為孩子的父母,讓成人焦慮的東西太多了,試想一下,你在帶娃的過程中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呢?應該有過吧。

孩子焦慮的主要表現

1、很明顯的一點,孩子在焦慮的狀態下會表現出大哭的狀態,0-6歲的孩子不會將隱藏期間焦慮的情緒的,其實我們成人用身體上的行為表現就是為了隱藏自己心理上的焦慮,所以,很明顯的是孩子不能夠隱藏自己對於一些事情的焦慮,所以,孩子就會用他唯一可以面對這個世界的方式——哭,來表達他的一些情緒了。

解讀成人與孩子的焦慮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大哭是孩子宣洩情緒的方式


2、到了2歲多,三歲以後呢,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所以,很多時候呢,孩子會選擇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焦慮,那就是不作為,什麼意思呢?就是當發生了一些會讓孩子產生焦慮的事情的時候呢,孩子不會去選擇哭,而是拒絕所有的一一切行為,拒絕和別人呢的交往,拒絕任何人的邀請,直到孩子覺得他所處的環境是安全的轉託管的時候。

3、膽怯與退縮,在孩子到達五六歲的時候呢,孩子還有焦慮的情緒的話呢,孩子就很容易產生逃跑的情緒,具體表現在哪呢?比如,孩子對於小學的一門課比較焦慮,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對這個課產生反感,從而呢,遇到這種課就是孩子的一個焦慮期,孩子可能就會出現逃課和不上課的現象。

解讀成人與孩子的焦慮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膽怯與退縮是孩子焦慮的一種表現


孩子的焦慮表現很簡單,0-6歲的焦慮更加的簡單,所有呢,我們能夠很容易的發現孩子是否處於焦慮的狀態。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停的哭,並不是因為孩子懼怕這個環節或者懼怕老師,而是其自身的分離焦慮。


孩子的焦慮成因

剛剛也說了,孩子焦慮的成因很簡單,大多數都是因為自己安全感受到了不安全的因素的存在,他不會有工作、學習、生活的壓力,最多會因為自己社交上的問題,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一些的焦慮,但是這個不是絕對的,要看孩子的性格及環境,那威脅到孩子安全感,讓孩子產生焦慮的情況主要有以下:

  • 孩子出生,從安全的孃胎裡到達陌生的世界,他會很焦慮;
  • 在孩子有意識後,被別的陌生的人抱抱,孩子也會有焦慮;
  • 搬家,從熟悉的環境離開,會讓孩子感到焦慮;
  • 上幼兒園,需要完全的離開父母一段時間;
  • 3-4歲的孩子給孩子頻繁更換幼兒園;
  • 孩子不能夠熟練的掌握一些東西;
  • 面對班裡的小朋友,沒有人主動和他去玩,社交上的問題;
  • ……

讓孩子產生焦慮感的成因並不多,所以,我們需要儘量的避免讓孩子出現這些情況的出現,給孩子營造一個儘量安全穩定的環境,除了第一個孩子出生不能改變,也是孩子必須經歷的活動之外,其餘的我們都應該考慮到。


孩子最大的焦慮成因

除了以上分析的孩子焦慮形成的原因之外呢,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孩子的焦慮產生的原因,你們知道是什麼嗎?對,就是來自於我們成人焦慮的影響。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孩子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之中,孩子會時時刻刻的關注著我們成人的一切,我們成人的語言動作等都給孩子帶來了比較深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孩子有一個神奇的吸收性的心智,孩子會吸收環境中所有的東西,這個吸收性的心智帶著我們的孩子不斷的感受著我們的情緒情感等。

解讀成人與孩子的焦慮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父母的焦慮是孩子焦慮產生的最大原因

簡單的舉幾個例子

拿一個很典型的分離焦慮的例子給到大家,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其實只要我們充分的給孩子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的話,孩子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很多的家長在此之前就表現的比孩子還要焦慮的情緒,不斷的跟孩子去說一些東西來引發孩子的焦慮情緒,跟孩子說:“媽媽愛你,媽媽要帶你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你有事情了都可以跟老師說,媽媽不是不要你,媽媽放學之後就會來接你……”,這一大串的交代給到孩子之後呢,孩子就產生了焦慮的心理,就強化了不能離開媽媽的感覺,這種感覺就產生了孩子的焦慮,還沒有到學校就開始哭起來了。到了學校更是一遍遍的跟孩子去強調,跟孩子說,不願意走,孩子看到這種情況之後呢,焦慮情緒就更加的嚴重了。甚至於有的父母趴在教師的窗戶外面看,孩子在裡面哭,孩子在外面哭。

解讀成人與孩子的焦慮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成人的焦慮帶動孩子的焦慮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我詳細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這個例子呢就很好的詮釋了我們成人的情緒對於孩子的情緒的影響,我們的高興或者喜悅,悲傷或是難過都會被孩子看到,傳遞給孩子,焦慮也是一樣。

工作上,學習上,孩子的未來發展上,都是一樣的,我們對孩子上小學的焦慮,孩子一樣會看到,孩子看到後自己也會有相應的焦慮的產生,這樣呢,就會讓孩子和家長同時焦慮。

我們的焦慮並不能夠幫助孩子讓孩子走上快速學習和成長的道路,相反,還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讓孩子產生很大的焦慮的感覺,所以,我呼籲,咱們的家長要首先管理好自己的焦慮情緒,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的情緒上,儘量的去消化掉一些焦慮的情緒,讓孩子生活在一個舒適安全的氛圍之中。

好了,關於咱們的題目,焦慮是成人傳染給孩子呢?還是孩子傳染給孩子呢?我相信你們的心理應該都有了一定的答案了。

你的孩子都有過哪些焦慮的表現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育兒# #幼兒# #焦慮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