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善“防輿”,群眾不“焦慮”

疫情期間,儘管各地官方媒體及時發佈權威信息,極大滿足群眾對疫情資料和防疫動態的需求。然少數謠言和傳聞總能找到空子,如同“半路殺出的程咬金”泥沙俱下,不知“李逵還是李鬼”,嚴重影響了群眾復工復產情緒,滋生了公共焦慮,蠶噬著社會集體防疫信心。領導幹部作為一地一域防疫主心骨和領頭羊,應增強對輿情防控和疏導能力,維護好公眾特殊時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領導善“防輿”,群眾不“焦慮”


事實上,某些地方不乏少數領導幹部在防疫上保持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從部署主抓、動員幹部群眾,到及時指揮督戰、既掛帥又出征,再到細化防疫舉措、健全防疫機制等等,都能精益求精、恪守職責。然往往專注於群眾生命健康和身體安全等具體的、有形的工作,而忽視群眾情緒、社會心理等無形的、抽象的矛盾。因而,在防疫上使出渾身解數,不斷投入大量政策資源,卻在“防輿”上留下一段空白,成為現實防疫短板。甚至個別領導幹部懼“輿情”遠甚於“疫情”,對“上網”談之色變、心理不舒服。沒被疫情打倒,反而在“輿情”面前投降,導致地方謠言、緋聞等滿天飛舞,讓幹部群眾防疫士氣不斷式微。有的領導幹部雖敢於在“防輿”上下功夫,但方法粗暴、模式簡單,導致輿論越演越烈,喪失了話語權和公信力,給了謠言和傳聞逆向生長的機會。

防疫之下,群眾的生命健康和身體安全是最根本的需求和意願,然心理健康、精神安穩同樣是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的範疇。很大程度上,戰疫能不能取得全勝,關鍵在群眾凝聚力、向心力和基礎牢固。因而,領導幹部“防輿”能力歸根結底還是群眾工作的本質。“群眾上了網,民意也上了網”,領導幹部觸網意識、疏導能力、防“輿”作為是現代化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內在要求。

考核督查具有倒逼效應,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和督查“鐵戒尺”作用,調動領導幹部防輿積極性和群眾情緒治理能動性。如,把領導幹部能否做好輿論引導和輿情應對,穩定群眾情緒作為衡量“疫線”幹部作為的一項內容,並作為選拔任用的權重依據。此外,對任由輿情氾濫、對謠言流言手足無措的,尤其給群眾防疫造成惡劣影響的,如引發囤貨居奇、哄搶物資等,應拿出相應的問責機制。有效崇尚考核牽引力和督查鞭策力,那麼領導幹部才會把防輿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內因決定事物發展根本方向,領導幹部防輿能力強不強、輿情敏感性濃不濃、思想意識到不到位,還得自身強化行動自覺和實踐擔當,激發內生動力、調活主觀能動性,摒棄望“網”則止的疲軟,善於拓展思路視野,敢於投入到輿情引導洪流中,發揮領導幹部垂範表率作用和組織領導作用,為地方防疫營造清清爽爽、綠色生態風氣,確保幹部群眾輕鬆上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