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给机会员工去创业,员工却自立门户和老东家对着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的号召及创业门槛下调;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注册个公司,创个业,做个CEO, 就好像对不起自己;于是乎,热血儿女们都踏上了创业之路;殊不知,个体创业风险极大,艰难险阻、九死一生,真正能够活下来,活好的公司并不多!而与之对应的是平台创业,公司把资源和平台开放给有能力有想法的员工,让他们去开辟新的事业;这种模式充分满足员工的创业诉求;又降低了创业风险,提高了创业的成功概率;老板和创业者都是受益者,所以,明智一点的老板都会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并认为这是大势所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芬尼的“裂变式创业”;这个案例已经成为中欧和湖畔大学的教材案例!而芬尼自身业也裂变了一个教育学院,专门传授这套“裂变创业体系”;目前开了二十几个班!学习和效仿的企业非常多;裂变、平台创业、共创、共享的思想谁都懂,很多企业家也很有胸怀,但真正搭建创业平台和落地裂变创业时,不免踩坑,搞不好适得其反!

1. 夏陌的忧伤

夏陌,80后,电子商务公司的老板,公司主营饰品;目前公司员工40人,年销售额8000W左右,生意尚且还行;夏陌一直有一个念想,希望通过裂变的方式把公司业务推向高速发展;可惜的是,尝试了两次还没有正式推行就宣告夭折,让他反思是不是自己太着急了,并走进裂变的课堂寻求答案。

2016年,夏陌第一次读到宗毅《裂变式创业》的书,就深深的被吸引,这个模式太牛逼了;一通考察学习,观摩芬尼的PK大赛赛后;夏陌回到公司就开始推行! 效仿宗毅的第一次裂变,采用威逼利诱的方式。夏陌看好当时公司的运营部长小贾,觉得小贾跟随自己快3年,已经具备出去组建一个公司的能力,于是开始怂恿小贾;把公司现有的一块业务割让给小贾成立一家公司,小贾负责运营,母公司提供供应链及平台的服务支持,股权小贾占20%,母公司80%,利益分配:产生利润25%创业团队优先分红,其余按股权比例分配。本以为开出的条件还算优越,然出乎夏陌意外的是,小贾没有为之所动,选择了离职;而且没有多久就干了一个差不多的公司!第二个看好的苗子是小李,可是条件都还没谈,小李也辞职了,说要回去帮父母打理生意! 后来一次,夏陌找小贾喝咖啡,聊起当时离开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小贾说的比较委婉“自己并没有想把创业做得很大,只想赚点小钱就可,三四个人一起做,就富即安就好,不太想依赖公司平台; 在公司内部创业还要遵循内部的条条框太多,不够灵活和自由”。

课堂上,夏陌把自己的案例拿出来给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剖析!分析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几条:

1.小贾一直就有独立创业的念想,不想受制于人,天生的野狼,无可奈何!

2.行业性质所决定,电商行业属于轻资创业项目,小有小的玩法,3-4个人就可以把一个公司婉转起来!

3. 利益机制还不够有吸引力,小贾在这个行当干了3年,对公司的业务摸得很透,25%的利润分红还无法满足他的欲望!

4. 其实最关键的一点,是夏陌公司规模还小,平台能力(品牌、供应链)还没有搭建起来,商业的核心链条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骨干出走复制一个门槛不会特别高!所以针对贸易型的企业,强化公司和平台,组织能力的塑造,应该优先于裂变和激励机制,否则拥有了牛逼的的人才,个体很强大了,组织却分崩离析了,裂变成了分裂!

2. 逼上创业的王大牛!

王大牛,电器设备行业的创业者,公司刚刚成立2年,年产值4000万,公司勉强熬了过来,略有盈余,还算能喘口气!提及自己的创业之路,王大牛感慨万千,当年是如何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塑造一支铁军!又被前老板流放荒蛮之地,垦荒拓土! 心狠之下,自立门户,创业2年来遭遇过合作伙伴撤资,骨干出走,可谓危机重重,公司总算走上正轨!喘息之刻,王大牛得以回顾自己从打工者到创业老板一路的历程,辗转于骨干和老板2个角色间,细品每一节点的抉择和考量!感觉自己很多时候都是逼过来的!2012年王大牛加入A公司,负责销售管理,当时A公司业务基础比较薄弱,几乎从零开始,搭建销售体系,组建业务团队,经过4年的努力,张大牛塑造了一个17、8人的业务铁军,团队士气高昂,公司业务业拥有了几倍的增长,张大牛个人的收入也挺可观的!可是,好景不长!2016年初,老板找到他商量“现在公司有另外一块刚刚新业务,市场前景很大,只是业务开展的不够好,希望他这把好手能过去支持一下,并且可以升为该公司的销售副总;后续还可以投资这家新公司。”说是商量,王大牛清楚,这是在下通牒;所谓的甚至升值,其实是“明升暗降”,最起码前面两年的收入是锐减的,就这样的不情不愿,又怀着一丝憧憬,走马上任了!但是产品技术不过关及各种因素,吭叽吭叽了一年,市场没有啥起色,加上上面监管的太多,给得权限太少!狠心之下王大牛就自己出来单干了!拿到现在,自己做老板,王老牛也能理解前老板的决策,好刀要多使,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关键问题是,能手不能老拿来开蛮荒呀,啃硬骨头,为他人做嫁衣裳,都么有考虑过下手的意愿! 激励机制也不明晰,老板手还申太长!在这件事情上,王大牛深刻领悟到:意愿、激励、授权缺一不可!当然了,如果是这样,王大牛也许不会走上自己独立创业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