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貨幣大放水 不確定風險仍存 果斷避險還是積極抄底股市樓市?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今年以來全球經濟的發展計劃。面對疫情的衝擊,各國一方面忙著抗擊疫情,儘可能把疫情控制住;另一方面則是想盡辦法刺激經濟,近期美聯儲頻繁出手提振經濟,由此反映出今年全球經濟的發展狀況並不樂觀。

在美聯儲開啟無限量化寬鬆模式的影響下,全球央行先後開啟了貨幣寬鬆的模式,全球市場呈現出流動性充裕的狀態。受此影響,即使今年2、3月份全球股市出現了大幅下行的走勢,但在寬鬆流動性的背景下,全球多個股票市場都享受到流動性溢價的成果,股票市場也在短時間內收復了不少的失地。

然而,即使全球央行開啟了流動性寬鬆的模式,但這並未意味著全球經濟就可以馬上得到恢復性發展,短時間內把一季度的經濟損失彌補回來,顯然並不現實。由此一來,在流動性寬鬆的背景下,雖然股票市場受到了明顯地提振,但並不意味著經濟可以得到快速地回升,短期內股票市場的晴雨表功能似乎有所失靈。

或許,有一種解釋是,在全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全球資本更期盼著今年二季度以後的經濟回升預期。受到了疫情的衝擊影響,今年一季度全球經濟的數據表現並不會樂觀,但這也會刺激更大規模以及更大力度的經濟刺激方案的出爐,資本對全球經濟乃至全球重要企業的後續恢復增長能力抱有較為樂觀的預期。

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在現階段內,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如何保障資產保值增值的問題。

按照傳統的思維,當全球經濟陷入低迷階段,最穩妥的方式,就是儘量避險,降低資產快速縮水的風險。但是,對今年一季度全球經濟的發展狀況來說,雖然經濟發展前景並不明朗,且全年經濟數據可能並不樂觀,但目前全球正處於流動性寬鬆的狀態,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以及主要投資渠道,卻獲得了流動性溢價的空間。換言之,對部分激進的投資渠道,反而成為了資產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徑,流動性寬鬆環境下卻支撐著這類資產的持續走強。

但是,仍然存在一種風險,即當全球市場的流動性優勢逐漸減弱之後,股票市場的晴雨表功能也就會恢復正常,按照當前全球經濟的發展狀況,股票市場的估值修復壓力也並不輕,對激進投資的資金來說,確實帶來不少的考驗。

流動性寬鬆預期,率先受到影響的,莫過於股市、房地產等主要投資渠道。但是,如果確立是金融危機等問題,那麼最先受到衝擊的,同樣也是股市、房地產等投資渠道,這也是不少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時的矛盾所在。

事實上,與往年的經濟低迷時期不同,今年的市場環境卻頗顯特殊,流動性寬鬆與否卻成為了全球市場資產價格可否走強的關鍵所在。接下來,對全球投資者來說,一方面需要看全球疫情的實質性拐點確立,且全球主要國家與地區復工復產的時間表;另一方面則需要看美聯儲接下來的招數,採取無限量化寬鬆後的美聯儲,也讓全球資本感受到美聯儲的影響力,但持續性的大放水模式,終究還是會帶來不少的消極影響。

對當下的市場環境,用過度保守的態度進行資產避險並不可取,用過於激進的策略進行投資也並不可取。與之相比,比較穩健的方式,還是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靈活的資產配置,股票基金資產既要配置,但也需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同時也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提升現金資產的比重,均衡整個家庭資產的配置比例。

在市場處於高度恐懼的時候,現金為王往往是最可靠的策略。但是,當市場恐懼逐漸減退後,在全球市場優質資產處於歷史估值底部區域附近,反而可以充分利用好這些現金儲備,適度增持自己偏愛的優質資產。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全球市場呈現出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發展格局,對行業競爭來說,同樣離不開這一規律。雖然此次疫情對部分優質企業的衝擊影響不少,但與普通企業不同,優質企業往往具有行業話語權與定價能力,且自身的抗風險能力較強,在危機中受到的損失不大,但在經濟回升過程中,卻可能會率先實現盈利大幅回升的表現,這也是優質資產的吸引力所在。由此可見,對危機中保持充裕現金流的投資者來說,也是逐步抄底優質資產、適度提升股票資產比例的好時機。

本文源自金融界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