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革命英雄,是怎样成为汉奸的?

汪精卫也曾经是一个“斜杠青年”,他有最为突出的三个身份。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革命英雄,是怎样成为汉奸的?

第一个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


汪精卫在年轻时十分的英俊帅气,是当时妥妥的一枚小鲜肉,他的老婆陈璧君就是他的头号小迷妹。就连李宗仁都曾说:“汪兆铭仪表堂堂,满腹诗书,言谈举止,风度翩翩,使人相对,如坐春风之中。”


第二个是民国旧体诗词第一人。


汪精卫是秀才出身,本就有着丰富的学识,参加革命更是使他生出了很多的情感,就连钱钟书先生等人读他作的诗也是一再感慨。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曾发出感叹“卿本佳人,何故做贼?”


第三个就是汉奸了。


他本是党内的高官,却在抗日战争的时候谄媚于日本,他说自己在曲线救国,但他的种种行径都在狠狠的打脸。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革命英雄,是怎样成为汉奸的?


为什么原本意气风发,充满革命精神的汪精卫会成为被万夫所指的叛国贼呢?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何呢?


汪精卫本名为汪兆铭,精卫是他的笔名。他于1883年出生在广东三水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熟读四书五经,并且在1901年的时候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秀才。因为成绩优秀,1904年他便成为公费生去日本留学,日本也成了他革命思想的发源地。


他1905年7月份的时候参加了兴中会,而后参与了同盟会的创建。所谓术业有专攻,因为汪精卫的文笔突出,所以他便成为了一些革命机关报(例如《民报》)的主笔,想要用自己激昂的文字唤醒还在睡梦中的中国人。


他十分地支持孙中山,孙中山开始领导革命的时候接连失败,招致了很多的非议,汪精卫在孙中山最为艰难的时候一直在为他争取支持力量。


汪精卫的高光时刻就是1910年的时候参与刺杀摄政王载沣,在出发前他就已经知道这一去必定凶多吉少,他在《致南洋同志书》中说:

“此行无论事之成败,皆无生还之望。既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也。”


而后因为计划的败露他不幸被捕,被判处终身监禁。在监狱中他写下了一首自己的成名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革命的胜利使他脱离了牢狱之灾,但也使他的心境开始发生变化,经历了九死一生他开始明晰了生命的珍贵,革命意识也开始薄弱。


孙中山对汪精卫十分的重视,他还参与了孙中山的身后事,之后汪精卫变成了国民党中的一个重要领导人。


汪精卫的投敌之路


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本应该积极筹划抗日的汪精卫却发生了转变。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几个心腹离开了自己的阵地,逃往了昆明,而后去了河内。同月29日他便给国民党中央和蒋介石发出“艳电”,明确表示自己要投靠日本,称这是保护主权和救国的最有效方法。


汪精卫对近代中国的实力一直不信任,而且他觉得当时的日本已经是强国。《汪精卫传》中写道:

“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


汪精卫的投降最根本原因就是害怕,他觉得中国的失败是必然的,如果持续抗战,那必然没有好果子吃。


汪精卫的汉奸之路有两个最强辅助,一个是自己的妻子陈璧君,一个是自己的心腹周佛海。有人说:“汪先生没有璧君不能成事,没有璧君亦不能败事”。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革命英雄,是怎样成为汉奸的?


汪精卫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 他在面对日本的时候有诸多的不确定和无可奈何,这种时候他的“贤内助”都会帮他想办法。陈璧君为了取媚日本甚至说出东北本就不是中国的领土等话,大大地破坏了我国的主权。


周佛海也是汪精卫叛变之路的帮手,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觉得自己如果一直在国民党中混迹可能这辈子都没有出头之路,所以他便一直策动汪精卫。汪精卫是十分容易被别人所影响的人,再加上他自己对于中国抗战实力的不信任,所以最终成为了汉奸。


汪精卫叛变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首先直接导致了将近一百万军队的策反,削弱了我国抗战的力量,给国统区和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灾难。


同时汪精卫的叛变动摇了军心,同时汪精卫在学校也开始宣传相关理念,消磨了部分群众的抗日热情。


汪精卫曾把自己的背叛行径称为曲线救国,但他给中国造成的损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他出卖国土也是令人不齿的行为,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