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空城計,真的是司馬懿故意配合的嗎?

戀戀影視


很榮幸回答您得問題:

首先為什麼會出現空城計呢?之所以諸葛亮要使出空城計。也是為了掩護大軍撤退,以此保全實力。為此還不惜親身犯險。可以說擺空城計所在的西城,那是非常危險,也許魏軍一個衝鋒,也就全部佔領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還敢擺下空城計,不是因為他猜到司馬懿足夠的謹慎,或者愚笨。而是,他知道,司馬懿足夠的聰明。

“諸葛亮的死期”

當時的情況是,司馬懿親自率領十幾萬大軍,來追擊諸葛亮的殘軍,準備一舉打敗。但是到西城,看到的卻是諸葛亮在樓上眉頭緊鎖的談琴,琴聲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看不出慌張!而城門大開,幾個老兵在掃地,城中灰塵四起。如果此時,司馬懿一個衝鋒,諸葛亮肯定被活捉,最後可能直接就死了。後世,評價司馬懿怕有埋伏,這點完全站不住腳,西城多大點地方啊,一個小城,能埋伏多少軍隊,即使有一些埋伏,司馬懿出於謹慎起見,也應該先派小股部隊先上,看看動靜再說啊!怎麼可能十幾萬大軍對一個小城一槍一炮都沒放就直接轉頭就走了!這裡面其實,蘊含的就是當時的做人之道。

“司馬懿的考慮”

司馬懿為什麼扭頭就走,為什麼一槍一炮都沒發,就直接走了,並不是他太笨了,上了諸葛亮的當。其實,正是因為司馬懿足夠的聰明,才會選擇扭頭就走!為什麼?因為他明白,諸葛亮被抓或者殺死了,自己離死期也就不遠了!因為,自曹操開始,對司馬懿是既愛又怕,愛他的才華,怕的也是他的才華。因此,曹操和曹丕都沒給司馬懿軍權,對他防範很深,曹睿上臺後,還把他直接關到大牢,不是曹氏親貴打不過諸葛亮,司馬懿可能當時就被殺了。因此,司馬懿知道,一旦諸葛亮死了,自己的生存價值也就沒有了!諸葛亮的琴聲也一再提醒,所以說,這一衝鋒,殺了諸葛亮,也就是殺了自己,故而果斷撤軍。

其實諸葛亮也就是明白這個道理,擺出與司馬懿同歸於盡的架勢,明白的告訴司馬懿,我死了,你離死也不遠了。這就叫做,一物降一物啊,有時候如果直接搞死競爭對手,自己離覆滅也不遠了!


小生讀史


首先,歷史上沒有諸葛亮的空城計,真正用過空城計的是曹操和趙雲,然後我們來分析演義中的空城計。

演義中,諸葛亮因為用兵失誤,被司馬懿大軍壓境,此時的諸葛亮手下只有不到一千兵馬在城裡,而司馬懿十萬大軍轉眼便到。諸葛亮迫於無奈只能假裝淡定的在城上撫琴,獨自面對司馬懿大軍。

司馬懿看見諸葛亮獨自撫琴,第一反應應該是疑惑,然後是懷疑,最後撤軍。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司馬懿的行為,身為統軍大帥,敵人的帥也就在眼前,觸手可及。即使是最穩重的主帥也沒有理由不去博一下,而司馬懿的選擇呢?當時他對兒子司馬師說:“諸葛亮一生從不行險,城內必有大軍埋伏。”司馬師卻說:“即使有伏兵,如此小城,也不過千人,衝進去,必可活捉諸葛亮!”司馬懿又說:“城外山上有伏兵,不可逗留,快撤!”

從司馬懿和兒子的對話,我們不難發現破綻,城外山上如有伏兵,也很可能遠水不能救近火,敵軍主帥身處險境,身邊兵不過千,即使真有埋伏,派出一萬精兵殺入城中,再命司馬師領剩餘軍隊防備山上伏兵,必可一戰功成,活捉諸葛亮。而他卻是乾脆利落的撤軍。可見他是故意的,故意放諸葛亮一馬。

兔死狗亨,司馬懿深明其理,所以如果真有諸葛亮的空城計,那司馬懿就是故意配合的。


隔壁老劉講歷史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 “ 空城計” 出自小說家之筆。

就三國故事整體而言, “ 空城計”的經典計謀是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的。

諸葛亮運用“ 空城計”驚退了司馬懿, 不但使諸葛亮免遭被擒, 也使司馬懿能鞏固自己的位置, 為今後奪取魏國政權創造機會, 可謂是雙贏的妙計。

為何上演“空城計”

《三國演義》的“ 空城計”, 描述諸葛亮在兵敗之際, 仍能以虛張聲勢的空城計, 嚇退魏國名將司馬懿, 安全地退回蜀國境內。

當時諸葛亮正處於街亭失守而退卻到西城之時, 身邊只有老弱兵卒2500 餘人, 而司馬懿擁有精兵 15 萬人。諸葛亮將西城城門大開, 自己端坐在城樓之上, 笑容可掬, 焚香操琴;城內四門各有百姓 20 餘人在低頭灑水掃地, 旁若無人。此情景竟然驚退了老謀深算、智勇兼備的司馬懿。

為何司馬懿被驚退?因為過去在諸葛亮與司馬懿的直接交戰中,諸葛亮是每戰必勝, 從未失手, 所以司馬懿心有餘悸, 得了恐“ 諸葛”症而被嚇跑了。

但細想一下, 我們會發現這種理解是錯誤的:

  1. 司馬懿與諸葛亮是同一時代的人, 即使是智商有差距也不是不具有可比性。在街亭之戰前, 魏主下詔司馬懿復職, 諸葛亮大驚曰 :“ 吾豈懼曹睿耶? 所患者唯司馬懿一人而已 。”以司馬懿身經百戰的經驗和思慮審慎的才智, 且有其聰明健壯 、曾識破街亭防守漏洞的兩個兒子助陣, 如何能輕易被一個騙局所欺騙。
  2. 諸葛亮所設的空城計看似天衣無縫, 實則存有破綻。士兵假扮的百姓不可能裝得很像 ;敵兵壓境給士兵造成巨大的壓力, 使士兵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不可能很正常, 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如何能看不出?
  3. 如果這是諸葛亮的用兵之計, 連普通人都能想到, 司馬懿可以分兵 3 萬人試攻城內, 以探虛實, 餘下 12 萬人在城外埋伏, 更何況是智勇兼備的司馬懿呢。
  4. 假如城中有埋伏, 也可以召來神箭手射殺城上的諸葛亮或製造一些騷動以觀其變。

所以說, 諸葛亮的“ 空城計” 對別人而言可能是個騙局, 但對司馬懿而言則不可能是個騙局;司馬懿不是被“ 空城計”嚇跑的, 是識破了“ 空城計”而主動撤兵的

諸葛亮對敵情的分析

司馬懿目前失去朝中權力, 且受朝中曹姓和夏侯姓權臣的排擠

在諸葛亮進攻魏國之前, 司馬懿一直處於被排擠而賦閒狀態。這次能重掌兵權, 要感謝諸葛亮進攻魏國之舉。即司馬懿現在的敵人除了坐困危城的諸葛亮外, 最具威脅的是朝中眾權臣。眼前如果消滅掉諸葛亮, 便無疑宣告自己已喪失利用價值, 朝中眾權臣還會加以迫害, 魏明帝會再次削去其兵權, 所謂“ 兔死狗烹, 鳥盡弓藏“。

司馬懿如果殲滅諸葛亮, 取得作戰勝利, 充其量博得“ 用兵如神”的美譽。而司馬懿的鴻志不在於此, 其更重要的目標是執掌神器, 為天下之主。

司馬懿的目標是要獲得朝中的權柄, 乃至皇位。而魏明帝則希望擊敗諸葛亮, 進軍蜀境, 完成統一天下大業。這種君臣之間的目標差異和心理猜疑為諸葛亮提供了活動空間。

司馬懿自街亭之戰擊敗馬謖而追擊諸葛亮時, 想必心中是極其矛盾和痛苦的, 當時雖獲得重用, 但“ 鳥盡弓藏” 的陰影與恐懼早已掩蓋了獲勝的喜悅。

諸葛亮對其競爭對手司馬懿的內心世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 所以擺出一個其實是漏洞百出的“ 空城計”, 以讓司馬懿下臺階, 擺脫其所處困境。

司馬懿的判斷

“ 亮平生謹慎, 不曾冒險” 。從歷史交戰序列資料看, 諸葛亮從沒有失誤過, 每戰必穩操勝券, 以此推測“ 空城”非空城, 裡面定有埋伏。

“ 今城門大開, 必有埋伏;吾兵若進, 中其計也” 。諸葛亮熟知兵法, 懂得兵法所說的“ 實則虛之, 虛則實之”的道理。

撤退時遭到由張苞和關興各帶領的三千精兵的伏擊。諸葛亮在城外設有伏兵, 證實了司馬懿的城內“ 確有埋伏”的判斷。

只有諸葛亮出“ 空城計”的策略, 司馬懿出“ 不打”的策略, 才是一個雙贏的對局

放諸葛亮回境, 自己則班師回朝後, 極力誇大諸葛亮的用兵如何厲害, 以便繼續掌握兵權, 這應是司馬懿此時的最佳選擇。

所以,剛哥認為“ 空城計”是個恰到好處的騙計, 它欺騙了除諸葛亮和司馬懿以外的所有人。兩個人可以”順坡下驢“,是心領神會的默契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