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註解《道德經》中的“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怎麼理解?

Irene_haha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決不會違反物性,他只是按照自然的規律去行事,做成功了之後也不居功自得,因為他明白倘若居功自得,那麼這個功也不會長久。

這世界上每一樣東西、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用處,把他安排在有用的位置,他就能自然地發揮自己的智慧才華。我們所做的只不過是因勢利導而已,事情終究是他做成的,所以我們怎麼能居功呢?

天底下的事情很少一個人單獨可以做成的,好比說現在我們建造一座高樓,那要彙集多少人的力量,多少的財力,多少的時間。倘若有人說因為是我倡導創建的,這是我的功勞,那就錯了。倘若硬要把做成某件事情說是自己的功勞,那必然會遭到眾人的反感。

中國有句話叫“飛鳥盡,良弓藏;絞兔死,走狗烹”,還有句話叫“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雲清雲


王弼在《老子道德經注》中,對上經第二部分“功成而弗居”的註釋。“功成弗居”老子的意識是,取得了成就而不居功自傲。這符合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而王弼的“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註釋,也正迎合了老子的這種思想。“因物而用”即一件事物本身已經具備這種功能,只不過順勢利導,將此功能發揮出來罷了。“功自彼成”即一件事成功也是源於對方的主導作用,自己只不過站在對方的肩膀上順勢成罷了。“故不居也”即一件事因為自己內生動力完成,聖人不居功自傲罷了。所以,我認為王弼對上經第二部分“功成而弗居”的註釋完全符合聖人老子的思想,也符合這句話真正的含義。


Sunny0221


這幾句話原是老子《道德經》中第二章的高度凝聚。老子《道德經》第二章原文是: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王弼依據以上文字,按照老子暨道家無為無不為的思想,高度概括為:“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大概的解譯是: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著自己生成,演變,運行的自然規律,無須人為的去改變和去做什麼。即使大自然有諸多神奇的造化,也不是人所能及的,故沒有必要居功自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