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爱国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缺失?

格兰007


除了切实地设置爱国教育课程或者讲座之外,爱国教育可以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

1.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增添爱国的内容,比如宣传画、海报等,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以爱国为主题的活动。

2.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进行爱国教育,将爱国的思想渗透给学生,让学科知识与爱国思想有机结合。比如语文老师可以适当讲些家国情怀;英语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学好英语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更好地为祖国服务;地理老师可以讲我国在地理位置以及国家实力方面的优越性,让学生有自豪感;历史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方面更具优势……

3.家长在生活中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多陪孩子看爱国主题的电影,给孩子讲爱国的故事等等。


Sally教你学英语


我认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从小抓好孩子的“爱国”教育。

但是,由于受“唯分数论、唯经济论、唯技术论”等偏颇观念的误导,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在部分情况下遭遇阻碍、效果不佳,致使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规范化、严肃化”的长期缺失。

我们知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其教育环节应该具有更加鲜明的政治立场、更加规范的宣传、更加严肃的仪式形式。但是,在许多已有明文规定、理应严肃对待的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升旗仪式、会议流程、地图出版、媒体宣传用语等,有的甚至长期得不到重视或更正,这将导致“爱国”的重要意义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淡化与轻视。为此,必须根据德育的“知、情、意、行”的过程规律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教育学生对祖国有全方位的认知。

对祖国的全方位认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石,认知得越全面、越深入、越客观、越具有辩证性,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大厦就能建得越高大、越稳固。全面认知祖国,包含从纵轴即时间上,了解祖国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还包含从横轴即空间上,了解祖国的地域疆界、山川河流、人文特征、外交关系;全面认知祖国,在当前也要特别认知祖国的发展道路、理论、制度等。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使学生可闻、可感、可知,触及心灵,让学生感到“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第二,教育学生对祖国有天然、朴素的情感。

祖国经常被比喻为母亲。爱国主义教育应教育学生对祖国拥有子女对母亲一般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天然朴素的,血缘般的情感。爱国,如同爱家;祖国之于我们,如同母亲之于游子。要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美丽、美好的国家有很多,但是在我的心中,我的祖国是最美丽、最美好的。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祖国、背叛祖国,那在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丢脸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这样的表述很直白、很通俗,也是很有力量的。我们要让这样的道理和情感从小就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中。

第三,教育学生有为祖国的强盛而奉献的坚强意志。

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教育途径、教育活动形式、教育载体让学生视野更开阔、深远,有为祖国某方面的暂时不足努力奋斗而改进之的想法,进而拥有为祖国的强盛而奉献的坚强意志。拥有坚强的意志,能使学生自我规范言行举止、成就为国奉献的高尚之举。能否让学生立下为祖国强盛而奉献的决心与志向,是检验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综上所述,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结合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等教育,从热爱班级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自身做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书匠老苑


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人生的每个阶段,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有必要,也是必须的。

青少年,世界观未形成,及时教育,可形成具体概念,溶入思想,永远胸怀祖国,为国争光,为国尽忠,。其具体做法是,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结合,从下教育孩子修身,齐家,平天下,国大于家,应一切为国,一生为国。为国而死重于泰山,为已而死轻于鸿毛。

搞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形式主文,要结合课本,引导学生爱国。参加社会活动,吊唁英烈,坚定为国尽忠的决心。

爱国之心,人皆有之,让爱国之花盛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