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你是否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超越他人?

达人C


我相信,很多刚踏入职场的人,和题主所提到的一样,相信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超越他人。我也是,刚踏入职场的时候,一定要快速响应领导,只要安排什么活都可以干。


到了今天,回顾过去八年的职场经历,总结起来我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从心态的变化,工作办法的变化和对职场认识的变化。


作为一枚资深HR,结合从绩效考核,薪酬支付的方面的经验,为大家分享我的三段经历,供大家在职场上思考“努力工作、选择方向、价值创造”。


第一阶段:没有名校的背景,独自一人到深圳,只有努力工作才是我的唯一武器


作为一名非985,也非重点大学的,且性格要强毕业生来说。当时的我,认定了一条:我不会比别人差。我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奋才能在深圳这座城市站住脚。


记得那一年,我一个星期内投了14家企业。由于是毕业生,很多投递都石沉大海(非校招途径难度大很多)。终于有3家企业打来了电话,中间经过几轮的面试。进入了一家项目运营的咨询公司。


第一份工作特别兴奋,我会每天提前至少半小时到公司,主动找活做,主动准备好会议材料,主动记会议纪要,甚至主动订餐。是一种不敢不想停下来的感觉。


努力是有收获的,很快大家都熟悉起来,工作也上手,试用期考核很快就通过了。后来自己作为团队负责人,也在想如何考核一个新人,短短的三个月或六个月如何去评价。我总结了两个关键指标:能否快速融合团队,工作意愿(态度)。


观点: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努力工作是很关键的。作为上级,不怕笨的新人,就怕笨还比较拽的。主观能动性上的努力,体现了员工在工作行为中体现的价值观和自驱力素质要求。

第二阶段:工作3年以后,晋升和加薪,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你只是一味的努力,那么你很快就会遇到瓶颈。就像我们减肥一样,第1个5斤是很容易的,但是第2个5斤更难,第3个5斤难上加难。


我在第一个工作3年期间,每年至少1次以上的加薪。领导也更信任,在很多场合对新人说要学习我,对工作很有干劲。但我对自己的瓶颈越来越感到清晰:

  • 第一,工作熟练之后,越来越忙,新知识新技能缺没有增长;

  • 第二,随着视野的拓展,对自己未来如何发展越来越迷茫;

  • 第三,工作状态上,似乎激情有消减,职业疲倦增长很快。


最起初,我还以为仅仅是状态的问题。但我和大学同学一起交流,发现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这个问题。为此,我特意请一个老前辈同事(他那时候已经是总监级)。


他首先分析了我的情况,告诉我属于正常。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3-5年产生职业倦怠是很大概率事件。但他并没有给我答案,只是和我聊了几个问题,印象深刻的三个,如下,也供大家思考:

  • 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生活的,工作的;

  • 你已经不是职场新人,你有能拿得出手的技能吗?

  • 未来你靠什么吃饭,你有没有刻意的培养自己在某一个领域?


通过那一次谈话,我领悟到很多,第一次知道了“T”型人才。明白了职业生涯第2个3年是打基础,第2个3年应该进行选择,刻意培养自己专业深度。所以我后面选定了薪酬绩效领域。


为此,我主动出击,与我的上级进行沟通,希望在这一块得到更多的锻炼。正如规划的一样,经过几个项目的深入,我成为了公司薪酬绩效领域项目的前列了,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高级顾问。


观点:职业生涯有一定的积累后,建议你去深耕某一个领域,成为专家。从付薪的角度看,公司为你的能力付岗位工资(专业),为你的业绩付奖金(结果)。岗位工资决定了业绩奖金的基数。



第三阶段:专业创造价值,业绩不向辛苦妥协


到了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我工作6-7年之后。这个时候大多数人已经完成了最基本的沉淀。要么成为一个领域的资深人员,要么成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主管或经理。


但是不管你走的是专业路线,还是管理路线。公司对你重要考核指标一定是:业绩结果。以量化的输出来衡量你的贡献。


假设你工作了5年以上,还没有办法成为一个主力的结果输出。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你的盲目努力只会陷入“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得不到认可”或者“我比某某加班更多,为什么我的奖金不到他的一半”。


一个好的公司,一定有它自己的独特的人才观。比如在阿里,就把人才分为明星、牛、小白兔、狗、野狗。牛是业绩和价值观都达标的员工,是企业里的大多数;狗是业绩和价值观都不达标,需要被‘杀’掉;小白兔是价值观很好但没业绩,需要给机会去轮岗或培训;野狗是业绩很好但价值观不达标的,是最危险的,需要毫不犹豫的‘当众枪毙’。

从绩效考核的角度看,“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是不过分的,很多如牛一般的勤奋和努力没有错,但企业归根结底是商业行为。业绩不会向辛苦妥协,一旦妥协,那么就面临破产。


真实的职场就是如此。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被归类,你愿意成为哪一类?

欢迎大家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会跳舞的恐龙


在职场上,要想超越他人仅仅努力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只能说,努力工作是超越他人必须具有的条件,况且有些时候你的努力可能一文不值。公司是注重业绩的地方,最终不能体现在业绩上的努力都是无用的。

在职场能否超越他人,我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因素。

1、机遇。机遇常常有,但不是和每一个人都有缘。就像找工作,一边是公司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边是有能力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公司。如果有机会遇上了,那就是有缘,也就是双方都抓住了机遇。

不同的时代会带来不同的机遇,马云如果生在100年前,也绝对创建不了阿里巴巴。

2、天赋。每个人的天赋绝对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对唱歌有感觉,有的人对画画有灵感;有的人逻辑推理能力强,有的人逻辑性很差;有的人长于沟通,有的人是交际盲。不一样天赋的人从事同一职业,结果可想而知。

3、出身。不一样的出身就有不一样的见识。有的人出身名门,有的人出身贫寒之家;有的人名校毕业,有的人勉强上了个大专。见识不一样,奋斗目标往往也有差异。

4、学习能力。职场中的学习不同于学生时代的学习,职场人的学习能力不等于学生时代考试能力,因为学生时代的学习都有人来指定范围,考试是有次数的、答案相对是标准的。而职场人的学习没有固定的范围,甚至学习的内容没有参考书本,职场就是考场,时刻都在考试,答案也不是唯一的。

5、运气。有一句话叫“风来了,猪都会飞”,永远等不来风的倒霉蛋注定没有好运气。

努力很重要,但有些东西是努力了也争取不来的。

我是职场老兵, 以上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如想深入交流,请关注“也可眼中的职场人生”。


也可眼中的职场人生


「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超越他人?」我并不这么认为,理由如下:

1、为什么一定要超越他人?要超越他人肯定要先超越自己

在职场中,如果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那么必然要加倍努力,暂不论是否能够超越他人,我觉得首先得突破自我、超越自己才行。

片面的关注他人,如果对方进步很快,我们的内心会受到打击;如果对方进步一般般,我们也会沾沾自喜,影响进步速度。

2、要取得成就不仅靠努力,还要有技巧,这是综合因素决定的

努力工作不等于蛮干,对于机会的选择、个人能力的发挥、技巧的运用都有很重要的关系。有些人的确很努力,但是没有方法,效果也很不理想。当然,勤能补拙如果我们足够努力也是有希望的。

3、他人也在进步,能不能超越要靠长期的自律和坚持

动态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在努力的同时他人不是停滞不前的,这时候拼的是耐力。就算我们技巧上差些都不打紧,很多成功的人也没有很好的方法,但是他们选择默默坚持,最终取得很好的成就。

综上,我觉得说「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超越他人」的说法有些片面了,但是,如果换成「只要努力工作就会有自身的进步,就有机会超越他人」的说法,我觉得是OK的。


赞同观点,欢迎下方「点赞」,上方「点关注」,感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