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飞燕倚新妆”是李白暗里的讽刺,还是高力士对李白不满挑刺?

程少少


原诗是李白七言乐府诗清平调三首其二

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本身赞美杨玉环之作,大唐虽然开放,李白再浪漫也不敢直面皇帝妃子的。所以,唐玄宗是知道了解的,盛唐之主,文韬武略岂等闲?李大诗人也不傻啊,怎么感讽刺杨玉环呢?

首先,高力士和李白是有过节的。大家都知道,有次李白喝高了,当着皇帝的面让高力士脱靴子,古代太监的心眼都小,又得宠,进点谗言是顺便的事。再加上多少和李白有点争宠,毕竟当时李白是宫里的红人嘛,这是主要原因。

其次,诗中提到巫山神女,赵飞燕,一是神女,一是古代美人!都和古代君王有关系。祸国殃民的美!最主要的入诗原因是美啊!起句就提到了,用花喻人,感觉不及,承句直接上神女,升级你的美丽,神女都枉断肠,毕竟是传说,然后又落笔人间的至美。汉唐是古代最兴盛的时期,所以用汉代典故是最合适的,西施,不符合唐皇,唐妃的地位,王昭君是和亲公主,也不符合。只有赵飞燕这个皇帝的宠妃最合适,所以问汉代谁能和杨贵妃相似,注意主题,是美的相识,尤其是最后写赵飞燕这句,只是说她的美还需要倚靠新装去装饰,根本不及杨玉环。

其三,唐玄宗,杨玉环都不是普通人,这点一看诗就懂的,李白作为当时宫廷的御用诗人,当着名主的面,哪里会,哪里又敢讽刺啊?李大诗人是多么的想一顿赞美之后,让我干点实事啊,出去弄个地方大员都成,根本不想当宫里的红人。

总结,综上所述,唐玄宗,杨玉环都是明白人,李白又想顺着杆往上爬,再就诗句的意思来看,明显是抑古颂今。是所以说,“可怜飞燕倚新妆”不是李白讽刺,只能是高力士对李白不满进而挑刺!


风族诗社讲词堂


【寒柏陇卧子/答文】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是李白《清平调·其二》中的诗句,这个故事说明了正是李白傲岸性格的典型表现,而所招致的后果对李白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很能说明问题的。

这首李白作的《清平调词》三首中第二首中的诗句,对李白如何得罪了宦官高力士,由此被高力士设计引出杨贵妃的怨恨,再而被权臣贵戚所谗毁,被唐玄宗所疏远,从终被排挤出京有着一系列的关系。此篇,寒柏陇卧子尽可能用简洁明了的内容为大家讲述分析一下。



——前言

李白(公元701—762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李白(民间也称李太白),是特别豪放可爱的,也是一位性格傲岸、作风疏放的人。

李白祖籍在甘肃省天水市附近,隋朝末年他家流落到了西域,李白就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当时的碎叶属于唐朝政府的安西都护府管辖。

李白五岁时,随父迁居到四川省,并在这里长大。后来,他又漫游湖北、湖南、江苏、山东、山西、安徽、浙江各地,写了许多诗篇,成为著名的诗人。

四十多岁被唐玄宗召进京城,玄宗(李隆基)要他在翰林院做个供奉。因为他蔑视权贵,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包括高力士、杨贵妃等),不到三年就被排挤出京。



——“力士脱靴”得罪高力士

那么,李白因招恨被谤离开长安,引出杨贵妃因李白《清平调·其二》中的诗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的事情,就由“力士脱靴”的故事而开始。

这则故事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据此中说:“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若霞举。上(指玄宗)不觉忘万乘之尊,因命纳履。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

那这个高力士是谁?是怎样一个人呢?他是服侍玄宗几十年,最受玄宗宪宠信,当时最有权势的一个宦官。据史书记载,当时唐朝四方进奏的文表,都要先经他过目,然后才进呈玄宗,一般的事务就由他自己处理。

高力士在宫中的地位几乎是仅次于玄宗,肃宗(李亨(为太子时,称呼高力士为“二兄”,其他诸王及公主称他为“阿翁”,驸马一辈的称他为“爷”。对于朝廷命官的升迁,他也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决定性力量。当时的宰相如李林甫、王烘、杨国忠,武将如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人,都是先巴结上了他才获得将相高位的。

大家想想看,这样一个权倾内外、炙手可热的人物,在李白眼里却是如此渺小,居然当着玄宗的面,伸出脚来,叫他“去靴”。这就体现出李白性格上的孤傲和不畏权贵的态度,以及对官场规则的无视和鄙夷。


——力士报复,太真妃招恨

对于“脱靴”之耻,高力士当然不会甘心忍受、引而不发的。

唐代韦睿的《松窗录》中记述了这个故事的后续情节:某次玄宗和太真妃(即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观赏牡丹,把李白叫到宫中来赋诗助兴。李白即席赋了《清平调词》三首,由当时的知名歌手李龟年当场配乐吟唱。太真妃听了很高兴,玄宗也很满意,因而更加看重李白。

但高力士因受李白脱靴之辱,一直怀恨在心。在后来又一次,杨贵妃重新吟唱这三首诗时,高力士在旁边抓住机会摘取其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两句乘机挑拨说:“比以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杨贵妃听后吃惊地问:“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高力士又说:“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听了此话,杨贵妃从此深恨李白。

这个典故中的“飞燕”是说赵飞燕,赵飞燕是西汉成帝的皇后,原是歌女出身,虽然后来贵为皇后,但在封建统治阶层心目中仍被看不起,被视为低贱的女子。

杨贵妃的出身也不高,父亲杨玄琰不过是四川地方上的一个司户。所以高力士就利用这点来挑起杨贵妃对李白的怨恨。

这两人一个是皇帝最宠信的宦官,一个是最宠爱的妃子,他们的记恨和谗毁当然会起作用。据说玄宗曾三次打算任命李白以官职,都因太真妃的阻挠而作罢。而且在当时,谗毁李白的又何止他们两个,现在确知的还有前宰相张说的儿子、玄宗的女婿、与李白同为翰林供奉的张垍等等。

最终,权臣贵戚的谗毁,玄宗的疏远,使李白知道留在长安己不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李白于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春时,上疏玄宗请求还山,玄宗刚好也顺水推舟,赏赐了他一些金银,就礼送李白离开长安。


——结语

李白虽然性格傲然,但绝不傲慢,他只是深具文人之清骨、蔑视权贵;对于被这班昏君佞臣糟蹋腐蚀的腐朽朝廷及黑暗政治的痛恨和无奈,激起了李白内心的极度苦闷和矛盾复杂的心情。

一开始,李白一方面十分痛恨那些进馋者,而另一方面他对昏庸的玄宗还寄有一定的期望。这从李白的诗作《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中的“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和《玉壶吟》中“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就可以明显的反映出李白当时的心态。

后来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一诗中,一面说:“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诉说了自己因性格傲然、作风豪放而招致权贵的嫉妒;同时又说:“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仍希望建功立业后再回去过隐逸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消逝,种种希望渐渐幻灭,各种想法也慢慢平复;诗人对当时不合理的政治现实也由强烈控诉,到失望和无奈。我们同情诗人,也为李白的遭遇感到不平;但其自身的性格原因和黑暗的政治漩涡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李白的适意豪放、纵情放达的乐观精神和正直而有抱负、却也被黑暗现实压抑而产生出颓废消极的悲观,错综的交织在一起。

最后,读一首李白因此被谤离开长安后写的诗作《长相思》,就能看出来此次事件所引发的后果对李白的政治前途的打击是多么的严重。此诗通过对一个怀着相思痛苦的人的刻画,表达了李白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的郁闷苦恼的心情。

长想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想思,摧心肝!


参考资料:《新唐书·李白》、《唐诗一百首》。

另: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书法、邮票及文史知识等方面。请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其他精彩内容。


寒柏陇卧子


“可怜飞燕倚新妆”出自李白《清平调》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三首诗都是李白奉旨现场填词,怎敢暗讽。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赞赏,为杨贵妃所喜爱,也被后世所传诵。李白与高力士之间有些过节而遭谗毁,李白被赐金放还。

李白被称为“谪仙人”,求仕不走寻常路,唐玄宗让他做了翰林待诏。

李白一家生活在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时属安西都护府)。五岁时随父亲李客迁徙入蜀,在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安家。

李白小时候所受的家庭教育是一种不受约束的教育,他自己说:五岁就能背诵讲道术的书,十岁就看了包括儒家在内的许多书,十五岁时特别爱好剑术。他的理想是为国家建功立业后飘然而去,不接受名利的赏赐。

唐朝,道家很是时兴,学道和求仙是可以出名的,很多皇家的宗室都出家学道。李白认为,以他的天才,根本不需要去考进士,只要取得君主的欣赏和任用,就可以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因此,李白打出知名度的方法就是学道求仙和漫游各地。

李白通过道士司马承祯认识了出家学道的玉真公主,还有知名道士吴筠,再加上官居太子宾客的贺知章,这些人在唐玄宗面前赞扬李白,于是获得唐玄宗的高规格召见,从而做了翰林待诏。

翰林待诏就是皇帝的御用秘书,对一般人而言是荣耀,但李白后来觉得是一种耻辱,遂恃酒狂放,招致多人不满,被赐金放还。

唐天宝三年(744),唐玄宗、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赏牡丹,著名乐师李龟年在旁边歌唱旧曲,玄宗不爽旧曲,即召李白作《清平乐》三章诗文助兴,李白宿醉未解而挥毫立成,玄宗和梨园乐工以丝竹伴奏,李龟年歌唱,成为一时的盛事。

清平调词三首(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贵妃就像一枝红艳的牡丹,受雨露沐浴更加芳香,露珠都凝染幽香,如今君王与贵妃恩爱无限,相携赏花,贵妃在此,即便是巫山神女也无法吸引君王的视线,也只能悲伤肠断。

请问汉宫之中谁能和她相比?汉成帝的皇妃赵飞燕算得是绝代佳人,在天然绝色的贵妃面前,可爱的赵飞燕恐怕还得倚仗新妆才可能相比。

这首诗有香有色 ,有天然美,也有含蓄美,用神、人典故衬托杨贵妃所得的君王恩宠不是虚妄,而是实实在在。诗人没有直接赞美杨贵妃的容貌,而是用抑制巫山神女、赵飞燕的美貌来高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和天然风韵。

随着时间的流逝,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任用李林甫和杨国忠,国事已开始败坏。他用李白为翰林待诏,不是向李白请教治国平天下的策略,而是在歌舞游乐的时候需要李白写一些助兴的诗文。

唐玄宗对李白的这种使用态度,对于胸怀大志的李白而言,无疑是耻辱。所以李白心情不快,恃酒狂放。

有一次,当着皇帝的面伸出脚来让高力士给他脱鞋子,杜甫曾写诗说李白曾经“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的这些做法当然会招致朝堂及身边人的不满,玄宗宠臣高力士就在杨贵妃面前说过他的坏话,渐渐地,李白就无法在朝廷中立身。

唐天宝三年(744)三月,李白上疏恳请还山,而玄宗顺水推舟赐金放还,同意李白辞官。李白第一次入仕宣告失败。

清平调词三首(其二),一枝红艳牡丹,尽显名花之丽。全诗人花交融,辞藻艳丽,吟诵犹如春风拂面,不得不让人神往想象杨贵妃之美。

【大家好!我是九日文谈。希望喜欢我的原创文字。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共同进步,传承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