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疫情需求 調整生產方向

顺应疫情需求 调整生产方向

茵茵股份的生产线一片火热,工人在赶制一次性口罩。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在广东茵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茵茵股份”)的生产线上一片火热,工人忙碌赶制一次性口罩,这距离企业从纸尿裤转产口罩仅两个月时间;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巨正源”)不到10天就完成研发熔喷布,每日产能可供2000万只口罩生产所需;在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满载“东莞制造”的口罩的中欧班列鸣笛驶出……

疫情来势汹汹,但东莞不少企业却自我变革,稳字当头,顺应疫情需求调整生产方向,在危机中寻求新机遇。数据也在印证,截至4月9日,东莞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近100%,返岗人员超过节前用工登记人数,工业用电推算复产情况已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五大支柱产业正加速达产。

疫情下,家底厚实的东莞智造显示其韧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叠加影响,东莞迎难而上,主动承担起探路先锋,为全国制造高质量突围发展探路。

发挥优势▶▷ 改造10万级车间转产口罩

在茵茵股份的生产车间里,机器声轰隆隆响起,工人马不停蹄地赶工;车间外,满载“东莞制造”口罩的货车即将驶出前往全国各地。在这次疫情中,茵茵股份迎难而上,凭借多年纸尿裤生产经验,迅速转产口罩。

“茵茵股份在纸尿裤生产方面拥有多年经验,工厂内设有无尘车间,工人、工艺都较成熟,转产口罩或成为企业又一增长点。”在国内疫情之初,转产口罩的想法萦绕在公司创始人、总经理谢锡佳的脑海里。

经过多番讨论,茵茵股份决定从纸尿裤转产口罩。说干就干,茵茵股份随即将无尘车间改造成10万级无尘口罩生产车间。然而,转产困难重重,特别是缺乏原材料。

“在转产初期,口罩机、熔喷布等核心设备、原材料非常缺乏,”谢锡佳说,正在踌躇之际,政府为企业送来“服务”,帮助解决了核心原材料熔喷布的难题,并引进全自动化高速口罩生产设备。

在东莞市海陆通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海陆通公司”)10万级无菌口罩生产车间,20条口罩生产线马力全开,全力生产KN95口罩、一次医用口罩。几个月以前,这还是海陆通公司生产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的无尘车间。

“受疫情影响,海外和国内客户订单大幅减少。”海陆通公司总裁甄超表示,海陆通积极应对,发挥制造优势,改造无尘车间,履行社会职责转产口罩。

战疫关键时,茵茵股份、海陆通公司快速响应,折射出莞企快速转型的底气以及东莞制造产业链协同生产的弹性和韧性。

此外,不少莞企在战疫中按下跨界、转型的“快进键”。比如,作为化妆品包装盒的全球性供应厂商,卓比(东莞)包装有限公司转型出口防护口罩;出口欧美地区印刷制品的东莞晨光印刷有限公司增设医用口罩生产线,如今日产医用口罩约20万个;从汽车轮胎充气泵生产商到口罩制造商,港捷实业(东莞)有限公司顺应疫情需求,调整生产方向,掌握了抢占市场的主动权。

来自天眼查数据,截至4月15日,东莞有口罩生产相关企业2567家,其中不乏疫情发生后转产口罩的企业。在多方努力下,短短两个多月,东莞口罩日产量由不足10万个增长到1000万个以上,累计交付口罩设备3300多台,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科技攻关▶▷解锁新技能支持抗疫

2月25日,家喻户晓的纸巾品牌“好家风”,其生产制造商比伦公司举行抗疫物资捐赠仪式,向东莞一线医护人员捐赠价值50万元的5.8万包抗菌纸巾和5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这批纸巾和口罩是比伦公司复工复产后生产的首批物资。

口罩和抗菌纸巾都是比伦公司转型、转产的新尝试。“得知东莞医院急需防护物资,尤其是口罩非常紧缺,市场上呈现有钱没货的情况,奔赴抗疫最前沿的医护人员更需要口罩等防疫物资。”比伦生活用纸董事长许亦南表示,公司立刻组织抗菌纸巾和专业口罩生产线的投产,加班加点开工生产。

此外,许亦南希望发挥多年来生产纸巾的优势为抗疫作出贡献,于是有了研发生产“抗菌干纸巾”的想法。许亦南联系华南理工大学联手研发。“经过无数次尝试和技术攻关,抗菌干纸巾终于诞生。产品阻隔菌99%、杀菌99%,成为武汉医院、东莞多家医院的重要防护物资。”许亦南说,研发和量产的过程还遭遇原材料不足等问题,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在科技战疫攻坚战面前,莞企军团加速奔跑,闯关夺隘。

熔喷布是口罩的“心脏”,用于医用口罩中间的过滤层。巨正源积极解锁新技能,不到10天就完成研发,每日产能可供2000万只口罩生产所需。“生产口罩的主要产业链瓶颈是熔喷布。”巨正源董事长曾一平说,虽然原料都是聚丙烯,都属于无纺布,但熔喷布粒料的技术难度高于常规的无纺布原料。通过发挥聚丙烯产能、技术、团队以及产业链优势,巨正源科技于2月22日成功研发出熔喷布粒料PPH-G1500H和PPH-G2000H。

甄超也坦言,科技创新才是企业转型之道。“为了开发更多新产品、新专利、新技术,海陆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甄超表示,接下来将加快产学研合作,寻找国内外产业链中的合格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从而延伸产业链及增加附加值。

从无菌干纸巾、口罩,到防护服、熔喷布,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在疫情阻击战中爆发出强劲的创新能量,开启创新“加速度”。

危中寻机▶▷拓展海外市场

“你公司完成国家调拨的国标医用防护服达1.7万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作出突出贡献。”3月13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向东莞欣意医疗保健制品厂(下称“欣意医疗”)发来感谢信。

从除夕夜开始,欣意医疗就投入到医疗物资生产中。欣意医疗本是台资企业,疫情发生以来,主动担当和变革,承担起防护服和口罩的生产。随着国内疫情趋于稳定,欣意医疗正集中精力在海外市场。

“这次疫情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加班加点把国家交给的任务扛下来,海外订单也有一定涨幅。”东莞欣意医疗保健制品厂协理庄惟棠说,现在正加班加点完成订单,希望政府协助我们筹备原材料。

全球性疫情为众多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也让一些行业涅槃重生、迎来转机,此前一直被忽视的产业迎来新发展,甚至走到海外市场。

生产线马力全开,员工熟练操作,口罩压条机加快装运……主营高档男女装皮鞋的东莞市迪宝鞋业有限公司(下称“迪宝公司”),在疫情期间迅速成立子公司东莞市韦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韦尔医疗”)专门生产医用口罩。

“我们本来是制鞋的,没有生产口罩的经验,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去装机、调试,最终实现批量生产。”韦尔医疗总经理王彬说。2月下旬,韦尔医疗订购的第一批口罩生产设备陆续进厂,研发人员昼夜攻关,攻克多个生产技术瓶颈,仅用15天实现口罩规模生产。

“目前,企业已取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和欧盟CE认证,获得将口罩出口到美国和欧盟国家的资格。”迪宝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东莞市商务局等政府部门协作下,企业实现跨境应援,支援海外地区抗疫。

力嘉国际集团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包装印刷企业,最近转产为口罩生产企业,目前正申请口罩出口许可证,准备随防疫套装出口海外。“如果申请不下来,我们考虑收购一家有出口资质的企业。”力嘉国际集团董事长助理马松绵表示,希望通过收购的方式走出国门,为全球抗击疫情作贡献。

“我们正办理海外防疫物资生产资质。”东莞晨光印刷有限公司郭厂长表示,目前晨光公司的两条医用口罩自动生产线已投入正常生产,日产医用口罩约20万个。作为外贸型企业,我们计划将自己生产的口罩卖到海外,目前正在筹备中。

■专家点评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莞企转产应作长远规划和安排

转产口罩的东莞企业在不断涌现,证明东莞的企业灵活性强,适应了疫情环境下创新、求变的要求。但是近期被商务部点名的国内两家企业都是转产口罩的,因为产品质量不过关而被退货。东莞企业需要从中吸取教训。

目前,口罩相关产业的市场开始进入细分阶段,竞争日趋激烈,莞企在转产过程中应该就产品定位、生产线布局、工艺流程设计、质量管控及产品营销等环节进行细致安排,这些都需要企业作出长远规划和资金预算安排。企业在转产过程中要考虑周全,不能盲目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