廮陶縣名與地甲病無關

搞历史研究,立论一定要站得住脚。偶读《2000 年来中国地甲病的地理分布变迁》(龚胜生: 《地理学报》1999年第4期,第335~346页)一文,“瘿陶为县也很可能是因为那里多瘿病患者之故”, 廮陶县名与地甲病有关?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廮陶县名与地甲病到底有无关联,首先应该弄清楚究竟是“瘿陶”还是“廮陶”,或者说是“廮陶”是“瘿”还是“廮”。

第一,是“廮陶”,而不是“瘿陶”。“廮陶”比“瘿陶”出现的早。汉置廮陶,故城在今河北宁晋县西南。“廮陶”一词据笔者查证,最早出现于《汉书》,《汉书》第3部:“廮陶,宋子,莽曰宜子。”《汉书·地理志·第八》:“洨水所出,东南至廮陶入泜。”

龚胜生先生是搞历史研究的,想来对史书感兴趣,这里且旁征博引一番:《三国志 ·魏书》:“董昭举孝廉,除廮陶长、 柏人令,袁绍以为参军事。”《后汉书》:“廮陶 有薄落亭。”《三国志·魏书·张燕传》:“燕推牛角为帅,俱攻廮陶。”《水经注》郦道元“故自堰以北,馆陶、廮陶、贝丘、鬲般、广川、信都、东光、河间、乐成以东,城地并存,川渎多亡。”《魏书·卷八十三上· 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上》 “子尔头,位魏昌、廮陶二县令,赠钜鹿太守。”《魏书· 卷八十· 列传·第六十八》延庆兄子平,武定末,仪同三司、右卫将军、廮陶县开国侯。《隋书》“廮陶,旧曰廮遥,开皇六年改为陶。” 《旧唐书·志第十九·地理二》 “后悝竟坐逆谋,贬为廮陶王。”《太平寰宇记》卷六十:“漢楊氏縣,屬鉅鹿郡。春秋時,晉楊氏邑。《後漢書》云:“渤海王悝反,降為廮陶侯。”

以上史籍均作“廮陶”,《 后汉纪校注 卷二一至三十》:“范书作“瘿陶王”。按续汉郡国志,廮陶属钜鹿郡。通鉴作「瘿陶」。袁纪恐误。”龚胜生先生在《2000 年来中国地甲病的地理分布变迁》一文注释( [43]也说:“按《续汉书·郡国志》载此县名为“廮陶”,但《隋书·地理志》和《两唐书·地理志》均作“瘿陶”。”后世记述错误,盖受此影响。由上可知,龚胜生先生“瘿陶为县也很可能是因为那里多瘿病患者之故”的观点也是受此影响。宁晋县衙大堂曾悬匾“廮陶古郡”,他日倘若发现,当为确证。

廮陶县名与地甲病无关

附带说明的是,宁晋县曾为廮遥县,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析廮陶县置廮遥县。《隋书》“廮陶(旧曰廮遥,开皇六年改为“陶”。)” “瘿遥”亦应为“廮遥”, “瘿遥”是错误的。

再说“廮”、“ 瘿”两字的区别。廮,音yǐng,意为安,安止。汉桓帝刘志,是个喜欢炫耀“升平盛世“的封建统治者。在他做皇帝期间,不仅将年号换成“建和“、“和平“等字眼,就连一些他认为“不祥“的地名,也严令加以更改。公元一五O年,南改建为县,取“安静“之意,更名叫廮陶,晋太康年间撤销杨氏县建立廮陶县,取安居之意。瘿,《现代汉语词典》注释:1.机体组织受病原刺激后的局部增生,通常为囊状物。2.中医指生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主要指甲状腺肿大等病症。由此可见,“瘿陶为县也很可能是因为那里多瘿病患者之故”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后附《2000 年来中国地甲病的地理分布变迁》有关段落:

太行山东麓地区。历史上这里地甲病流行比较严重。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记有其在河北宣化患地甲病事。《后汉书》载有真定王刘扬患地甲病想造反,因作“赤九之后,瘿扬为主”谶记事,以及渤海王刘悝贬为瘿陶王事。真定为地甲病流行区,事属昭然。瘿陶为县也很可能是因为那里多瘿病患者之故。此外,南宋范成大出使金国路过望都县时,见到的情景是“县人多瘿,妇人尤甚”,并说相邻的唐县地甲病患病率更高,望都县只不过染其风土罢了:“望都风土连唐县,翁媪排门带瘿看”。东汉真定辖今河北正定、石家庄一带,瘿陶辖今河北宁晋、柏乡、隆尧一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