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您怎麼看?

人話簡史


人類的進化和發展就是一步一步被逼出來的。進化論說的很明白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遠古時代,為了生存,要和惡劣的氣候鬥爭,要和兇猛的野獸鬥爭,奴隸社會奴隸們要反抗奴隸主的壓迫,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等等等等

人的體內是有懶惰基因的,想要舒適,想要輕鬆。但是現實往往不如意,需要努力學習武裝自己的頭腦,需要考取好的功名,需要好的工作,高的收入。需要在城市買房立足,結婚生子,給父母更好的醫療生活環境。寒門出人才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上層社會就舒服很多了,經濟條件好,吃進口食品,穿名牌衣服,上貴族學校,一切那麼的理所當然,來的太容易,付出的少很多(我僅僅是從一個屌絲的層面來看來說,有可能付出的也很多)。小王做生意,老王給了1個億的啟動資金,小王也很爭氣,1個億變5個億,翻了5倍。如果是我,也只能花10塊錢買副手套去工地搬磚,一天掙120,翻了12倍(引用網絡段子)。

總而言之,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呲牙][呲牙][呲牙]


Tsingtao1988


人在困境中鍛鍊人,所以人處入本身有限條件外,遇到新環境新的難題,只有奮力拼搏才能迎來新的成功!


結紅529


第一,人的潛力,往往需要激發,才能發揮到極致。

狗急了跳牆,兔子急了咬人。安逸的環境,狗會啃著骨頭睡大覺,兔子會撲朔迷離吃青草。有了激發,甚至危及生命了。不可越過的牆,狗一下子竄過去。兔子本是溫順的寶寶,也會齜牙咧嘴咬人了。人物一理,有些事不會幹?幹不了?不能做?都是沒被逼著。武松打虎,當時也沒底兒。聊齋中那個半夜赤身裸體追趕叼走孩子的狼,一點沒有懼色,平時可是為人矜持、連毛毛蟲都怕的哎。

第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告誡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沒點憂患意識,享受於安樂之中,沒點“逼著”乾的事,早晚滅亡。南宋時,西湖歌舞幾時休。戰士陣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商紂滅了,南唐敗了,南宋敗了,隋代滅亡了。

第三,樹挪死人挪活,置之死地而後生。

人有時不得志,往往是自己的長處得不到激發。當然,也是沒到“逼”的地位。樊建川應該說是很得志了,但毅然辭去市長之位,破釜沉舟,面對新境,逼著自己重新走出一條成功路,下海經商建博物館,估值80億。讓歷史記住歷史,一生做得好大事。

第四,人人有惰性,適當的時候需要各種社會情境的“逼迫”。

我們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啥?窮人家的孩子,不允許你有惰性,逼得早當家。這段時間有句話很火——“喊你起的不是鬧鐘,是你的夢想。”挺勵志的。所謂志氣,就是有安逸條件的時候,選擇了夢想,而選擇了夢想,就是選擇了一條“逼”自己、和自己過不去的路。

貪圖安逸老小孩,歷經磨難大丈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