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王翦在秦国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骑驴去高考


王翦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秦国杰出的军事家,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也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一生征战无数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

更为难得的是王翦深知帝王之术,懂得自保,功高震主却能全身而退,让生性多疑的秦始皇对他始终对保持信任,成为历史上极少数功成名退得以善终的开国功臣。可以说,他为人处世的智慧跟他的军事才能一样突出。

横扫三国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前行,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郡。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十九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荆轲失败后,秦王政盛怒,并利用这个机会,派王翦领军攻燕国,燕王喜和代王赵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打楚国,大败楚兵。随后王贲军迅速北上,进攻魏国,最后用黄河、大沟水淹大梁城,城尽毁,魏王假投降,接着王贲又平定了魏国各地,设魏地东面为砀郡。

攻灭楚国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政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随后李信和蒙恬兵败。秦王政只好请王翦再次出山,并满足了王翦的要求,举全国之力凑够了六十万兵马。王翦手握六十万重兵,出征时不断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秦王政大笑;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部下们都担心会不会太过份,王翦说出了自己的用意:秦王嬴政生性多疑,如今把全国兵力尽交我手,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打消秦王政对他的疑虑。对帝王心术的了解可谓非常透彻。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翦领兵伐楚,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甚至每天比赛投石以作娱乐,楚军因为兵少而无可奈何,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正当楚军在调动之际,王翦就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

王翦得胜班师回到咸阳,秦王为他举行庆功宴会,王翦丝毫不迷恋权势和地位,当场便向秦王要求告老还乡。此后,他便回到家乡过着农耕生活,安度晚年。王翦南征北战,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盖世之功,名垂史册,却得以善终,可谓人生赢家。




湘野狂客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大将,著名军事家。

其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骄人战绩,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一、生平简介

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少时好谈兵事 。后被秦王政任为将。他在军中亲与卒伍同食,善养士气。

秦王政亲揽大权后,当时山东六国均已寢衰,秦遂乘隙出兵。在统一战争中,王翦将兵灭赵破燕。又以六十万大军击楚,攻下寿春(今安徽寿县)虏楚王负刍。追杀项燕于淮南,以功拜为太师,封武成侯。

二、功勋卓著

(赵文博《中国通史》)载:"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以二十二岁亲政。…从此秦王独揽全国大权。…任用王翦、王贲父子和蒙武、蒙恬父子为将,重新部署了对付六国的战略和策略,开始了消灭六国的统一战争。"

"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领兵攻赵,第二年,攻入邯郸,俘虏了赵王迁。"

公元前227年,秦王派王翦领兵攻燕。第二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大兴县西南)。

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占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魏王假投降,魏亡。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派王翦率军60万大举伐楚,次年打败楚军,杀楚将项燕,俘楚王负刍。楚亡。

公元前221年,秦王派王贲攻齐,俘齐王建,齐亡。至此,秦终于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三、明哲保身

王翦功高震主,自知秦王政的心思,因白起的悲惨结局还历历在目。

在秦国伐楚之时,秦王问王翦需要多少兵力,王翦毫不犹豫的回答要六十万。秦王大吃一惊,这可是倾国之兵啊!于是秦王再去问李信,轻狂自大的李信说只要二十万大军。

秦王最终选择了李信。而王翦则以老病为由回到家乡,过上了田园式生活。

然而骄兵必败,果然李信全线崩溃,七名都尉被斩杀,他自己也狼狈逃回秦国。

秦王政再一次请王翦出山。有了白起的教训 ,识时务者为俊杰,但是王翦还是要求必须六十万大军。这次秦王只好应允。于是王翦再次挂帅出征。秦王“空国中之甲士”,亲临灞上为王翦送行。出人意料,王翦曰:此次伐楚,臣必定功成身退,所以希望大王能够赏赐多点金银钱财,良田美宅,能满足这个愿望臣就安心了。秦王是一个极聪明睿智之人,一点就透。痛快地答应了王翦的请求。

大智若愚之王翦此举是为了打消秦王的疑虑,却引起其身边将士的好奇,于是王翦将心思说了出来,并将秦王赏赐之物分给将士。故而有了那句歇后语——王翦请田,明哲保身。

不仅如此,王翦在攻灭了楚国之后,还南下攻灭百越,设立郡县,立下不世功勋,秦王知道他的忠心,遂封其为武成侯。

四、激流勇退

秦王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用了十年时间,先后兼并了韩、魏、燕、赵、楚、齐等六国,除韩国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王翦身为四朝元老,曾与多位相国同朝,无论是范雎、蔡泽,乃至吕不韦,都对他十分尊重。当他攻下楚国燕都之后,迅即上表告老还乡,此时统一大业已经完成一半。而当他再度出山灭楚后,无论秦王怎样相劝,他绝不贪功恋栈,决意告老还乡,彻底隐退,从而得以善终。

四、历史评价

在秦国兼并天下,横扫八方的过程中,没有王氏和蒙氏家族的支撑,秦军很难如此迅速攻灭六国的。王翦、王贲父子; 蒙骜、蒙恬、蒙武祖孙三代,各个居功至伟、威名赫赫。

《史记》评论:“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山东六国中,除了韩国之外,其它五国都是在王氏父子的帅旗下相继攻灭的。

“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

其意是: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还有史家评价:王翦用兵突出的特点就是“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王翦战前会作详细的考虑,不打无把握之仗。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静制动,后发制人,无论是伐赵还是灭楚,看似手法平淡无奇,但却招招制敌。

王翦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

特别是他作为臣子对国家一心一意,尽忠竭力一生;明哲保身,激流勇退亦保全了自己和家族等凸显了他的优良品质和聪明睿智,并为后世所称颂! 

结束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雄才大略之秦皇嬴政能一统天下 ,司马迁曾抚今追昔曰:“天方令秦平海内”。

除了司马迁的所谓“天”,即国力雄厚,有一支虎狼之师, 并能奋六世之余威 外,嬴政之文治武功,再加上他高超的驭人之术,高明的识才用才之本领。嬴政与王翦等明君贤臣一体,朝堂上下同心,虽面对群雄劲敌,仍能力挽狂澜,无往而不胜!

王翦功高未必能震主,因与之秦王政丰功伟绩相比,真乃小巫见大巫!狡兔死狗未烹,只因秦王政是千古一帝,一代雄主!


手机用户德友之书斋


秦将王翦在秦国的存在,尤其是在秦国军事上的存在那可是国士无双的人物,视为秦国的立国之柱。秦国有两位将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其独特的位置,标志性被称为著名的四大名将,即秦国两位:白起、王翦。赵国两位:廉颇、李牧。秦国白起在秦昭襄王时代是秦国的著名将军,彪炳史册,独一无二,为秦国的开拓打下了坚实的统一国家的基础。王翦在秦王嬴政时期又是秦国取得天下的最著名的将军。

这里有一个例子足以说明王翦的个人能力与做事的沉稳坚定,秦国年轻的将军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经打败燕国活捉燕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不过二十万。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非六十万不可。李信在秦始皇面前夸下海口,带着二十万军队奔向楚国战场去灭掉楚国,结果李信的军队被楚国军队打的大败。当初老将军就说灭掉楚国非六十万不可,秦始皇非常谦逊的又请老将军王翦出征,最后还是老将军王翦率领秦军六十万灭掉了楚国。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王翦做为秦国的老将军,其作为,其能力的卓越与坚定,秦始皇嬴政焉能不给予厚爱,视为秦国的国柱。

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王翦作为秦国的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在当时不愧是元老将军,秦始皇尊其为师。你看王翦在秦国秦始皇执政时期这样尊敬对待老将军王翦,他的存在可见一斑,将军的功绩非常了得啊,都到了秦始皇尊其为师的地步,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的局面与格局秦始皇做到了,王翦感受到了,老将军在军事上做到了功勋卓著,做人上能够让秦始皇尊其为师,历史上非常罕见,也是君臣际遇的最好状态,王翦一直到老死,在当时的秦国可为国家的根基,很为老将军喝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