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正文中列举四个别名?

那年花曾落


古典名著《红楼梦》在其第一回中,用这样的语言叙述它的成书过程。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那么雪芹先生为什么要特别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说出本书的曾用名呢?

我理解:他不单单是向读者叙述《红楼梦》的成书过程,还有意分别介绍那四个别名的由来。

《石头记》是自譬所以石头之事,与女娲炼石补天,宝玉出世息息相关。

《情僧录》就文字上并无深意,只是介绍这部小说是由一个初名”空空道人”后来改名为”情僧”的人抄录而传世的。

僧本来应该是”四大皆空”,与情无缘的,而此僧偏又是情僧,可见其中味。

《风月宝鉴》恐怕与小说中贾瑞的故事脱不了干系了,照反面一个骷髅在里面,照正面时,风姐在向他招手,于是进去云雨几番,贾瑞一命呜呼。

暗喻贪恋女色赛似一把杀人刀,用骷髅,有戒妄动风月之情的意喻。

《金陵十二钗》本是指《红楼梦》中十二冠首女子的统称。

作者认为,男不如女,他写小说为了”使闺阁昭传。”

这就反映封建末世妇女问题,在当时男权主宰世界中,有着开拓性的意义,也是小说的主旨之一。

另外,还有红学家提出过,小说还曾以”金玉缘”等书名刊行过。所谓”金玉缘”,是指金锁与宝玉的姻缘,不过”金玉缘”并非曹雪芹取的书名,而是在《红楼梦》被查禁的情况下,书坊老板使用的障眼法,说明了《红楼梦》成书后的一段经历。

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古代的”红楼”是指有权富贵之家妇女所居的华丽楼宇,如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之句。

”梦”则是”本书主旨”之所在,提纲挈领的《红楼梦引子》中作者明确指出要演一出”悲金悼玉”之梦,梦归蝴蝶,以为此名总其全部,最为切中题旨。

凡此种种说词,都是作者向读者,

讲清楚巜红楼梦》是总统全书之名。

在文中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本书名那只是新填巜红楼梦》仙曲十二支的曲名。

这就道出了作者开篇所示,巜红楼梦》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综上:正文中列举《红楼梦》四个别名,是为了让读者清楚的知晓,这一经典之作的不凡成书过程。

我是芬芳,随笔生香。请红学爱好者不吝赐教。








芬芳随笔


原来都是我,放下不做它。万相本心动,三千化一家。


用户一生蝶梦千百回


《红楼梦》的四个别名,依次分别是《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这四个别名,都首见于该著作第一回,而《红楼梦》之名,却首见于第五回。正文中列举四个别名,是为了使读者知道这一经典之作的成书过程,发行推广的过程,以便于读者的阅读理解。


《石头记》为《红楼梦》本名。按作者所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原是女娲补天时丢弃的。此石自经锻炼,灵性已通,后得一僧一道帮助,幻化为一块美玉,被携至人间,历经一场离合悲欢、世态炎凉的故事。此石后来又返璞归真,在石上自记了这一段经历,所以称《石头记》。曹雪芹在世之时,此著作一直用《石头记》之名。

《情僧录》,为该著作又一异名。按作者所述,空空道人求仙访道,从石下经过,看了石上记述的故事,大为惊奇,于是从头到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这是《情僧录》出处。



《风月宝鉴》,《红楼梦》楔子里又保留的曾经一异名。“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鎏“风月宝鉴”四字,此为《风月宝鉴》之点睛”。风月,指男女情事,宝鉴,借鉴之宝镜。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又一异名。小说云:“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小说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在薄命司曾翻出金陵十二钗簿籍,籍中又有十二支曲可考,此为《金陵十二钗》之点睛。金陵十二钗,为正策上十二个贵族女子,是作者“半世亲睹亲闻”的一群金陵女子。此题名,饱含了作者对当年南方生活,即秦淮旧梦的深厚感情和回忆。

《红楼梦》为此书最终定名。“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此则《红楼梦》之点睛”,乾隆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续本,正式首题《红楼梦》,目录之前,每页中缝,均标明“红楼梦”三字,从此《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成流传后世的书名。红色之楼,华丽的楼宇,古时多为富家女所居。小说定名为《红楼梦》,隐喻了书中贵族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和整个封建贵族家庭的社会悲剧。

天上人间,千古一情,《红楼梦》,是一部还泪的故事,是一个男孩和一群女孩的故事,是红颜薄命的故事,是怀才不遇的故事,是真假难辨的故事,是桃花源的故事。中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千古绝唱唱千古,开卷有益,警世醒人,度人迷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