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如果刘表与马腾同时攻击曹操后方,会有什么结果?

富元制作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大决战。这场决战发生在当时中国北方的两大势力,曹操和袁绍之间。这场决战,决定了中国北方的命运。在这场决战中,曹操和袁绍都投入了最大的力量,最终,曹操击败了袁绍,成为中国北方的主人。

在这场决战中,袁绍和曹操都使尽了各自的手段。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双方自然都对外交没有疏忽。在战区周围的势力,双方都不遗余力地进行拉拢。其中势力最大的,盘踞在荆州的刘表,自然也成为双方拉拢的对象。

首先分析刘表实力及其为何没有袭击曹操后方。

刘表是汉室宗亲,他统治下的荆州人杰地灵,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他位于曹操的侧背,如果他与曹操为敌,自然会给曹操带来极大的麻烦。而且刘表并不是庸碌之人,他当年单骑上任,能够控制荆州士族,得到他们的拥护,掌握住荆州,也体现了他的才能。

这样,曹操和袁绍都派出了使者,去与刘表接洽。袁绍在讨伐董卓的时候,本来就和刘表结盟,这一次当然更是进一步加强与刘表的关系。刘表最后答应了和袁绍结盟,共同对付曹操。

而曹操这里,也向刘表伸出了橄榄枝。曹操在分析刘表的时候,认为他没有远大的志向,自保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刘表的手下门派林立,意见不一,刘表难有作为。因此,曹操也针对袁绍的行动,对刘表进行拉拢。

而刘表方面对将来的战略方针众说纷纭,使得刘表也举棋不定。他虽然答应了袁绍求援的请求,虽然袁绍多次请求,让刘表偷袭曹操后方,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但是刘表一直按兵不动,他的手下韩嵩和蒯越都劝他投靠曹操。

他们说现在袁曹相持,刘表你的作用举足轻重。如果想有所作为,就乘他们现在疲弊的时候乘势而起,如若不然,就选择两者其中之一投靠他。否则将来他们不论谁胜利,都会怨恨你。曹操善于用兵,手下的将领谋士众多,一定能战胜袁绍,因此归顺曹操是为上策。

刘表认为天下事还未可知,依然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不参与曹操和袁绍的斗争。可是,他的手下并不甘心,一再游说他。最可笑的是,为了刺探曹操的虚实,刘表派韩嵩出使许都。韩嵩到许都后,受到了曹操的盛情接待,曹操还拜韩嵩为零陵太守。结果韩嵩回来后,为曹操大肆吹嘘,劝刘表把自己的儿子送许都当人质,归顺曹操。气得刘表差点杀了韩嵩。

不过,不管手下如何游说,不管袁绍和曹操如何动员,刘表一直就抱着中立的态度,不参与官渡之战。不过这样一来,曹操也解除了后顾之忧,已经心满意足了。

那么,如果刘表听从了袁绍的请求,出兵曹操的后方,会不会拿下许都,把曹操逼入绝境呢?

这从历史来看,是不见得的。曹操老谋深算,他在对付袁绍的时候,就对后方的安全做了安排。曹操的总兵力三万多人,用于保卫后方安全,保护粮运安全就用了一万多人。他的手下的大将曹仁、夏侯渊、曹洪等人和主要谋士荀彧都留守后方。其中,曹洪驻守宛县专门防备刘表,李通和蒲宠驻守汝南防备孙策,同时,由于曹操外交上的巨大成功,南阳的张绣也投靠了曹操。

这样一来,如果刘表出兵许都的话,他首先就要遭受曹洪的阻击。当然,他本可以得到孙策的协助,可是天公不作美,孙策在准备出兵许都之前,死于暗杀。这样,刘表就失去了所以的援助,只能一人面对曹操。

刘表出兵许都,曹操留在南方的所有兵力都会转而与之作战。张绣、曹洪、李通和曹仁都会投入战场,还有曹操阵营中的谋主荀彧坐镇许都指挥。刘表的军队是很难战胜他们的。

当时,袁绍为了打败曹操,曾经派出两支军队绕道去袭击曹操的后方,结果都遭受了失败。这里面主要的一支人马就是刘备。刘备在袭击曹操后方的时候,被早已有所准备的曹仁所部击败,被迫逃走。刘表的军队精锐程度不可能会比刘备强,所以说,要打败曹军的希望是很渺茫的。

而且刘表的手下意见也不统一。刘表的手下居然有很多劝他投降曹操的,这种情况更让刘表心生疑虑,举棋不定。在史书上对刘表的评价不高,主要就是说此人优柔寡断,对手下放纵,不能将荆州士人团结成一个坚强的团体。

由于刘表的政治、军事能力都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刘表不敢和曹操对敌。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就对自己的后方做了万全的安排。他留下了相当的兵力,并加大外交的力度,使得张绣归顺,孙策惨死,造成刘表孤立无援的局面。

如果刘表出兵许都,他只会给曹操造成一定的压力,意义不大。在曹军预有的准备下,他不但会没有多少收获,反而因为内部不统一,军队质量低劣,遭到意想不到的失败。因此,刘表在官渡之战中,采取保境安民的策略,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是明智的选择。


哇哦你好美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自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何进被杀、董卓乱政到地方割据、军阀混战的时期,原本并不起眼、势力并不强大的曹操仅仅用了10年时间,就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政治势力。

虽然北方的袁绍在当时占据了青州、冀州、幽州、并州成为天下最强大的诸侯,但其实身在中原腹地的曹操势力并不比袁绍差多少,曹操也占据了兖州、徐州、豫州、司隶州等中原四州,同时曹操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的优势曹操并不比袁绍差,只是因为袁绍所盘踞的河北四州是人口大州,人口决定了实力,所以袁绍的实力在当时强过多年战乱地处中原的曹操。

曹操与袁绍

当袁绍与曹操分别消灭各自的对手后,他们之间迟早会面临一场争霸北方霸权的战争,这就是官渡之战,事实上,引发官渡之战的起因还是曹操首先发动的,因为曹操在灭亡吕布后,紧接着对同情吕布的河内太守张扬动手, 而张扬的地盘又在黄河以北,曹操吞并了张扬河内郡的地盘,将势力首次扩充到黄河以北,袁绍感到威胁,于是出兵攻打曹操,继而引发官渡之战。

曹操所处的地盘处于整个华夏的最中间位置,到公元199年初,曹操消灭了吕布之后,整个中原地区都处于曹操的控制范围之内,曹操的北边是袁绍以及河北四州,曹操的东南边是孙策所在的江东,曹操的正南边是荆州刘表,曹操的西南边是益州刘璋,曹操的西边通过函谷关就是盘踞在关中的马超、韩遂等十部军阀,这便是官渡之战发生前的地理形势。

官渡之战时天下局势

曹操处于四战之地,如果曹操要与袁绍沿着黄河两岸打官渡之战的话,一定要把主要军事力量陈兵在黄河南边,同时也需要保证自己后方的绝对安全,曹操当时的后方是汉献帝所在许都,在当时属于豫州的颍川郡,这里是荀彧、陈群、钟繇等世家大族的家乡,同时也是曹操最核心的后方基地。

曹操可是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当他吞并张扬的战争开始后,就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为了在许都部署重兵防守,二是与除袁绍之外的所有周边势力搞好政治关系,因为曹操不可能两线作战,与袁绍为敌的同时,就得和其他势力友好。

那么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后进行了哪些部署呢?

曹操

1、与孙策实行政治联姻。

曹操为了拉拢孙策,把自己亲弟弟的女儿许配给孙策的弟弟孙匡,又让自己的儿子曹彰娶了孙策的堂兄孙贲的女儿,双方结成政治联姻,同时曹操还让手下推荐孙策的弟弟孙权为茂才,还征召孙策的弟弟孙权和孙翊到许都做官,尽一切政治手段拉拢孙策,使其在官渡之战发生时不要攻击自己,或者保持中立,曹操就达到了目的。

2、招降张绣。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绣是刘表的雇佣军,刘表出钱出粮,拉拢张绣,张绣出人出力,为刘表镇守北境,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投靠曹操,曹操甚至放弃杀子之仇,也厚待了张绣,并与张绣结成儿女亲家,给予厚待,因为曹操需要在官渡之战这个节骨眼上拉拢一切可以联合的势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被两线攻击的机会。

3、驱逐刘备。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对峙的时候,刘备趁机用曹操给他的兵袭击了曹操的徐州城,并占领徐州,对外联合袁绍,对内抵抗曹操,刘备以为曹操在官渡前线与袁绍对峙,没有机会来攻打他,结果曹操出其不意亲自率军攻打徐州,打败了刘备,俘虏了关羽,刘备逃离并投靠袁绍。

刘备

4、令关中军阀马腾、韩遂派出一个儿子到许都当人质。

公元199年,曹操任命钟繇为司隶校尉,持节到长安都督关中归属曹操的各路人马,钟繇写信给关中最强的两大军阀头目马腾和韩遂,建议他们各自派出一个儿子到许都的朝廷当人质,马腾、韩遂都同意了,现在已经不知道钟繇用了什么方法让马腾、韩遂遣子为质,但肯定是恩威并济、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

等曹操处理好了这些事,官渡之战也就拉开了帷幕,事实上,曹操为了打官渡之战在暗中做了很多准备,主要的准备就是以上四项,同时曹操在控制区的各个关键位置部署兵力,以曹操占据中原四州的强大实力和击败并收编百万黄巾军的巨大胜利,手下的军队人数至少不会低于10万人,但是在官渡前线,曹操顶多也就派出了3~4万军队,那么曹操其他军队在哪里?

刘表

曹操在官渡前线的军队主要沿着黄河南岸分布,人数大概是3~4万人,除此之外,曹操还有三大军区和一个核心地区部署了重兵,三大军区是:一是关中军区,由钟繇负责。二是宛城前线,由曹仁负责,三是徐州前线,广陵郡由陈登负责,核心地区就是汉献帝所在的许都,曹操剩下的5~6万军队就分别驻守在这四个地区,以防备随时来袭的敌人。

比如官渡之战期间,刘备就带着一支军队从北方跑到汝南联合当地黄巾军首领刘辟一起攻打曹操的地盘,但被曹仁击败,此外还有孙策曾经两次派人攻打陈登,其中一次主将是孙权,但两次都被陈登击败。

所以说,曹操为打赢官渡之战,其实已经做好了万全之策,就算是有敌人突然袭击曹操的后方,曹操手下的将领和军队也是有时间阻止的,就算是刘表和马腾攻打曹操的后方,同样无法对曹操形成威胁,这是为什么呢?

马腾

马腾所在的地方是长安以西的地区,想攻打曹操的地盘,首先得过了司隶校尉钟繇这一关,就算马腾过了钟繇,等待马腾的还有曹操的关东军团,而且路途遥远,不是短时间就能攻下的,况且马腾还有一个儿子在曹操手里当人质,马腾宁愿给儿子当人质,就已经说明了马腾不想与曹操为敌,所以马腾没有威胁。

而当时的荆州牧刘表正与交州牧张津发动战争,交州就是现在两广地区,刘表的荆州南边与交州的北边是交界的,刘表在与张津发动战争的同时,是不可能再与曹操交战的,那就是两线作战了,刘表还没有这个实力两线作战,那绝对是惨败,所以刘表也不敢袭击曹操,况且刘备这个时候已经袭击过了,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所以刘表没有威胁。

所以,就算马腾与刘表袭击曹操后方,也不可能占到什么便宜,也无法攻下曹操的后方重要许都,最多就是折腾一阵,然后撤退,无功而返,这就是结果。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如果曹操三面受敌,必死无疑!

刘表是三国时期的枭雄之一,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刘表占据着富庶的荆州,人才济济,兵精粮足。

但是!刘表年纪大了。早年刘表也是一位意气风发的枭雄,曾单骑入荆州,单枪匹马就拿下了混乱复杂的荆州,打下了偌大的家业。当天下大乱时,刘表年事已高,多年的安逸生活已经消磨了他的锐气,他已经没有争夺天下的豪情和雄心,只想安享晚年,由豺狼变成了守成之犬。

而西凉马腾性格温和,憨厚老实,又没有谋略。对抗强敌时过于优柔寡断,因此没有在曹操对抗袁绍时攻其后方,而是选择坐山观虎斗。

曹操对各方势力的情况是很清晰的,知道袁绍势力迟早与自己迟早有一战,也知道各方势力不会参战,这才有了后来的官渡之战。在官渡之战打响之前,双方势力早就做好部署,该拉拢的拉拢,该消灭的消灭。

刘表当时和曹操的地盘直接接触,加之刘表左右的刘璋和孙策都与刘表为敌。同时,刘表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孙策和刘璋的进攻,尤其是孙策一直试图进攻黄祖,刘表也要随时准备支援黄祖。此外,这段时期还发生了长沙的张羡叛乱,一直在和刘表打仗,还没有完全平定。所以,刘备投奔刘表后,曾建议偷袭许昌,但刘表并未采纳这个意见。

在官渡之战前的西凉、关中,仍是十几股诸侯割据的局面,其中以马腾、韩遂势力最强。由此,韩遂和马腾想要出兵中原的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需要说服这十几股诸侯。

综上,如果马腾或者刘表当时从后方袭击许都,曹操势必前后受敌,必败无疑!

但是,袁绍当时虎踞四州,实力远大于曹操,刘表与马腾为什么要联合强者去打败弱者呢?唇亡齿寒的道理凉州人或荆州人应该会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