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約翰遜感染新冠病毒,被送進重症病房,“群體免疫”到底靠譜嗎?

張之瀛大夫


先說我的觀點,群體性免疫太靠譜了,而且人類對抗疾病,一直在尋找群體性免疫的方法。

但是,我說的這個群體性免疫和英國首相約翰遜所說的群體性免疫的概念不一樣,我的這個群體性免疫是指通過打疫苗,讓人體獲得免疫力,從而實現預防某種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的能力,而不是病毒肆虐的時候讓人們去硬挺。

但英國首相所謂的群體性免疫方式,就是讓人們硬挺。

太原始了吧!

我記得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經歷過一次對天花的群體性免疫,結果差一點被滅族;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也非常類似,所以導致世界人口損失數千萬,一些太平洋上的小國因為免疫力低下損失了1/3的人口,就算是印度人,在這場大流感的肆虐下,損失人口也高達6%。

所以,英國首相約翰遜所提出的群體性免疫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一次巨大的災難,將會讓英國人口損失慘重。

而且,不僅會擊穿英國的醫療系統,還會擊穿英國人的經濟體系,這當然是不可取的。

真正的群體免疫就是通過疫苗來防治疫情。

不過,這是個長期的過程。

最近一年是甭指望疫苗能夠投入市場。

所以,目前全世界人民應該做兩手準備:

  • 第一,在確保經濟不至於崩潰的情況下,儘量採取隔離措施,減少疫情在國內的蔓延。
  • 第二,老老實實的等著疫苗問世。

可能有人會說,採取類似於我國的方式不行嗎?

我認為是不行的。

像我國這樣將病毒在國內捂死的方式90%的國家做不到。

因為,這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高素質的國民,近乎於無窮無盡的工農業生產能力,發達的醫療系統,強大的基礎設施和強強大高效的物流體系。

如果這幾點有一點做不到或者說不夠出色,都不能複製我國的成功經驗。

而且不要忘了,即使是讓病毒在國內得到控制,還要考慮到病毒從國外倒灌的現象。

所以,在世界範圍內來看這場疫情只能寄希望於疫苗儘早出現,實現群體性免疫了!


遊者走天下


一大早晨起來就看到權威媒體報道了,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轉入重症監護病房(ICU)的消息。據悉,英國首相的發言人表示: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是這週日晚上因為病情持續住進倫敦聖托馬斯醫院的,昨天下午他的病情加重,隨後轉入重症監護病房。

首先,希望英國首相約翰遜先生早日康復。也希望約翰遜首相的遭遇能夠喚醒西方世界正確對待新冠病毒的方式和做法,比如說注意隔離、全民帶上口罩等等,同時也說明“群體免疫”的提法可能並不完全合適人類抗疫腳步。

其實我們國家很多人認識這位首先,還是大致一個月前,這位首先宣佈英國採取“群體免疫”的抗疫政策。也就是2020年3月12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宣佈英國進入抗疫第二階段——“拖延”階段(Delay),這個政策主要是想要通過讓60%的英國人感染新冠病毒,從而讓英國人群體獲得對於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此話一出,輿論譁然。當時,我們國內媒體也是報道了一陣子。當時就有人說,英國這是“直接向病毒亮白旗”,但也有人辯護“這種做法此前曾很有效”。到底“群體免疫”是什麼樣的醫學概念?它管不管用呢?

根據德國哥根廷大學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系講席教授於曉華的說法看,“群體免疫”是否有效的關鍵在於,需要達到“群體免疫”門檻,而這個英國想形成“群體免疫”效果的門檻需要有50%--67%的人對於新冠病毒有免疫力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但是,在這之後很多流行病專家也提出,“群體免疫”是有前提的,它的前提是有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


在隨後的日子裡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提出的“群體免疫”法,還在接受者各方不斷地質疑。比如說,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就說:“新冠疫情是可防可控的,那些決定放棄採取用基本公共衛生措施的國家,最終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問題。”

世衛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里斯也針對英國的“群體免疫”策略,發表看法,她明確表示:新冠病毒在人類中存在的時間還不夠長,目前在科學上對新冠病毒的知識也不夠了解,所以還不知道它在免疫學方面的作用,貿然採用群體免疫方案並不合適。

現在媒體上最為炙手可熱的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3月15 日也表示:從目前各國坦然接受新冠病毒的廣泛傳播現實來看,新冠疫情後續發展不容樂觀,英國等“佛系”抗擊疫情國家將變成新冠病毒病原輸出國,為那些不發達的地區帶來更大的隱患和威脅。

說到最後,英國的抗疫政策我們不過多評價,還是希望英國首相早日康復,同時希望英國首相的遭遇早日喚醒那些對新冠病毒認識不清的西方各界人士。


張之瀛大夫


“群體免疫”靠譜不靠譜,不是英國政府說了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當地時間6日晚間,英國首相約翰遜因新冠肺炎病情惡化,轉入ICU病房。首相府發佈消息稱,由於首相住院不能正常履職,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主持政府全面工作,拉布現已到任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群體免疫法的提出

群體免疫是針對傳染病疫情的一種被動控制措施,通過60%的人感染病毒並康復而產生抗體,從而對該種病毒產生免疫力,減少病毒感染的幾率。隨著抗體人群逐漸增多,可以阻斷疫情的發展。

新冠病毒的傳染力比流感強,流感流傳至今,傳染面那麼廣,也沒見過流感能產生抗體而消滅掉。新冠比流感更特殊、更狡猾,還存在大量的無症狀者和長潛伏期者,只要一天沒有研發出疫苗,病毒隨時可能捲土而來。

英國政府推出後,輿論譁然,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民眾的強烈反對,被各國醫學專家視為“直接向病毒亮白旗”,世界衛生組織也不予支持。英國政府又出來闢謠說,英國政府只是在疫情控制上讓風險相對較高的人群,比如老年人進行隔離,集中醫療資源救助感染者,而並非是採取的“群體免疫”政策。事實上這種政策在英國也沒有得到真正實施。

群體免疫在英國到處碰壁

群體免疫在英國的實踐中已經完敗,因為它在實踐中處處碰壁。

第一,英國的感染人數在逐步上升,後來居上,直逼前幾名。截止6日,英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者3802例,累計51608例,排世界第8位,歐洲第5位,趨勢沒有和緩的跡向。死亡率高、治癒率低是英國疫情的主要特點。如果免疫是以犧牲普通人的生命為代價,那是不道德、不科學的,也不符合大英帝國一貫宣傳和主張的“人權”觀念。

第二、英國政界人物感染,影響巨大。首先是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確認感染,查爾斯沒有戴上王冠卻先戴上新冠,英國政府懼怕女王的不測,只好把英國女王立即轉移到鄉間別墅嚴加保護。接著特朗普感染,開始是輕症,10天隔離後不僅沒有好轉,反而病情惡化住進重症監護室。主管防疫政策的衛生大臣、副大巨也相繼染病隔離。就像打仗,敵人還沒有屈服,自己的將帥紛紛中槍。這樣對英國的整體防控都會產生很大影響。

第三、英國現在死亡率已經超過10%,僅次於意大利、西班牙,如果任其自然感染,感染人數達到一定的層級時,對於英國來說也是天文數字,哪怕1%的死亡率,就是幾十萬人葬身疫海。對於醫療系統的考驗將是前所未有的,對於因為染病而失去生命的公民來說,又何談什麼“群體免疫”呢?

英國還是要回歸到常規的傳染病防治道路上

從我國、韓國、新加坡、越南和香港地區的防疫成果來看,與新冠病毒作鬥爭,還是要檢測、追蹤、隔離、治療,拉大社交距離,做好社區布控,應收盡收,應隔盡隔。違背這些科學規律,就會受到懲罰。英國本來有大把的時間和機會進行防禦,全民動員,做思想準備、物資儲備,但卻被白白的浪費了。對疫情的輕視就是對疫情的放縱,自負的性格、過時的思維、低下的行政效率,導致英國今天的疫情局面是必然的,而那種貌視科學實際無所作為的群體免疫將被扔進歷史垃圾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