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境界說“了緣”之六

狂草境界說“了緣”之六

——向張旭學習

世界上,凡是技術性的東西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學習的,狂草也是這樣。

前面說過“道之技”的“技”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而學習的,而“技之道”的“道”則需要“修”和“悟”。

前提是你必須對這件有技術含量的事物喜歡,這種喜歡是發自內心的真心喜歡,而不是一般的喜歡。一般的喜歡,只是愛好,保證不了你能成為業內的佼佼者,更不可能在那些“專業”人員成堆的地方仍然出類拔萃。狂草書法的學習就是這樣。

舉個例子,家裡孩子在上小學一年級時回家說,老師要求他們要有才藝表演,他不知道該怎麼辦好。當我知道所謂的“才藝表演”也包括書法和繪畫時,就對他說,放心吧,你能按時交“才藝”的。對一個才七歲,從來沒有寫過書法的小學一年級學生,我就讓他直接寫草書,而且上手就寫“遊於藝”三個字。這張作品交上去後,據說掛在了教室裡的牆上。反正“才藝”功課算是做了。我把這件作品拍照留存。

狂草境界說“了緣”之六

狂草境界說“了緣”之六


有了這次經驗,我就做起了實驗,讓孩子開始學習張旭的《古詩四帖》,每天不多,就寫幾個字,陸續增加到幾行。開始教小朋友,千萬不要量大,保持他對這件事情的興趣。也不要隨隨便便送去正規學院和各種才藝書畫學習班,而且一定要選好的老師,最好是一對一的教學,那種一對多的學習班不利於孩子的藝術特長的發展,即便是業餘愛好,也不要上這樣的課,有些很有藝術天賦的孩子就被這種教學方法給毀了。

我有一個藝術家朋友,孩子在12歲之前所畫的畫拿過無數獎狀,畫還上了雜誌封面,結果送到藝術院校正規學習後,變成了極其“平庸”的人,被統一教學的模式給程式化了。這裡並非攻擊現在的藝術教育體制,只是在社會大環境下,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成了藝術市場上的“產品”,變成了大規模生產的普品,違背了藝術教育的特性。

藝術是特別個性的行當,強調的是“這一個”,而不是“這一堆”。有次我參加三位紫砂界青年才俊的作品展示,這幾位都有大師的培養。我作為中國收藏家協會負責紫砂收藏專業委員會的負責人,被要求點評這幾位的作品。我說:如果你們把各自的名字遮蓋起來,從每把紫砂壺能分辨出是誰的作品,那就說明你們的作品具有了一定的辨識度。何以故,作品的個性使然。

藝術講究的就是具有你個人唯一性的特獨藝術語言。書法也是一樣,作為老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因材施教,否則,就會把學生整成了平平庸庸的“書法家”。

回到前文,經過將近兩個月左右的學習,孩子已經能把《古詩四帖》完整的寫下,具體教學方法暫且不表,只是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道理:小朋友可以做到的你也可以做到。至於那些“道”上的東西,那些功夫在書外的東西,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逐漸會把書法的“筆感”,草書的“草感”掌握起來的,千萬不要去做拔苗助長的事情。

狂草境界說“了緣”之六

狂草境界說“了緣”之六

狂草境界說“了緣”之六


讓孩子保持自己的興趣,發揮孩子的無窮創造力,書法學習就會伴隨他的一生,自得其樂,受益無窮。

狂草境界說“了緣”之六

狂草境界說“了緣”之六

狂草境界說“了緣”之六

狂草境界說“了緣”之六


下一節講狂草筆法在繪畫上的運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即將呈現,敬請關注!想了解更多,關注了緣品藏公眾號 +(LYT-Coll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