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很有趣》之六:美貌王后膝下無子,騎牆國君惹下禍端


《古文觀止很有趣》之六:美貌王后膝下無子,騎牆國君惹下禍端

《古文觀止》第三篇:石碏諫寵州籲

衛莊公娶於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又娶於陳,曰厲媯,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公子州籲,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

對於諸侯來說,家事就是國 事。

這個故事,再次印證了在傳統的秩序之下,立嫡很重要;同樣重要的,是對待嫡子與其他兒子的態度。

這一年,衛莊公娶了齊國太子得臣的妹妹,實際上就是齊國君主的女兒,歷史上稱為莊姜。

(這個稱呼,來源於衛莊公的諡號“莊”與她的姓“姜”;姜子牙的後代)

莊姜是個大美女,引得衛國人八卦之火熊熊燃燒,專門作了《碩人》來讚美她。


這首詩歌,收錄在《詩經.衛風》裡:


碩人其頎,衣錦褧(jiǒng)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於農郊。四牡有驕,朱幩(fén)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gǔ)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qiè)。


《古文觀止很有趣》之六:美貌王后膝下無子,騎牆國君惹下禍端


裡面有一些生字,已經沒必要刻意去認識了。但裡面描寫美人的形容詞,特別是柔荑、蛾眉、巧笑倩兮,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

除了正宮的莊姜,衛莊公還娶了個陳國老婆,史書上稱為厲媯,生了個兒子叫孝伯,早早就死了。

那時候講究陪嫁,厲媯的妹妹戴媯也跟著姐姐嫁到了衛國,給衛莊公生了後來的桓公。

(戴媯生的是兩個兒子,一個叫公子完,一個叫公子晉。後來即位當桓公的就是公子完)

此外,衛莊公還和一個侍女生了一個小孩,叫作公子州籲。

這位州籲公子很受莊公寵愛,還喜歡舞刀弄槍,莊公也不管他,莊姜就對他十分厭惡。

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國君在立嫡以及長幼次序上搞曖昧,自然會埋藏下禍根。

於是,就有大臣看不下去了,說了一番勸諫的話。

我覺得,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入選《古文觀止》,就在於這段話說的非常精彩。


《古文觀止很有趣》之六:美貌王后膝下無子,騎牆國君惹下禍端

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籲,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其子厚與州籲遊,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石碏是這麼說的:“我聽說一個人真心愛兒子,就要教他守規矩(後世三字經裡就有“竇燕山,有義方”),這樣才能避免走上邪路。驕奢淫逸,就是走上邪路的開端。如果立州籲當太子,就早點定;如果不立,這樣會養成禍患,因為受寵後還不驕的人,很少,驕了還能接受別人的管制的人,更少,被別人管制還不怨恨,怨恨了還不為非作歹的,那是最少最少的啊。”

實際上,這是很明顯的心理學現象。

一個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家長常說,我家孩子太擰,總是有脾氣,犟的不行,那很大程度上是慣的。

幸好,普通人家沒有王位要繼承,慣就慣了,頂多在外面受點氣,吃了教訓,不長記性的混的差點,長記性的還能改過來。

如果要是發生在諸侯王室,那就可能引起大的禍端。

所以,石碏說了這段很著名的話,其實還是原文讀著更有味道:“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這也是後世的臣子,經常勸諫帝王的話。


《古文觀止很有趣》之六:美貌王后膝下無子,騎牆國君惹下禍端


“卑賤的妨害高貴的,年少的欺負年長的,疏遠的離間親近的,新的挑撥舊的,地位低的壓著地位高的,無禮的破壞有禮的,這是‘六逆’。君主行事公平正義,臣子服從命令,父親疼愛兒子,兒子孝順父親,哥哥愛護弟弟,弟弟敬重哥哥,這是‘六順’。

不做順的事反而做逆的事,就會招致禍害。您老是君主,哪能不趕快除禍害,反而等著禍害來?”

莊公不聽。

而且,石碏家裡也不消停,他兒子石厚就與州籲來往密切。

石碏勸不動老闆,也勸不動他兒子,得,全都不省心,不伺候了!於是告老還鄉。

《古文觀止》所選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實際上,它的目的就是勸諫君王,同時也勸諫世人,要“六順”,不要“六逆”。

而且,從這篇文章裡,我們已經看出儒家治理觀念的大致脈絡:

第一,尊尊、親親。

宗法制是周朝穩定的根基,其基本選擇就是尊尊、親親,尊重應該尊重的,親密友愛應該親密友愛的,從而做到長幼有序。

可能很多人詬病這些話說了等於沒說,究竟怎麼尊,怎麼親?

實際上,儒家的話語,就是用這個製造彈性空間,給予鄉土治理以解釋權。

第二,可以看到後面“修齊治平”的影子。

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逐漸形成的,可以看作是一種治理理念,也可以看作是一種人格養成。

這篇文章裡面有談的是家,論的是治 國。

按照蘇力老師的話講,這就是古代中國,一個基於農耕社會的憲 制問題。


《古文觀止很有趣》之六:美貌王后膝下無子,騎牆國君惹下禍端

尾聲 “大義滅親”的出處

這篇文章故事沒有講完。

公子完即位當了國君,被寵壞了的州籲果然很不甘心,蟄伏了十幾年後,竟然帶人刺殺桓公篡位,當了國君。

不過,他這位置沒有合法性,為了轉移矛盾,他與宋殤公合謀,聯繫其他兩家陳國、蔡國,一塊討伐鄭國,也就是第一篇講的莊公寤生,結果幾家各懷鬼胎,沒佔到什麼便宜就回來了。

之後,他又籌劃著,通過陳國君主說情,讓周王接見自己,這樣就能解決合法性問題。

不過呢,這個主意是已經退休的石碏出給他兒子石厚的——前文我們已經說了,石厚與州籲是好基友——而石碏出這個主意,目的就是藉機殺掉州籲和石厚。

沒錯,就是石碏出的主意,狠起來連自己兒子都整。

這也是成語“大義滅親”的出處。

後來,衛國派右宰醜在濮城殺了州籲,石碏派家臣獳羊肩在陳國首都殺了石厚。

一段家 國往事塵埃落定。

這就是中國的傳統治理,治家與治國緊密相連,但家與國又有所區別;為了共同體的穩定的有時要犧牲家庭,大義滅親。

這就是這塊土地上生長出的治理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