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灘區農民的安居夢

婆婆家在位於豫魯交界處的臺前縣夾河鄉南宋村,這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坐落在黃河灘上,離浩浩蕩蕩的黃河水流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距離。我和我愛人從各自的家鄉走出來,在鄭州工作後相識,從談戀愛開始,就會聽他講起小時候黃河水氾濫,家裡房子被淹,一家人在黃河灘上支帳篷的故事。說是故事,但是個中的艱難和心酸非經歷無法體會。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去婆婆家,從鄭州乘火車到臺前縣城,離開臺前縣城不遠就上了黃河大堤,沿著大堤一直走,隔一段距離就有下堤的小道,通往一個個位於灘區上的小村莊。這些小村莊給人的感覺非常不好,它不像一般的農村那樣家家都會有大院子,房子即便不精緻,至少居住條件是寬敞的。為防止黃河水氾濫淹住自家房子,灘區上的村莊裡家家戶戶蓋房子都要加高地基,導致建房成本很高,房子都不會建的很寬敞,居住條件非常擁擠。而且房子地基普遍加高後,除了房屋之外的其他地方就變成了深坑,居住體驗非常不好。我們逢年過節從鄭州回老家,都是住到縣城的賓館去,從來沒有在村裡住過。

2017年,《河南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出臺,確定要對黃河灘區居民實施遷建。我愛人聽說這一消息,內心感受很複雜,一來那位於黃河灘區的小村莊承載著他的童年和鄉愁,二來遷建之後的安置房什麼時候能建好,建成什麼樣兒,關係到公公婆婆兩人的養老問題。但是我和愛人聊起這事兒時,都認為不管怎樣,總會比村裡現在住的房子要好。日子一天天過去,原計劃2019年年底建好的安置房因疫情原因耽誤了小半年,2020年6月,安置房交房了。領到安置房的公公婆婆明顯非常興奮,一再打電話邀請我們回家看看。我們能感受到公婆對安置房很滿意,但是安置房到底什麼樣,我和愛人還是很好奇。

今年國慶假期,我們一家四口自駕車從鄭州回到臺前縣。安置小區離臺前縣夾河鄉政府不遠,小區取名“夾河·萬事興”,進了小區,二十幾棟六層的樓房整整齊齊的排列著,小區的隔壁是配套建設的幼兒園和小學,隔著小區柵欄能看到小學操場的塑膠跑道已經鋪好。進到公公婆婆家裡,我十歲的女兒開心的尖叫:“哇!這真的是爺爺奶奶家嗎!寬敞明亮,比我們在鄭州的家還好,我晚上要住在這裡,再也不去縣城住賓館了!”聽公公介紹,這套三室兩廳兩衛120平米的安置房,原以為交房時會是毛坯,還得花幾萬塊錢裝修,交房時才知道全屋的地板瓷磚已經貼好,牆面刷好了白漆,室內門、兩個衛生間的馬桶和淋浴噴頭也已經裝上,年齡大了對裝修沒有很高的要求,傢俱搬進來直接就入住。而且考慮到農村留守老人較多,樓裡預留了加裝電梯的位置,很快就會裝上電梯。公公感慨地說:“以前住在黃河灘上,蓋個房子真難啊!你們在鄭州安家了,我們就尋思老房子住著算了。真是沒想到,年過六十了,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感謝共產黨啊!”都說中國人安土重遷,老年人更是不想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村莊,但黃河灘區的遷建,能讓年逾六十的老人打心底裡高興和稱讚,我明白了為什麼看到每一個搬家進來的人都喜氣洋洋了。

在公公婆婆家居住的幾天裡,恰逢臺前縣常務副縣長劉銳到安置小區調研,劉銳副縣長介紹,讓從灘區搬出來的村民安居是第一步,下一步縣裡會採取引進企業等多樣化措施,解決村民的就業問題,讓村民從該黃河灘區走出來,住下來,富起來。

我想起了總書記的講話,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

我看到了公公婆婆和其他喬遷新居的鄰居們臉上掩飾不住的笑容,那笑容生動的詮釋著什麼叫“安居夢”。

我聽到了趁國慶假期搬家進來的鄰居們播放的音樂聲,正在播放的這首歌叫《我的祖國》,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作者簡介:王冰,鄭州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碩士,現任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員額法官,從事審判工作十年,審理各類案件1400餘件。工作之餘,酷愛寫作、運動,曾有多篇隨筆、論文等作品見諸報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