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的“芯”機

王傳福的“芯”機

最近,巴菲特在其網絡社交賬號上發佈了一張他佩戴比亞迪口罩的照片,在網上被瘋狂轉載,照片中的巴菲特看起來起色不錯,除了口罩,衛衣上印著的“I intend to live forever”也分外搶眼,這或許正是巴菲特佩戴比亞迪口罩時內心的真實寫照,而舉起的“點贊”手勢,也直白地表達了對比亞迪的肯定。

王傳福的“芯”機

當然,“股神”巴菲特也不是白叫的,近十年間的比亞迪發展一路走高,這不僅僅是巴菲特眼光毒辣,更是比亞迪和王傳福的成長蛻變。

轉身半導體

本月13日,比亞迪公佈了其2020年一季度財報預告,根據財報預告,比亞迪仍保持盈利狀態,盈利為5,000萬元-15,000萬元,但較去年同期淨利潤下降79.99%-93.33%,無論是否保持盈利,同比去年近乎下降七成的利潤,終歸不是什麼令人期待的數據,然而在發佈業績預告的第二天,比亞迪汽車的股價卻不降反升。

王傳福的“芯”機

不降反升的背後,有被花旗翻牌子的原因,但更多還是和次日比亞迪連發的五份公告有關,其實五份公告大體上都說的是一個事,也就是比亞迪全資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完成重組。

根據比亞迪公佈的公告來看,比亞迪半導體是通過內部重組吸收了寧波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和廣東比亞迪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以及惠州比亞迪實業的智能光電、LED光源和LED應用等相關業務實現內部整合。

整合後的業務範圍在原有基礎上也同步擴大,主要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擁有包含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和下游應用在內的一體化經營全產業鏈;在工業級IGBT領域,比亞迪半導體的下游應用包括工業焊機、變頻器、家電等,雖然應用種類覆蓋全面,但從比亞迪的公告來看,未來比亞迪半導體還是將以車規級半導體為核心。

王傳福的“芯”機

說到車規級半導體,比亞迪在18年底曾發佈過全新一代車規級IGBT產品,即比亞迪IGBT 4.0,。什麼是IGBT?他的專業名稱叫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是電控系統的核心部件,它是一種大功率的電力電子器件,主要用於變頻器逆變和其他逆變電路,將直流電壓逆變成頻率可調的交流電。

王傳福的“芯”機

它直接影響到電動車功率的釋放速度:直接控制直、交流電的轉換,同時對交流電機進行變頻控制,決定驅動系統的扭矩(直接影響汽車加速能力)、最大輸出功率(直接影響汽車最高時速)等,被稱為電力電子裝置的“CPU”。

核算為成本的話,那麼它約佔電機驅動系統成本的一半,而電機驅動系統佔整車成本的15-20%,也就是說IGBT佔整車成本的7-10%,是除電池之外成本第二高的元件,它的好壞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你的車能跑多遠、能跑多快。

王傳福的“芯”機

圍繞比亞迪的現實又是什麼?一塊IGBT模塊其實只有巴掌大小,但它卻是駕馭一臺車的“命脈”,它是電動車絕對的核心技術,但因為設計門檻高、製造技術難、投資大等因素,不少廠商與企業都對其望而卻步。相關數據顯示,中國IGBT市場一直被國際巨頭壟斷,90%的份額掌握在英飛凌、三菱等海外巨頭手中。

王傳福的“芯”機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比亞迪決心攻克半導體,在2005年,組建IGBT研發團隊,正式進軍IGBT產業,到2011年,成功自主研發IGBT1.0芯片並在純電動車E6上批量裝車;隨後的幾年間,比亞迪似乎一路高走,2012年IGBT2.0研發成功;2015年IGBT2.5研發成功,首款大巴專用IGBT模塊研發成功;2017年,IGBT4.0研發成功,首款雙面水冷IGBT研發成功;2018年搭載IGBT2.5芯片的模塊開始批量外供,搭載IGBT4.0芯片的模塊開始順利裝車。

王傳福的“芯”機

如今比亞迪半導體業務剝離,並順利完成重組,這對比亞迪以及其半導體業務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起點;除了增資、重組等工作,比亞迪還為這個新公司匹配了新的領導,也就是比亞迪副總裁陳剛,其實光說比亞迪副總裁,好像跟比亞迪半導體的業務沒什麼太多直接聯繫,但是除了副總裁的身份,陳剛還是比亞迪微電子總經理,以這個身份來看,陳剛的確是比亞迪半導體高管的不二人選。

王傳福的“芯”機

對於半導體產業,陳剛也曾堅定地表達過他的信心:“中國的半導體團隊其實很有實力,困擾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極度缺少應用端的支持。我們能把產品做出來,但終端不敢用,誰都不敢第一個吃螃蟹。我們希望能有與國內半導體產業開放合作,共同開闢國產汽車電子市場,在汽車電子領域解決‘卡脖子‘問題’’”。

比亞迪的轉身半導體,僅僅是比亞迪切入市場核心需求的一個小縮影,然而比亞迪半導體誕生的背後,還有王傳福的“千億帝國”。

半導體背後:王傳福的“千億帝國”

進入2020年,比亞迪就開始“霸屏”汽車圈,說到“霸屏”的起點,還得從王傳福對外宣佈“刀片電池”說起。

王傳福的“芯”機

這個“刀片電池”又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比亞迪開發的長度大於0.6m的大電芯,通過陣列的方式排布在一起,像“刀片”一樣插入電池包,即提高了動力電池包的空間利用率、增加能量密度,又保證電芯具有足夠大的散熱面積,將內部熱量傳導至外部,從而匹配較高的能量密度,而如此先進的電池技術並非只是概念,而是正經八百能實現量產的靠譜技術,並將首次搭載於即將上市的漢EV中。

王傳福的“芯”機

除了“刀片電池”,比亞迪在一季度還完成了比亞迪豐田合資公司的落戶工作,根據此前雙方簽訂的合約,比亞迪、豐田雙方將共同開發轎車和低底盤SUV的純電動車型以及上述產品所需要的動力電池,車型將使用豐田品牌,產品計劃於2025年前投放市場。

從“刀片電池”到與豐田合資,比亞迪的每一步似乎都在像外界傳遞持續發力新能源的訊息,或許正是因為比亞迪在新能源板塊的諸多佈局,使得比亞迪即使在新能源板塊遇挫的時候,仍能保持股價上的平穩,而這次轉身半導體,同樣穩定了比亞迪在股票市場的走向。

“刀片電池”作為新興產品,代表著未來的風口,但除了“刀片電池”以外,比亞迪在新能源的核心零部件上也進行著持續發力,並正式宣佈成立弗迪公司,根據公開數據,弗迪公司共有5家,分別是弗迪電池有限公司、弗迪視覺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動力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

王傳福的“芯”機

弗迪公司的前身是比亞迪在1998年就已成立的鋰電池有限公司。據瞭解該公司在電池領域具備自主研發、設計和生產能力,產品覆蓋消費類3C電池、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梯次利用等領域。

弗迪公司的相繼成立,是比亞迪核心零部件的基本保證,除了拉昇對外銷售業務能力,也標誌著比亞迪的開放戰略由1.0向2.0進階,進一步加速比亞迪全球電動化的發展。

無論是“刀片電池”、合資豐田,還是弗迪公司,都是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力,除此之外,王傳福的“千億”帝國中,多少還有點“不務正業”的元素。


王傳福的“芯”機


說到不務正業,首先得說雲軌,這又是個什麼新鮮詞?簡而言之,是一種外觀類似輕軌的跨坐式列車,以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適應多種地形、噪音小的特性著稱,具有造價成本低及施工週期短的優勢。

2016年,比亞迪雲軌全球首發,2020年,比亞迪成功拿下巴西聖保羅市軌道交通17號線項目,四年間,從破冰到開拓,從國內到出海,比亞迪的雲軌項目震驚著汽車圈。

王傳福的“芯”機

儘管雲軌項目的上線,中間經歷很多挫折,但從結果來看,今年還能拿下巴西軌道交通項目,足以看出困難並沒有阻礙雲軌的發展。

除了雲軌,今年的比亞迪還開始跨界生產口罩,在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比亞迪不僅捐款捐物、馳援疫區,還下達了生產醫療物資的任務,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火速完成從研發到量產的工作並供給一線,緩解了疫區的醫療供給需求。

王傳福的“芯”機

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比亞迪的口罩生產也轉戰海外,據外媒報道,比亞迪已經與日本軟銀集團達成協議,二者合作生產口罩,並從5月起每月向日本供應3億隻口罩,其中包括1億隻N95口罩、2億隻普通醫用口罩。

王傳福的“芯”機

就目前的形式來看,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蔓延呈現直線上升趨勢,口罩需求也隨之上升,或許與軟銀集團的合作,只是一個轉產的開始。

王傳福的“芯”機

半導體、“刀片電池”、核心零部件,比亞迪不斷深化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而電動車、雲軌、口罩,王傳福帶領的三次跨界又穩穩切入社會需求點,未來會怎樣發展?這樣的問題太寬泛,但可以肯定的是,王傳福的“千億”帝國早已初具雛形,這樣的“千億”帝國能否實現王傳福產業報國的夢想?或許這個倔強的工程師,比誰都想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