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国对文化传统的回归,也是对历史影响的摆脱

2020年3月18日,蒙古国正式通过《蒙古文字国家大纲》,决定从2025年起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这条新闻引发各界关注。回鹘和蒙古,一个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为何在文字上产生契合?蒙古传统文字为何被称为“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国又为何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这要从回鹘和蒙古的历史渊源讲起。

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国对文化传统的回归,也是对历史影响的摆脱

回鹘及其文字的历史

回鹘,曾用名回纥,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是铁勒诸部的一支,其先祖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匈奴,往后则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维吾尔族。

铁勒诸部最初分布于贝加尔湖以南。大概在北魏时,铁勒诸部中一个叫袁纥的部落逐渐游牧到伊犁河、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流域,并在隋朝时改名韦纥。当时,韦纥和很多其他部落都处在强大的突厥汗国控制之下,韦纥部为反抗突厥,与其他部落成立部落联盟,总称回纥,这便是回纥的起源。

唐朝贞观年间,回纥强大起来,他们出兵配合唐军攻灭薛延陀汗国,其首领吐迷度自称可汗,接受唐朝册封。此后,回纥逐渐统一铁勒诸部,称霸漠北,建立回纥汗国,铁勒诸部以后都逐渐都被称作回纥。公元788年,回纥向唐朝上表改称“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义。

公元840年,强大的回鹘汗国分裂,各部分别迁移,一支南下,形成了现在的维吾尔族;三支西迁,形成了以甘州为中心的甘州回鹘(又称河西回鹘),以高昌(西州)为中心的高昌回鹘(又称西州回鹘、北庭回鹘、和州回鹘),占据中亚的葱岭西回鹘(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又称黑汗王朝)。

三支回鹘中的高昌回鹘,居于甘州回鹘和葱岭西回鹘之间,统治疆域主要是新疆吐鲁番盆地、阿克苏和北疆地区。高昌回鹘的文化事业比较发达,他们仿照生活在中亚的粟特人文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回鹘文字(亦称畏兀儿文字),用于书写回鹘语,近代出土了很多使用回鹘文字书写的佛经。

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国对文化传统的回归,也是对历史影响的摆脱

“回鹘式蒙古文”的创制

从民族渊源来看,蒙古和回鹘没有任何传承关系,但从文化脉络看,二者渊源匪浅,传统蒙古文字就是在回鹘文字(畏兀儿文字)的基础上创造的,故称“回鹘式蒙古文”。

公元十二末十三世纪初,蒙古开始崛起,成吉思汗逐渐统一蒙古诸部,建立蒙古国,威震大漠。当时的蒙古族和最初的回鹘一样,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却没有可供书写的文字,民族历史只能靠口口相传,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成吉思汗致力建立一个超级帝国,创设民族文字迫在眉睫。

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了乃蛮部。乃蛮部是古突厥诸部之一,生活区域与高昌回鹘相邻,在文化上深受高昌回鹘影响,使用回鹘文字(畏兀儿文字)。伴随乃蛮部的被征服,乃蛮部很多高官贵族被蒙古俘虏,其中掌管乃蛮部印信的掌印官塔塔统阿是回鹘人,成吉思汗很欣赏他,便让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命他教授自己的儿子们学习回鹘文字(畏兀儿文字),用以书写蒙古语。

后来,成吉思汗决定让塔塔统阿创造蒙古自己的民族文字。从历史来看,一个民族文字的创制基本都不是白手起家,而是借鉴其他民族文字,就如同日文借鉴汉字一样。塔塔统阿创制文字时,就直接采用回鹘文字(畏兀儿文字)的字母拼写蒙古语,让蒙古族拥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由于蒙古文字与回鹘文字的字母一模一样,为表示与后来的西里尔蒙古文字之区别,学界称之为“回鹘式蒙古文”。

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国对文化传统的回归,也是对历史影响的摆脱

回鹘式蒙古文的字母

此后近七十年间,“回鹘式蒙古文”一直是蒙古国唯一通行文字,直到忽必烈继位,情况发生了变化。

公元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也就是“八思巴文”,刻意限制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是藏族人,又是藏传佛教宗师,他创制的“蒙古新字”深受藏文影响,但“八思巴文”太过复杂,难以书写,而“回鹘式蒙古文”符号简单,便于学习,受到群众欢迎,拥有广泛的民间基础,所以到元代后期,“八思巴文”逐渐被废弃,回鹘式蒙古文又逐渐通行起来。

到17世纪时,“回鹘式蒙古文”又逐渐发展出两个分支,一支称“胡都木蒙文”,也就是至今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一支称“托忒萌文”,只在卫拉特方言区使用。“回鹘式蒙古文”是“胡都木蒙文”的直接前身,二者差别不大,因此“回鹘式蒙古文”也被称为“传统蒙古文”。

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国对文化传统的回归,也是对历史影响的摆脱

巴八思文书写的石碑

“西里尔蒙古文”的创制

先说说什么是西里尔字母。西里尔字母也称斯拉夫字母,是斯拉夫民族文字的字母,我们熟知的俄语采用的就是西里尔字母,因此所谓“西里尔蒙古文”就是用西里尔字母拼写的蒙古文字。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蒙古国在1921年独立。独立后的蒙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深受前苏联影响,表现在文字上,就是在1946年废弃使用“回鹘式蒙古文”,转而使用以西里尔字母(斯拉夫字母)为基础创制新的蒙古文字——“西里尔蒙古文”,也被称为“俄式新蒙文”。经过数十年的强化,“西里尔蒙古文”成为蒙古国唯一官方认可的书写文字,“回鹘式蒙古文”则被否定。

需要指出的是,蒙古国民间对“西里尔蒙古文”很不感冒,很多学者更喜欢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至于生活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蒙古族,则一直使用与“回鹘式蒙古文”十分接近的“胡都木蒙文”,而且“胡都木蒙文”是我国境内唯一被官方认定的蒙古语的书写方式。

也就是说,尽管蒙古国人民和我国境内的蒙古族人民属于同一民族,语言相通,但官方使用的蒙古文却不尽一致——蒙古国官方使用“西里尔蒙古文”,我国官方则使用“胡都木蒙文”。

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国对文化传统的回归,也是对历史影响的摆脱

西里尔蒙古文的字母及发音

传统蒙古文的回归

很多蒙古国学者认为“回鹘式蒙古文”才是真正传承蒙古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而“西里尔蒙古文”有太过强烈的斯拉夫民族色彩,甚至造成了蒙古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断裂,

因此民间呼吁恢复“回鹘式蒙古文”即“传统蒙古文”的声音一直持续不断,但始终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许可。

随着苏联解体,超级大国对周边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影响力越来越小,蒙古国的有关政策也开始松动。比如1991年,蒙古国大呼拉尔(相当于议会)通过了关于国家公文使用“回鹘式蒙古文”的决议;1995年,蒙古国大呼拉尔又通过了“回鹘式蒙古文国家计划”,蒙古国开始扩大使用传统蒙古文。

具有关键性的决定发生在2020年。

2020年3月18日,蒙古国政府正式通过《蒙古文字国家大纲》,决定从2025年起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考虑到现实因素影响,蒙古国政府的计划是在国家公务中同时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两种文字,而非直接取代“西里尔蒙古文”,但可以看出是为接下来全面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做准备。前不久,蒙古国总统访华时给中国的“国书”就是使用“回鹘式蒙古文”书写的。

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国对文化传统的回归,也是对历史影响的摆脱

成吉思汗的蒙古文拼写

蒙古国的这一决定,一方面可以视为是对历史传统的重视和回归,因为蒙古国在长达数百年历史中长期使用的是“回鹘式蒙古文”,“回鹘式蒙古文”承载了整个蒙古国的辉煌历史,而不是受俄语影响才创制使用几十年的“西里尔蒙古文”;另一方面也可以视为对超级大国依赖的摆脱,只有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全面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才能迎来快速发展,而文字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独立的标志。尽管这种文化传统的回归、对历史的摆脱需要一个过程,超级大国的影响力甚至无法在一两代人内彻底消褪,但这个进程毕竟开始了,一旦开始,就不会止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