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激進的股市改革保護了本土企業不受美國的影響

中國激進的股市改革保護了本土企業不受美國的影響

事實證明,中國在2018年底制定的一項計劃是有先見之明的,該計劃旨在開放中國受限的股市,防止本土科技公司湧入紐約。


這些改革的雛形是,一年前在上海成立了一個規模相對較小的新交易所——科創板。與其他主要股市相比,這一目標在規模上還算溫和,但以中國的標準來看,卻是激進的:將繁文縟節降至最低,並放鬆對上市公司種類及其股價波動的嚴格控制。過去12個月裡,有130多家公司從董事會籌集了總計300億美元的資金。


官員們還表示,同樣寬鬆的規定很快也將適用於規模大得多的南方城市深圳的創業板(ChiNext),為規模9.3萬億美元的整個創業板市場的重組創造條件。


無論這些舉動是否受到北京的鼓勵,毫無疑問,如果沒有改革,說服公司在國內上市的努力就不會成功。 中國主要股票市場的發行仍受估值上限的限制,所有價格均在23倍以下或更低。

儘管這些規則旨在保護個人投資者並阻止投機活動,但對於企業家而言,這筆錢仍然“留在桌上”。 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微博(Weibo Corp.)和百度Inc.等此前的中國科技巨頭選擇在紐約上市。

考慮到兩個世界大國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現在更有必要讓美國的科技公司免受美國關係惡化的影響。美國參議員批准了一項可能禁止中國公司進入美國交易所的法案,而香港加劇了中美之間的裂痕。

中國需要一個“更支持技術和創新企業發展的資本市場,以避免被美國扼住喉嚨”上海帕格索斯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繼嶽說,“這將是我們的戰略目標。”

對於一個在短短10多年時間裡經歷了兩次大規模股市泡沫的國家來說,放棄對股市的部分控制權並非沒有風險。投機活動依然猖獗,部分原因是散戶投資者仍是成交量的主要推手。允許創業板股票日漲跌20%,而不是目前10%的漲跌上限,可能會讓波動較大的市場更加動盪。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準備採取大膽措施,將其股票市場拖入現代時代,並確保其為國內快速增長的企業提供資金。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破壞了經濟,企業面臨日益加重的債務負擔,官員們熱衷於提供更多獲得國內資本的途徑。


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創板會為更大的改革指明瞭道路。


“在疫情的雙重打擊和中美關係的雙重打擊下,中國為戰略性行業企業提供更好直接融資的努力具有更大的意義。深圳運能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餘英東說,“一年之後,董事會做得很好。”


中國激進的股市改革保護了本土企業不受美國的影響


作為中國註冊制改革的試驗田,上海科創板已開板交易一週年,有望後續迎來億萬富翁馬雲旗下螞蟻集團的重磅上市;中美關係風雲變幻之際,科創板為科技企業大力「輸血」及推動資本市場改革加速的功能,均凸顯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彭博數據顯示,目前科創板共133家公司交易,累計募資約2,061億元人民幣,佔同期A股總募資額的一半;其中上週上市的中芯國際創下A股2010年以來最大一單IPO,此外上市的還有華潤微、金山辦公等細分行業龍頭,未來康希諾、京東數字科技亦有望登陸。今年來科創板日均成交額約為230億元,較去年日均水平高出逾九成。

「未來科創板、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都將為國家在戰略新型產業提供更好的直接融資環境,推動這些行業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在內有疫情,外有中美貿易摩擦的情況下,意義會顯得更加重要,」深圳雲能基金副總經理餘英棟指出。

重陽投資總裁王慶在採訪中還提到,科創板好於預期,沒有價格上的大幅波動及引起市場動盪,註冊制實施效果也不錯,由此積累改革經驗,現在註冊制往創業板推進,「這可能是科創板給中國資本市場制度變化帶來的最大貢獻。」

隨著監管在深圳創業板進一步推行註冊制,半導體、生物醫藥等成長性行業都將受益於IPO門檻下降的制度紅利;此前機構預計創業板首批註冊制公司最早有望8月底上市,屆時該板塊所有存量股票也將進入20%漲跌停時代。

上海證券交易所並將於7月23日發佈科創板50成份指數實時行情,該指數由市值大、流動性好的50只證券組成,以2019年12月31日為基日,以1,000點為基點。根據證監會網站,目前已有華夏基金、華泰柏瑞基金、易方達基金和工銀瑞信的四隻跟蹤科創板50成份指數的ETF及其聯接基金上報。

廣發證券在報告中指出,未來資金將向50家入池標的集中,同時機構化程度將提速,被動資金即將入場,長期也有利於提升A股科技成長股風險偏好。


--解禁潮

從股價表現來看,科創板公司首月漲幅平均在130%,滬硅產業以首月超過500%的漲幅居於首位;同期上市的其他A股公司首月漲幅為184%。科創板股票當前估值偏高,平均本益比高達117倍,明顯高於滬指的當前本益比17倍和創業板指的88倍。

而首批上市的25只科創板股票將在本週迎來集中解禁,成為科創板短期走勢的不確定因素。招商證券在6月底的報告中指出,7月科創板解禁規模為1,869億元,佔全部A股解禁規模的40%;解禁市值最高包括中微公司、瀾起科技、虹軟科技等。

上市以來漲幅超過600%的中微公司公告稱,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數量佔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為36%,申請解除限售股份的股東數為18名。瀾起科技、虹軟科技也分別有佔公司總股本30%和55%的限售股解禁。

國盛證券分析師張啟堯在報告中指出,結合此前創業板首批公司的集中解禁經驗看,解禁帶來的衝擊主要體現在此後的2個交易日內,不過集中解禁短期衝擊也可能砸出資金入場的「黃金坑」。

--新期待

科創板在註冊制、放寬上市條件和漲跌幅限制等方面優先試水。上海交易所5月底在網站稱,未來將針對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需求,做出市場化和便利性安排;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對於科創板的未來發展,一些市場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上海飛驥管理諮詢總經理王驥躍表示,科創板還需要完善審核與註冊的銜接,進一步規範信息披露提高信披質量,對科創屬性要有更進一步的包容性。博時基金經理王衍勝認為,退市機制方面,可進一步降低市場化退市指標,充分發揮市場淘汰上市公司的機制。


整體而言,過去一年科創板表現平穩,但目前仍難斷定成功與否,「最終要看有沒有偉大的企業出來,得靠時間去定義,至少三五年。」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李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